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2-04 14:52:42小記者

念民生報 一份純淨親切的報紙

一畢業就進入民生報編輯部工作,曾是整層樓年紀最小的員工。當時的我意識不到已經進入社會,每天還以上課的心情上班,同事像同學、主任像老師、發行人像校長,加班就當熬夜做作業,我常說這裡是「民生大學」,而我在這裡學到的,經過多年之後,才感受到是那麼的多。一個能夠像學校一樣純淨的媒體機構,經過多年之後,我才知道是多麼難得。

工作多年後,我又溜回校園裡,而且是在海峽對岸的上海。同學之中有許多大陸媒體管理人與引領大陸傳播學的學者,經常會談到媒體特權、編務業務的關係、媒體倫理等,每次我都有清晰的理念與他們對話,什麼樣的圖片不該登,什麼樣的新聞一定要報。我發現這些信念主要來自民生報的工作經驗,過去開月會主管另人打哈欠的諄諄教悔,今天成為我堅信的理念。我相信媒體人可以是健康的,媒體可以是純淨的。

媒體一定擁有特權,重點是這特權如何被運用。回想起來,民生報是充份運用資本主義籌碼交換的現實,服務社會主義分享理念的報紙,聽來像繞口令卻真實不虛,我們運用媒體的籌碼換取對讀者最有利的交易。

民生報首創設立在編輯部而非廣告部的活動企劃組,辦活動不為拉廣告只為回饋讀者,「回饋讀者」現在聽起來有點像「刧富濟貧」、「大同世界」一類的遠古傳說,但當時我心裡確實只有一件事──辦好活動回饋讀者。我們跟電影公司合辦首映會請讀者看電影,跟唱片公司合辦簽唱會,讓讀者與偶像面對面,跟國外美術館合作,將各種展覽帶到我們的城市。每一次讀者參加活動的喜悅之情,讓我們忘了疲憊繼續籌備下一檔活動。

離開報社好多年了,每次回去都很開心,從門口警衛會說:好久沒看到你了,到發行人親切的笑容,當然還有老同事們不變的熱情,讓我覺得像回家一樣的溫暖。在這「民生大學」、「民生報大家庭」的經歷支撐我在海外工作與求學生活,更讓我對「正派辦報」的理念堅信不移。

民生報停刊令人傷感但不悲哀,耽憂的是正派辦報的精神與純淨媒體的可能,是否也就此消失,若真如此,那哀痛也無意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