2009-04-27 14:32:19趙靖宇

第一名基金的魔咒

非凡商業台由鄭明娟主持的「只要錢長大」,是目前唯一一個討論基金話題的節目,雖然邀我不是談最近的新書「宅經濟,這樣賺」,而是要聊近期台股基金的表現,投信一姐照樣興趣濃厚。

 

只是看到製作單位跑出來的資料,我沒想到第一名基金的魔咒再度應驗,08年前三名的台股基金,到09年四月竟是倒數,而去年倒數的基金跳到今年衝上第一名,這真的叫風水輪流轉。

 

我在前年所寫的「聰明買基金2」和去年出的「聰明買基金」中各提出第一名基金的魔咒和倒數的基金等論點,搬到今年還是發生,歷史重演的感覺在當時錄影時特別感慨。

 

聰明買台股--倒數的基金買了什麼

 

這本書應該要談股票,這篇文章我又忍不住講基金,因為我從未公開自己從倒數排名去找基金的理論,搞不好很多人都不相信,那不是挑戰現在最流行的四四三三法則?

 

跑了十多年的投信,也看了至少十個年頭台股基金績效排名,我深感明星基金經理人也好,冠軍基金也好,可能是一時失策而摔跤,只要還有一口氣,人沒離開這行業,基金沒被清算,衰也衰不過三年,終有轉運的一天。

 

就好比九十五底年吧,政壇還在鬧倒扁運動,很多基金還在吵電子股王爭霸戰時,就有基金經理人已看到九十七年的總統大選,總統一定會換人做,局勢會變,台股的氣也會變,想像一年多之遠的畫面,著手在換傳產中概股。

 

九十六年底但有人捨不得賣,一場電子股的廝殺進行的非常慘烈,不少基金經理人忍痛砍,政局也一樣混亂,馬英九特別費案、立委選舉鬧的很兇,但亂世之中一定能找到鎮定的人。

 

九十七年一月的績效排名出來,除了去年全年前三名基金仍名列其中之外,我發現九十六年排名一百二十一名的和一百四十七名的基金,到隔年快速竄升到第八名和第十一名。

 

如果不放心,還可以再看二月份單月績效排名,突然竄上第五名的一檔基金,去年排名一百四十二名,而一月份排名第十一名的基金,到二月份再前進到第九名。

 

聰明買基金2—第一名基金的有效期限是一年

 

1名在這個圈子裡似乎一直有個魔咒,它的有效限期只有1年,而且從來沒有連莊過,更好笑的是,這幾年的第1名,往往前1年度是倒數,而且發生在兩位操盤女將身上。

 

如果我沒記錯,91年電子女王操作的基金排名倒數,因為沒有鋼鐵股,但她抱著的工業電腦、安全監視器終於在隔年發威,推升她操的基金92年坐上冠軍寶座。

 

至於傳產皇后的操作風格在業界更獨樹一格,她因為特別看好鋼鐵和航運,這幾年一張電子股都不碰,93年鋼鐵熱度再起,她操作的基金得到全國第3名。

 

94年跳槽到另一家投信,很多人在看投效新東家之後,會不會換腦袋換方向,結果她仍是專情到極點,那年最紅的是手機和太陽能,她一張也沒,一直等到95年重炒中概資產題材,傳產皇后的基金竟從前一年度的倒數第一再竄升至第3名。

 

兩個年輕有為的女性經理人,一個只鑽研電子中小型股,一位單戀於傳產中概,可以說看法南轅北轍,結果他們的表現像洗三溫暖一樣,你就可以感受台股產業輪動的變化之大。

 

我在書中提到的一小部分章節,都叫陳年往事,而看到今年四月份以來的資料(見附表)2008年全年前三名的台灣工銀中國通、復華全方位、台灣工銀新台灣等基金才跨了一年,全部變成倒數,而去年表現不佳的金鼎寶櫃、台新主流、ING台灣高股息今年第一季竟衝上前三名。

 

好玩的是ING台灣高股息基金2007年曾是全國第一名的台股基金,沈潛了一年,今年第一季才又再回到前三名寶座;而復華全方位基金,在2006竟然排名176名,倒數第一,是所有基金唯一負報酬,2007年略升至82名,當年報酬率約12%,即使2008年排第二,報酬是負20%。

 

復華全方位基金和復華中小精選基金也是今年四月份基金頒獎典禮上的常勝軍,往往得獎基金都是前一年度績效排名中的佼佼者,特別去年金融風暴襲擊全球市場,當時得獎還因為在所有基金中跌得最少,而被喻為風險控管做得最好的基金。

 

從今年以來台股基金的績效來看,若是再對照我多年採訪基金新聞的觀察和我書中的結論,也有以下幾個小小心得:

 

一、科技基金不科技:今年過年後在急單效應之下,電子股帶頭反彈成為領頭羊,這時什麼基金都開始用力搶進電子股,科技基金大舉增加電子股比重,不是科技基金的更是積極補進,台股基金經常上演科技基金不科技,中概基金不中概,很自然搶到飆股者績效水漲船高,相對落後的反而是以傳產金融比重高的基金。

 

二、基金分類全打散:以上的現象就是我所強調的基金分類有時要打散來看,基金評比機構所做的分類參考即可,如果看今年以來績效排名前二十名的基金,你會發現從一般型、科技型、中小型、上櫃型、價值型,全部通通榜上有名,這個現象顯示基金團隊及基金經理人的選股功力及調度能力才是最重要。

 

三、小基金認養特定產業:至統計時間截止,台股集中市場漲幅28%,184檔基金平均漲幅22%,其中只有32檔基金報酬率超過三成,贏過大盤,不少基金本身規模不大,且核心持股較為集中某特定產業,電子次產業如零組件、LED等是最主要指標,而績效過人的金鼎系列基金,則是全面集中生技醫療、線上遊戲等個股,像這樣認養小型飆股操作模式一旦成功,對績效助益最大。

 

四、避險模組與積極選股操作之爭:從去年開始很明顯出現一群標榜避險模組化操作的產品,也有基金沒有特別強調,也偷偷去進行避險,整體看確實跌的比人少,但今年過年後這一趟幾近於V型反轉的無基之彈,做避險的基金全部被軋到。

 

當然每一年不是每一檔倒數的基金都會變成第一名,每一個第一名隔年都會變成倒數,每年都會有黑馬竄起,每年也有老將出列,我想透過本文說明台股類股輪動與景氣循環的速度的確相當快,基金團隊及經理人只要心意動搖,轉不對方向,整個操作就會失準。

 

加上很多基金在2006年台股狂飆時被養成大size基金,規模到達百億的基金也不容易向小股本股票下手,於是就像「只要錢長大」的主持人鄭明娟所提的疑問一樣,為何很多高知名度的旗鑑基金在績效排行榜中都消失了?

 

但今年有趣之處在於貼近指數操作的ETF類型基金和部分較偏向大型績優股選股策略的基金不廢吹灰之力,就跟著大盤指數漲上來,不用花力氣選股也一樣可以報酬亮麗,問題在於有沒有投資人敢在台股去年11月跌到3955點的最低點危機入市,才有可能賺到指數的錢。

 

今年才過了四個月,基金績效尚不能定輸贏,以上個人心得也不代表台股基金全體概括承受,投資人永遠挑不到好基金,我認為不要只看名次與報酬挑基金,而要挑適合自己的基金,例如你就是要一檔正宗中概基金,或是你一心想選純種科技基金,那就要觀察一段時間,看看基金經理人是否能堅持想法,再參考品牌、績效與基金規模,在每一波空頭低點做長期投資,設定停利點,相信你一定能打敗基金的魔咒。##

 

 

國內股票型基金今年以來績效正排名

 

基金名稱

今年以來%

一個月%

經理人

去年名次

1

金鼎寶櫃

42.29

20.62

朱俊儒

135

2

台新主流

41.52

24.24

林智仁

172

3

安泰ING台灣高股息

40.81

18.30

祝明智

55

4

金鼎大利

39.14

21.41

邱俊嘉

123

5

金鼎概念型

38.89

17.59

朱俊儒

31

6

寶來台灣中型100

36.61

22.42

張圭慧

154

7

永豐領航科技

36.26

17.23

謝其勛

162

8

永豐高科技

35.50

16.82

謝其勛

151

9

國泰小龍

35.44

16.99

黃國忠

73

10

國泰大中華

34.48

15.60

陳士心

130

資料統計至四月二十一日   資料來源:非凡商業台提供 

 

國內股票型基金今年以來績效負排名

 

基金名稱

今年以來%

一個月%

經理人

去年名次

1

復華全方位

-3.29

3.76

陳昭如

2

2

日盛上選

-3.08

1.74

陳俊穎

30

3

復華中小精選

0.15

3.72

陳昭如

5

4

傳山高科技

5.60

12.76

李進明

16

5

台灣工銀中國通

6.12

10.99

蔣尚勳

1

6

台灣工銀新台灣

8.24

14.02

蔣尚勳

3

7

華南永昌愛台灣

9.71

13.17

吳祖望

17

8

新光台灣永發

10.44

15.05

陳信達

41

9

華南永昌台灣精選

10.89

12.94

吳祖望

--

10

富邦台灣金融

11.13

27.89

趙偉志

--

資料統計至四月二十一日  資料來源:非凡商業台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