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密豈妨流水過,山高那礙白雲飛----轉自網路
竹密豈妨流水過,山高那礙白雲飛。此話出自唐永安禪院住持善靜禪師。
相傳,唐天復年間(901-904),善靜禪師南游參學,禮謁元安寺洛浦禪師。洛浦禪師雖收他做了入室弟子,但卻安排他去當園頭,負責種菜等雜務。
有一日,有位僧人前來辭別洛浦禪師,欲往其他地方參學。洛浦禪師問:「四面是山,你何去何從?」那僧被問得無言以對。
洛浦禪師限他十日之內作答,若契旨,可去。
那僧回去後,冥思苦想,雖搜腸刮肚,也想不出一個合適的回答來。後來,不知不覺走進了菜園子。善靜禪師見狀,便問:「上座既是辭去,今何在此?」
那僧便把洛浦禪師的問話告訴了善靜,並請求善靜幫他渡過難關。
善靜淡淡一笑,回了一句:「竹密豈妨流水過,山高那礙白雲飛。」
那僧便依葫蘆畫瓢把這話轉告了洛浦禪師。洛浦禪師聞之大驚,立問:「這是誰教你的?」那僧一看瞞不住洛浦,只好如實坦白是園頭所教。
是夜,上堂的時候,洛浦禪師對眾僧道:「莫輕園頭,他日座下有五百人在。」
其時,元安寺內高僧雲集,能者眾多,不少人都嚮往住持一職。善靜雖得到洛浦禪師的認可,也有當住持的願望,但不願意看到寺院僧眾因競爭而鬩牆,便決定返回故鄉長安。
返鄉後,先是結廬于終南雲居山,開法接眾,徒眾達五百餘人。後又應留守王公之邀,到當時寂寞被人冷落的京兆永安禪院任住持。由於才華出眾,在他任內,僧俗二眾,歸之如市,盛極一時……
想起這段典故,緣自對一位禪師的懷念。他法號心月,是重慶華岩寺第62代方丈。有一段時間,因為工作鬱悶,我常去禪師的方丈室聆聽法音。禪師道心如磬,禪養甚篤,話雖不多,但往往幾句,卻如醍醐灌頂,讓人茅塞頓開。
一日,我在禪師面前述及單位頭兒種種堵心的“德行”,禪師便引我進了佛堂,在佛龕後面的畫案上一氣揮就了“山高哪礙白雲飛”七個大字,並講了這段話的來歷。當時我雖懵懂,但禪師借禪典點化我的深意和期許我還是理解到的。所以,我把那幅字裱起來,一直保存至今。
如今,物是人非,禪師已經圓寂6年了,但每當我遭遇人世間的種種不公時,我還會從書櫥裡找出這幅字來,重溫禪師的點化,咀嚼禪師的道旨,緬懷禪師的為人。
人世間的詭譎雲波、風雨晴晦又豈能束縛人一生的翅膀。對一個有人生目標、生活信念和生命尊嚴的人來說,面對種種坎坷的態度永遠是:流水潺潺,白雲悠悠。
作者:劉 彥
上一篇:完美與完整----轉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