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8-07 09:12:15田邊一顆芋

田心舊集(三)獨臂˙單刀˙俠義心-小談「新獨臂刀」

「新出道的雛,傲然不可一世,卻也容易上當。」

這次,我幸運地看了這部張徹導演的武俠經典。同時,對於外在的音樂、場景,及片中所要傳達的江湖之「險」、復仇之主題,更是讓我眼睛為之一亮,在此,我寫下了關於這部武俠名作的一點感想。

這部電影上映於1971年,為張徹「獨臂刀」系列的第三部。由於當時王羽離開邵氏,故主角人物雖為「獨臂少俠」,但故事情節等皆有別於「獨臂刀」前兩部。故事敘述,鴛鴦刀雷力竄起江湖,後被龍異之設局擊敗,自斷右臂,退出江湖。後在飯舖工作認識鐵匠之女巴蕉,兩人互有好感,但雷力卻飽受他人欺負,幸得雙刀封俊傑相救,兩人結成兄弟,後封俊傑應戰於龍異之,喪命於龍之三節棍下,雷大悲,誓為友報仇。

電影一開場的片頭音樂,讓人耳目一新,將整個場面拉的更大,那聽似「荒野大鏢客」、又似日本「盲劍客」的配樂,搭配主角策馬揮刀斬敵的畫面,彷彿更能顯出張徹「新派武俠」風格中,那份屬於少年俠士狂傲不羈的神采。而在此片的場景,也非以前武俠外景中常見的荒煙漫草,是一條清亮的廣闊大道,連結著長橋,通往故事中的「虎威山莊」,畫面一出,將視野拉得廣闊。整個色調呈現出陽光、清朗的一面,而非沉悶的暗系色調,這或許可以表現出片中「少年英雄」出場時的光亮、自傲。這樣的主題也是以往武俠電影少見的。

針對片中的情節,我分了幾個部分討論。基本上,故事看似簡單,因為它的重心根本就不在情節發展上-這也是和「獨臂刀」前兩部不同之處。前兩部,其獨臂單刀的技法固然令人驚艷,但其詭譎刺激的劇情,更是「獨臂刀」系列成功的原因。而「新獨臂刀」是將重心集中在片中兩位主角的打鬥動作上,一個使用單刀之快,橫掃處屍橫遍野;一個雙刀了得,技法純熟人畏懼。

首先是片中所點出的一點-江湖之「險」。如前面開頭所引之語:「新出道的雛,傲然不可一世,卻也容易上當啊!」這句出自龍異之手下之語,同時也引出了片中的主軸之一。的確,「初生之犢不畏虎」,這句話用在剛出道的少年英雄上最適合不過了。他們竄起的快,一打響了名氣,隱藏在心中的傲氣一一的顯露出來,但他們似乎忘了一句話-「江湖是險惡的」。多少江湖中人,為了權力、名望,相互廝殺、陷害,又有多少人,自以為是真正的「大俠」,其實只不過是踏在眾多屍體上換來的一個虛名罷了。龍異之的詭計、雷力的斷臂、封俊傑的慘死,江湖俠士,不但時時面對高手的挑戰,對於不可見的詭計,更是防不勝防。這也難怪封俊傑在行前曾說如自虎威莊回來時,要和雷力一同退隱田園。但這個希望,在他死去之後,也成為了遙不可及的夢想。

最後是片中的呈現的「復仇意識」。張徹導演運用了傳統的「友情仇怨」的復仇模式。雷力因摯友被害,後重拾單刀復出報仇。這種報仇的主題,在張徹導演於一九七0年所拍之《報仇》一片,即有所發揮,且將其精神主題闡釋的淋漓盡致。片中弟弟關小樓報殺兄之仇,先殺死背叛哥哥的大嫂,之後一路報仇。最後,雖然將陷害大哥的兇手消除殆盡,但因中對方之計,仍慘烈的死去。這或許也是大部分武俠小說及戲劇所呈現的一種模式,也因為有這樣的復仇心理,才引發出情節的高低起伏,也更加深了劇中人所表現出的「義」。

是的,人與人的相處,最重要的就是「情義」二字,江湖上有兄弟之情,患難之義,男女間有兒女之情,結髮之義。這份情義,相信是再多的金錢、再寶貴的性命都換不來的。

p.s.這是我對於這部電影整體精神所做的小小......心得,也許有些地方評析的不夠透澈,這個......就請各位多多包涵。至於片中主角的性格方面,在下文會繼續敘述,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