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5興,肩輿抬人
15興,肩輿抬人
高
北朝至隋代,約西元六世紀中期至七世紀早期
在利用輪子滾動以前進的車子發明之前,如有不良於行的婦孺老幼需要移動時,人們最先使用背負的方法,後來想出了用擔架或肩輿的形式。甲骨文的興字,作四手共同抬舉一個擔架或肩輿之狀。這種長方形的肩輿盤已見於安陽出土的商代遺址中,從實物的手把各有兩個穿透的孔洞看,應是穿繩索而讓兩個人前後用肩頭扛擔,並用手抓緊手把。但比較有威勢的,就可以由四個人各舉起一隅。
另一個輿字,則作四手共舉一個另一形式的肩輿之形。其輿座是圓形的,把手是只有通貫前後的一根粗秆,恐怕還得再套上繩子,用手扶著輿座而以肩膀扛著才能穩定。
另外還有一式,金文的輦字作兩個人推動一部有輪子的車子形狀。
在意義使用的習慣上,興字應用於一切有關抬高、興起的動作和形勢。輿則是多人抬舉的肩輿,後來被轉用到車子的輿座部分,後又由輿箱擴充到整個的車體。輦本來指以人力推動的有輪車子,後來也包括以人力抬舉的肩輿。
商代貴族使用速度快的馬車行路,但對婦孺老弱或沒有乘車經驗的人而言,馬車並不是舒服而安全的交通工具。《晉書‧輿服志》說到了東漢晚期,緩慢穩定的牛車就變成上自天子,下至於庶民的日常乘具。牛車雖安全,也不是任何情況都合宜的。如上山、下廳堂就有點不方便。有些庭院可能規模相當大,自大門至內室有一段距離,貴婦人不想拋頭露面到門外乘車,也有必要以輕便的、隨處可到的肩輿代步。這種以人抬舉的工具,原來或只是對不良於行者的一時權宜之便,並無低視抬舉者的人格之意。但是有些男子壯漢,為了誇示財富,也仿效之而競相為豪奢之舉。
《晉書‧桓玄傳》說桓玄造作大輦可容三十人,以二百人抬舉。可想像其前呼後擁,威風凜凜的氣勢。此種過分的炫耀,當然會引起別人的反感。加以社會的生產力提高,人性尊嚴也漸受重視。以致人們認為始發明者必為不仁的
上一篇:14帶,攜帶工具
下一篇:016釐,豐收的幸福
霜霜別忘了,己所欲,施於人才好!
初學甲骨文時,每每看到凡字字形,都會先入為主以"夯土工具"解字,直到最近發覺以"轎子"解字,倒是能解釋許多我看不懂的甲骨字形,不過一直搜尋不到商代轎子的考古資料,剛好看到您這篇文章
甲骨金日記
http://oraclebonescriptdiary.blogspot.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