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1-02 14:30:59豫人

從「國家寶藏」找起「心靈寶藏」

2004年最後一晚,是最冷的一天,在台北很少可以5度的。
2004-5年跨年的那晚,回想前塵種種,想著一年來,從失敗、跌跤、迷惘到嚐試轉移那剌骨的感覺,迅速鼓舞自己,感覺自己存在,我突然陷入沉思。

昨天,我帶著妻女去看電影,人好多,隊伍排了一長龍,深怕她們耐不住排隊之苦,就告放棄。

呵,因為看電影是我最喜歡的消遣,必須節約的我,難得可以看一場電影。
在割捨那花錢的心痛,我讓他們排VIP廳,我去排人較多的一般廳,總算排到了,如願地在新的一年享受最快樂的興趣,看完「國家寶藏」。

在歲末年初裡,影片裡雖然機關遍佈、謎題與傳奇交織,但裡面有一段對白,深深感動著我,整晚到早上心情都迴盪著那個對白,所以,決定把他寫下來。

有人說年輕人或正在熱戀的人,才願意去排一個小時,看一場只有一個多小時的電影,不過,我卻深覺,我依然可以瘋狂的為了看一場喜歡的電影而排隊。
「年輕」兩個字的定義有時很難,也許外表不再年輕,也許年齡給了標記,告訴自己「己不年輕」。

不過,年輕時可以為了到礁溪洗個半小時溫泉,呼朋引伴,驅車二個小時,從台北一路殺到礁溪,洗了半小時溫泉,又回到台北。

現在的我依然會有這麼瘋狂的舉動,只不過,現在無法隨心所欲,因為老婆及女兒卻比我看來心態上更老,懶的動,對我而言,也許有顆年輕的心,再加上一點人生經歷,可以揉合出不同的生活體驗,這就叫人世紅塵吧。

就是這段對白:
愛迪生做了二千多個實驗都沒成功,他朋友問他,值得嗎?
愛迪生卻說:我成功了,我成功找到了二千多種錯誤的方法!

也許別人感受這段話沒什麼特別的!
但對我而言,深感愛迪生人生智慧,這樣的智慧在中國人的身上也有,那不就是「屢戰屢敗」、「屢敗屢戰」的不同。
能夠屢敗,卻願意再戰,不就是因為像愛迪生一樣,為找到二千多種失敗的原因及方法,進而離成功更近了嗎?

就像有些人對失戀,可以消沉好久好久,從此一蹶不振,讓當初分手的戀人,更肯定她是不值得愛的人。
但有些人可以在迷惘痛苦深淵中,立即坦然面對:「是對方沒那麼幸運可以跟自己在一起,好好的證明,我是個值得愛的人。」讓當初分手的戀人,在遠遠的地方懷念,原來自己放棄是錯的。

最近有個朋友,透露對他而言,人生好苦,不知道未來,更不知道為什麼要生在這世上,只知道很累,很累,想找個肩膀或想找個人陪,一個人在國外求學,卻一片茫然....為他擔心,因為看來他只看到失去的,但沒有珍愛自己己有的。

「學會跟週遭的人分享, 有時看來是自己分享別人, 不過收穫最多反而是自己。」這是我對他說的,我心裡真的都抱著這想法。

早上醒來,打開電腦,收到一封MAIL,裡面有篇故事,竟然跟我說的這種感覺相同的故事。

主角叫蜜兒德莉‧杭朵夫,曾經在愛荷華州的得梅因市擔任小學音樂老師,作者以第一人名稱寫著。
我從事教授鋼琴這行業已經三十多年了。


這些年來,我發現孩子們的音樂能力有許多程度上的差別。雖然,教過一些天份很好,也很出色的學生,卻從未有過提攜人才的快樂。

然而我還是教過一些,我稱作「受音樂挑戰」的孩子。羅比就是其中之一。

當羅比的媽媽把他丟來上他的第一堂鋼琴課時,他已經11歲了。

我向羅比解釋,我比較希望學生(尤其是男孩)能夠在早一點的歲數開始學習。

不過羅比說能聽他演奏鋼琴,一直是他母親的夢想。
所以我收了羅比。

之後羅比開始了他的鋼琴課程,
從一開始我覺得那像是無望的努力,不管羅比再怎麼嘗試,他就是缺乏了音感和基本的節奏感。

但是他盡本分地複習他的等級以及一些我要求學生學習的基本曲子。好幾個月來他練了又練,當我聽他彈奏時,不禁嚇得向後倒退,再試著找些話來鼓勵他。

在每週課程的尾聲,他總是說:
「我媽媽有一天要聽我演奏。」

但那看來似乎是遙遙無期。他就是沒有一丁點兒天生的才能。

我只有在一段距離外看過他媽媽,是在她把羅比放下車或是在那輛舊舊的車子裡
等著接羅比下課的時候。
她向來都會揮手,微笑,但從未進來拜訪過。

有一天羅比沒有再來上過課。我曾想過要打電話給他,但我假想他是決定要去追求其他的興趣(因為能力不夠)。

他不來我也感到高興。
他對我的教學來說實在是個負面的廣告。

幾個星期後我寄了作品發表會的通知到學生的家裡。

令我吃驚的是,羅比(收到通知後)問我他是否可以參加作品發表會。
我告訴他發表會是為了現在的學生辦的,而因為他已經中途退出了,所以資格並不符合。

他說他的媽媽生病了,不能載他去上課,但是他仍然持續地練琴。
「杭朵夫小姐...我一定要上台演奏!」他堅持著。

我不知道是什麼原因讓我同意他在作品發表會上演奏,也許是他的堅持
或者是在我裡頭的某個聲音說著:「不會有問題的。」
作品發表會的那晚來臨了。
中學體育館擠滿了學生的父母和親友。我把羅比排在節目的最尾端--在我上台對所有學生致謝並演奏結束的曲子之前。我想這樣一來,任何他可能造成的災害
只會發生在節目最後,而且我還可以透過我的『閉幕式』來搶救他悲慘的演出。
這場發表會進行得簡直是天衣無縫,學生們都展現出練習的成果。
然後羅比上台了。
他的衣服皺不拉幾的,頭髮看起來像用打蛋器攪拌過一樣。
「為什麼他不像其他學生一樣打扮整齊呢?」我心想。
「為什麼他母親不為了這個特別的晚上至少替他梳梳頭呢?」
羅比拉出了鋼琴長凳,準備要開始了。 讓我感到驚訝的是,他對大家說他選了
莫札特的第21號c大調協奏曲。
而我還來不及準備好接下來所聽到的。他的手指輕快地在鍵盤上滑過,他們幾乎是在琴鍵上敏捷的跳著舞。

他從最弱音彈到最強音,從快板彈到大師級的節奏。他的延長音(彈莫札特必須的)是那麼的雄偉華麗。我從未聽過有人在他這個年紀能將莫札特彈得這麼好!

六分半鐘後他作了一個強健有力的結尾,全場每個人都站起來瘋狂的鼓掌。

淚水早已決堤的我跳上台,歡喜得抱住了羅比。
羅比,我從來沒有聽你像這樣地演奏!你是怎麼辦到的?」

透過麥克風羅比解釋著:「嗯......杭朵夫小姐,記得我告訴過你我母親生病了嗎?事實上,她得了癌症而且在今天早上去世了。而且......她生下來就聾了,所以今晚是她第一次聽見我彈琴。我想要讓這場演出顯得特別些。」

當晚在場沒有一雙眼睛不被淚水浸濕的。

當社福人員要將羅比帶到收養家庭去安置時,我注意到他們的眼睛也紅腫了。

我心裡想,因著收了羅比這個學生,我的人生不知豐富了多少倍。
是啊!
我從未提攜過半個學生,但是那晚我自己卻成了一位受提攜者--羅比的。
他是老師而我是學生。

因為是他教我何謂堅持,何謂愛,何謂相信我們自己,以及願意在某人身上冒險一試,即使不知道為了什麼。
這些對我來說顯得意義非凡,自從羅比在『沙漠風暴』服務,並於1995年四月在奧克拉 荷馬市的阿佛瑞德‧莫瑞聯邦大廈毫無預警的爆炸事件中喪生後。
新聞報導意外當時他正在......彈鋼琴。
明知自己媽媽耳聾,但還是堅持用心靈及堅持,分享給媽媽,他的心靈才是最豐富的不是嗎?比起時下,有許多人看起來,錦衣華食, 看來雖豐富,其實內心貧瘠的人還豐富多了不是嗎?

這個故事到這裡雖然畫上句點,但我依然還是對那朋友說:
「學會跟週遭的人分享, 有時看來是自己分享別人, 不過收穫最多反而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