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07 06:51:18ivg34ib84z

過濾器 社論-觀察美國總統初選的「意外」 過濾器

工商時報【主筆室】

儘管美國總統大選仍在黨內初選提名階段,卻由於非傳統型的參選人-共和黨的地產大亨川普(D. Trump)與民主黨桑德斯(B. Sanders)話題性高,前者甚或有代表該黨競逐總統大位之勢,引發全球高度關注。尤其兩位參選人以「華府政治圈外人」身份,大肆批判黨內既得利益者與領導核心,訴諸升斗小民的生計及對偉大國家的期待,看似頗符選民脾胃,卻導致不少政治觀察家擔心美國孤立主義恐將再興。

嚴格說來,川普與桑德斯的競選基調相似,皆以捍衛一般受薪家庭的工作機會為號召,遂把對外貿易定位為「公平貿易而非自由貿易」,倡言美國應提高關稅,明顯具有積極保護主義色彩。川普更直指中國人正在偷吃美國人的午餐,強調當選後將禁止美國企業在他國設廠;而桑德斯雖將其對外貿易政策包裝成中立樣態,實則認為美國應退出WTO、撤銷TPP,以濾水器及廢除與北美、多明尼加、新加坡間的自由貿易協定,並中止與中國的永久正常貿易關係,將最惠國待遇與中國人權狀況掛勾。

此外,川普主張於美、墨邊界,建築美國版萬里長城,阻絕非法移民,以免移民未見提供更多元的人力資源,反倒加深美國財政與水塔過濾器失業問題;桑德斯認為美國在國際事務運作上應有所區隔,對美洲抱持開放與自由流動的態度,對其他地區則採行不干預主義。

這些孤立與保護的訊息,乍看確實引人憂心,卻未必會成真。首先,過往美國操作貿易保護主義皆無實益,像是1930年代經濟大蕭條時期,大興保護主義的結果,不只沒能改善美國的情況,還連帶使全球經濟惡化,可見以鄰為壑的作法顯然成效不彰,也危及自身利益;1970年代日本與亞洲四小龍崛起後,美國雖以著名的超級301條款讓這些國家就範,仍無助提升整體經濟的競爭力。

再者,二戰以來美國孤立主義已非主流的政治立場,且19世紀後期的門羅主義(the Monroe Doctrine)強調拓展商業利益優於政治緊密交往的思維,亦成往事。但至今仍有學者主張不要結盟、不要提供外援或企圖以各種方式將盟友美國化,以免對國家財政造成負擔,亦未獲想要的外交效益。只是,美國雖於兩次大戰初期,都企圖維持孤立主義,卻始終無法如願。之後遂翻轉方向,在歷經一戰時期的國家聯盟未能竟功後,二次戰後美國仍續推設立聯合國,並與歐洲國家建立布列敦森林體系,進一步坐上全球政經霸權寶座,扮演世界警察角色。

至此,美國的政治與經濟利益,已深植國際結構之中,再難剝離。而近日美國在區域發展上的表態,例如在亞太地區,歐巴馬總統敲定了TPP,強勢主張於南海航行自由、無害通過及尊重國際仲裁的原則,亦邀請東協十國領導人到美國舉行峰會,企圖抑制中國日增的影響力;在歐洲,歐巴馬亦表態希望看到英國續留歐盟扮演支柱的角色,並藉此能在歐洲構築足以繼續制?普丁領導下的俄羅斯;而中東ISIS的挑戰與游擊式的恐怖主義行徑,更迫使美國需於全球結交盟友,以便在資訊與資源上互通有無等,皆證明下屆美國總統無論由誰出任,都無法輕言孤立。

誠然,當前美國霸權的確呈現疲態,亦不勝負荷。川普、桑德斯正因體認到這個事實,而大膽倡導美國應自掃門前雪。但這種論點凸顯兩人只是看待這個問題過度偏狹,而不知美國在付出的同時,也有所得。尤其今日的世界與冷戰前已大不相同,美國無法再以一呼百諾方式,鞏固其在全球的利益與領導角色,而必須繼續以開放美國市場、提供軍事與各項援助的承諾為誘因,與各國協調與合作,取得支持。

況且,自柯林頓總統以來,美國對外政策的核心精神就是以主導國際經貿規範的制定,與進行全方位交往。即便在911事件後,小布希總統曾卯足精力對抗邪惡軸心、失敗國家,但最終仍發現獨斷獨行與忽略其他區域,將必須付出的慘痛代價。

美國外交政策戰略即使會因白宮主人而異,但傾向以多邊方式與國際規範,繼續發揮美國主導國際秩序影響力的基礎不會改變。川普與桑德斯營造出的孤立主義氛圍,源於選民對華爾街金融遊戲加大貧富差距的不滿,仍有待宣洩、大選目前尚在初選階段,選民對政策辯論的細緻性需求尚在醞釀下,方得以形成「意外」風潮。

從過往歷史可知,無論最後共和黨或民主黨由哪位候選人出馬角逐總統大位,進而於今年11月大選後入主白宮,都無法逆轉美國長期建立出開放、自由、民主的社會價值,亦不會出現漠視目前既存國內與國際政經結構的意外。因此,即使川普與桑德斯受民意追捧的實況的確不能小覷,但兩人掀起的孤立主義在全球化時代的正面與負面影響拉扯中,既過時且可行性亦低,就此擔心美國是否重回孤過濾器立主義,顯然是杞人憂天之慮。

全戶過濾器水塔濾水器

各式濾水器過濾器選擇

水世界生活館:http://www.liang-huei.idv.tw

Email:free.huei@msa.hinet.net

服務專員:陳先生0919437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