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2-12 09:03:15殷墟劍客

14帶,攜帶工具

 14帶,攜帶工具



鎏金嵌鑲綠松石銅帶鉤              

20.5公分,戰國,西元前403至前221

 

金文:

說文: ,紳也。男人鞶帶,女人帶絲。象繫佩之形。佩必有巾,從重巾。

 

     中國古代農耕定居的衣服屬於寬袖長衣一類的形式。布幅寬鬆,可適合胖瘦不等的身材。不用鈕扣而以帶子束緊。金文的帶字作衣服的腰部被帶子束緊之後而在下擺所形成的褶紋狀。帶子不但可以束緊衣服,也可用來攜帶工具及裝飾物件。黃帝的取名可能就是因為他始創衣制,以玉璜取代石製武器,佩帶於腰際而來。商代的腰帶有甚為寬大並加繡花的(見附圖),已是裝飾重於實用了。帶子的功能多,工作時攜帶工具,打戰時攜帶武器,行禮時佩帶玉器,平日家居則佩帶日常生活的小用具及拭擦髒污的佩巾等。依《禮記‧內則》,男子佩帶手帕、毛筆、書刀、磨刀石、解結的角尖、打火石等,而婦女除手帕、小刀、磨刀石、解結的角尖、打火石等外,還攜帶針、線等婦女職務特有的工具。

 

 

商代跪坐石雕及復原圖。

 

到了東周時代,士君子又多繫了一條可攜帶劍、弩、錢囊、鏡、印章等物的皮帶。這條皮帶的一端為圓環,另一端為帶鉤。帶鉤由鉤首、鉤體和鉤鈕三部分組成。鉤首的作用是鉤住圓環以束緊衣服或讓帶子卡在腰上。鉤鈕是個突出的圓鈕,隱藏在革帶裡。鉤體是展示裝飾的主要所在,有各式各樣的變化。

帶鉤出現於春秋中期,戰國時最盛行,漢以後就衰落了。漢代有犀比、犀毗、胥紕、私紕頭等看起來像是音譯的名稱,因此不少人以為它是騎馬民族引進的服飾。但是考古工作,發現其傳播是從三晉與關中的中原地區,逐漸向四周擴大的。游牧地區反而很少發現這一類東西。

固體的材料都可製作帶鉤。有錢的人家往往以最昂貴的金、銀、玉、玻璃等材料製作或裝飾。窮人家就以鐵、石、骨,木、陶等為之,但存世的大多是青銅鑄造的。其尺寸頗為懸殊,小的不到二公分,長的有達四十六公分。不過一般是十公分上下。鉤體一定作成有弧度的,以適合腹部的彎度。

帶鉤的優點是只要稍微吸氣,就可快捷地戴上和取下。缺點是其長短要依個別的腰圍而設,身材變了就不便使用。它的興起與衰微也和其優、缺點有密切關係。它原是為攜帶某種不常用的重物於腰帶而設。有需要時才帶上,並不專為束衣而設。裡面紡織的的帶子才真正負起束衣的功能。外面的革帶用以懸掛刀劍等重物。

西周以來銅劍的使用越來越多,春秋時已成為貴族的裝身具,懸掛在革帶上。家居時卸下,外出時才加到絲織的腰帶上。早期的帶鉤都短小而粗陋。到春秋晚期普遍使用帶鉤後,才有以顯示為目的而製作精美大型的帶鉤,後來大概源自騎馬民族的帶扣,束衣的功能更為穩定,西晉時規定上殿以木劍取代鐵劍,可能也是帶鉤不振原因之一,以後就逐漸被帶扣取代了。目前似乎只有穿袈裟者使用,也是著眼於容易帶上與容易卸下的方便。

戰國及漢代於大帶之上加佩劍的鞶帶形像。

Henry Cheng 2010-11-25 18:29:28

Dear Sir:

It's great to see your this paper. I also came back from US and do research on Taigue(Taiwanese) and comparison with Indo European languages. Hope have
a chance to know you.

Best Regards,

Henry Cheng
(02)2772-1765
0919-324-561

昨夜微霜 2008-12-16 12:01:13

網友問
那張郵票是有出售的嗎?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php/aaiirr55/3/1311460857/20081210102746/
我貼的那張郵票是在你網站抓的..可是突然找不到了。劍客,可以幫我答覆文有的這問題嗎

殷墟劍客 2008-12-16 09:14:28

白馬瀟灑的樣子不必用帶鉤增飾,就可以吸引很多眼光。下一篇要送給露露一部交通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