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8-10 21:38:07殷墟劍客

048黹,刺繡花邊

48黹,刺繡花邊


黃綺地乘雲繡殘片                         

西漢,約西元前二世紀。

 

衣服的穿用,最先可能起於工作的需要,後來才演進為遮身或禦寒的普遍需要。遼寧海城一個四萬至二萬年前的遺址發現三根骨針,表明中國人可能那麼早就懂得縫製衣物了。當少數個人積聚的財富比他人多,自然就建立起身份差異的社會而有了各種各樣突顯身分的設施。這時衣服就取得了新的用場,用罕見的或遠地交換而來不容易得到的材料,諸如動物的皮毛、骨角、爪牙、羽毛,或金銀、珠寶、貝殼等,用以製作或裝飾衣物,以之標示或識別漸漸明顯的社會地位差別。甚至規定,只有具某種特別身份的人才許服用某種顏色或形式的衣服,包括與衣服配合的各種飾物。傳說約四千七百年前的黃帝始創衣制,大致就是指這種分別階級的作用。

在織機尚無法編織艷麗多彩的繁縟圖案之前,使衣服變成美麗的方法不外染色、塗繪與刺繡。首先採用的方式應該是塗繪。地表存在著有色的礦石,研磨成粉而加水後,就可以短時間黏附在衣物上。但這種容易脫掉的塗繪方法不能滿足人們的需要,所以改進以植物色素的染色方法。西元前十七、八世紀的齊家文化可能就有染布的技術。商代則至少已有紅、黃、黑、白等色的布幔痕跡。染色雖可使衣物有不脫色的鮮豔彩色,但不容易染成所希望的圖樣。再次改進用絲線刺繡的方法,彩色的圖案就可以永久保存了。

刺繡是利用不同顏色的絲線,在布上繡出美麗的圖樣。金文的肅,可能是繡字的源頭,作一手拿著一支有毛的筆畫出複雜的圖樣()。描圖樣是刺繡的第一步工作,圖樣沒有打好,刺繡就難完美。可能刺繡時要專心謹慎從事,故引伸有肅敬、嚴肅等意義。《尚書》皋陶謨篇說帝舜時代,「日,月,星辰,山,龍,華蟲作會;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絺繡,以五彩彰施于五色作服。」帝舜時代是不是這樣,現在很難考證,至少商周時代就應該已是如此了。

但是刺繡太過費工,除了很少數的貴族,一般的貴族只能做局部的裝飾而已。紡織的布要經過刀剪裁割的手續,才能縫製一定形式的衣物。衣服的邊緣如果不縫死,經緯線就會漸漸綻開分散而使衣服不成形狀,所以需要把布邊縫住。布邊的篇幅不大,所以順勢在狹窄長條上刺繡圖案,既可以防止布帛絲線的綻散,又可以增加美觀。西周的銅器銘文,上級賞賜下級貴族的東西,經常提及的有黹屯。屯作為純字使用,意義是邊緣。黹屯就是有刺繡的衣緣。黹字甲骨文作兩個幾何形圖案相背或鉤連的形狀()。衣緣的圖案本來是用繡的,後來又改進為紡織的。早期的織機不易編織複雜的圖案,故大都織成幾何型的對稱圖案。黹屯是上級賞賜下寮以誌榮慶及權威的東西,不是可以隨意服用的。《禮記‧郊特牲》就說中衣有丹朱繡黼是中大夫的僭制。

 

 

商代跪坐石雕及復原圖。

白馬 2009-08-25 11:44:54

世上第一個時裝設計師
第一個時裝模特兒
是不是在中國

版主回應
中國的服裝設計在早期應該可以比別的民族精緻。中國使用蠶絲最早,最細,最韌,最容易上色,同樣的技巧可以繡出更精確的圖案。 2009-08-28 00:59:57
楊風 2009-08-15 08:14:52

從沒看過這個字
開眼界了
來這裡上課收獲真多

版主回應
針黹在台灣日常語言也常見,現代女孩不強調家務,故也沒提學針黹的事。台灣現在大概籠罩在悲傷氣氛之中,希望從此真正探討解決水患的問題。 2009-08-15 20:23:42
旅人 2009-08-12 09:58:43

劍客教授是甲骨文專家
有關申骨文之事物
無不精通

漢字之構造
以形象為基礎
以人為本

早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