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1-02 21:49:47靈魂的出口

( The Cripple and His Talismans )已閱

故事大概從主角(那殘廢)為了尋找他失去左手臂的原因開始,一連串的奇遇與解謎穿插著往事的憶起,藉著回憶~懺悔的歷程,走向自我救贖之路。在真正面對了自己過去滿手血腥的罪孽後,他選擇失去僅存的右臂,謙卑地放下自己並擁抱上帝。(這是我的解讀啦~或許誤會了作者的原意也是很有可能的事。不過誠如某位作家說過的:「作品誕生,作者死亡。」作者本來就無法控制讀者如何去解釋他的作品。)

快速地讀過一次本書後,雖然有些地方對於作者的詞句、企圖勾勒的意象或者背後的寓意不是很清楚,但還是覺得這是本挺好看的書。至少它能吸引我一直看下去。

最下面博客來書籍館的介紹跟書評已經很豐富,就不用我贅言了。
我只能說我很佩服作者的想像力與描述力,有些詞句真的是用得很精準,或者詼諧或者辛辣或者赤裸裸地揭露印度(孟買)的真實黑暗(看到這個部份,覺得應該要提早賣掉手上的印度基金:P)。當然作者的邏輯能力也很有印度人的水準!不愧是發明數學的國家(我沒記錯吧?)整個結構與前因後果的串聯很好,如果是我應該會自己寫到錯亂,但可以感覺作者是在完全清楚大架構之下才鋪陳小細節的,因此他也能在某章留下伏筆,然後在另ㄧ章輕鬆地掛上「超連結」。
-----------------------------------------------------------------

以下取自博客來網路書店資料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77882

內容簡介
全世界出的差錯,都聚集在這裡了。
  任何形式的失去都是很令人毛骨悚然的。不是因為被奪走,而是因為這些失去讓你不得不相信。報紙會提醒你、番茄會提醒你,還有空的威士忌瓶也會提醒你。
  我把四十支空的威士忌瓶在地板上排成一列。手臂斷了之後,我就不再喝酒了。不過我把這些威士忌瓶帶到新家來。雖然裡面已經空無一物,我還是沒辦法扔掉它們。它們是我以前在夜裡、在白天、在葬禮、在結婚典禮、在玩牌時吞下肚的。它們不是空無一物,裡頭裝的全是我的過去。
  我沒有砸碎它們,因為曾經擁有過它們的東西,正是我斷掉的左手。你會用右手吃飯、用右手簽名握手,但你總是用左手喝酒、抽菸。右手負責你的生活,左手負責你的死亡。只要你的右手不知道左手在幹什麼,你就可以一直生活下去。
  我需要的解答在過去,我得回到過去。我要撫摸空的威士忌瓶,召喚過去。這是我生命中第一次用右手拿著威士忌,這樣應該沒有關係吧。即使嘴裡喝的只是白開水,你的舉動還是會讓你覺得你一瓶一瓶喝著的,是一瓶又一瓶的威士忌。
作者簡介
愛若許.艾拉尼(ANOSH IRANI)
   出生、成長於印度孟買,於一九九八年移居溫哥華。被加拿大《Quill & Quire》雜誌評選為當代新銳作家之一,目前擔任藝術劇團常駐劇作家。二OO三年十月,他的第一齣戲劇《The Matka King》首演於溫哥華;最新劇作《Manja’s Circus》則於渥太華的國家藝術中心演出。本書為作者第一部長篇小說。
名人推薦
  「極度充滿想像力的小說。以美麗而精確的文句寫成,充滿了幽默、詩意、與觀察力。透過各種敘事體現偉大城市:孟買。以瘋狂的方式投射居住其中的主角生活,他不斷地困惑、憎恨、絕望而無可救藥,又不時展現出發噱有趣的一面,尋求上帝敞開雙臂的擁抱。」
—— 楊.馬泰爾 《少年Pi的奇幻漂流》作者
 「令人戰慄-艾拉尼的文句大膽而精準。」
——美國《書訊》(Booklist)
  「卓絕的作品-艾拉尼打從第一個句子,就完全擄獲了讀者的注意力。」
—— 多倫多《環球郵報》(The Globe and Mail)
  「《殘障與他的護身符》是一本帶有弦外之音,卻又巧奪天工、原創性十足,是一本充滿娛樂性、可讀性高的寓言故事。」
——維多利亞《開拓者日報》(Times Colonist)
  「淘氣的小說-艾拉尼完美地捕捉到其超現實孟買的調子與面向。」
——多倫多《國家郵報》(National Post)
  「耳目一新-艾拉尼似乎一舉跳過了介於口語和書寫之間的文學障礙,文風海闊天空。」
——《溫哥華太陽報》(The Vancouver Sun)
  「栩栩如生-這個寓言強烈地呈現了兩種情感。其一,是現代印度光滑表面下紛擾痛苦、向現實妥協的憤怒-其二,則是對其人民的韌性,致上安靜而崇高的敬意。」
——倫敦《泰晤士報文學副刊》(The Times Literary Supplement)
  「初試啼聲即讓人印象深刻,一本文風優美的現代寓言作品。」
——《渥太華公民報》(Ottawa Citizen)
  「別出心裁、多變、滑稽、深沉、粗鄙、又善感體貼-媲美班.歐真理《飢餓之路》(The Famished Road)、貝克特《等待果陀》(Waiting for Godot)、薩爾曼.魯希迪、甚至路易斯.卡洛爾的故事。」
——多倫多《環球郵報》(The Globe and Mail)
詳細資料
‧ 叢書系列:iFiction
‧ 規格:平裝 / 320頁 / 15*21 cm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小鬼 2008-01-13 23:55:17

你買的嗎?還是借的?
上那裡買?我想看:P

版主回應
一般書局應該都找得到吧~
書是我姊借我看的,目前不在我手上哩。
2008-02-15 11:1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