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14 20:37:48impling0920

好書分享-吉貝耍的夜祭

        今日我的好書分享的第二本書,書名是吉貝耍夜祭;



這本繪本也是風俗
故事,而裡面吉貝耍是什麼呢

 

吉貝耍是指西拉雅的吉貝耍,台灣最早居住的民族據說是南島語族,

起初部落只有」的概念。

        清朝統治期間,台灣原住民依照教化程度,區分為「生番」與「熟番」。

        直到日本治理台灣後,原住民才依照地理環境區分為「高砂族」及「平埔族」。

        台南、高雄、屏東地區的「平埔族」為西拉雅與洪雅族,其中,西拉雅族

又分西拉雅、大武壟、馬卡道族。

西拉雅多分佈台南平原,大武壟分布在台南,高雅靠山地帶,馬卡道族
分布於高雄、屏東地區,而台南地區的洪雅族則分布於台南東山、白河一帶。

 

        西拉雅族最大目前族群,包含蕭壟社、麻豆社、新港社、目加溜灣社

四大族群。蕭壟社群分布在現今學甲、北門、將軍、七股、西港、佳里區域

、麻豆社群範圍在現今新營、官田、六甲、下營、麻豆區域;新港社為現今

左鎮、山上、新化、新市、龍崎、安康、關廟、仁德、歸仁區域;

目加溜灣社範圍為現今大內、安定、善化區域。



                
清乾隆56年(西元1791年)台灣實施「番屯政策」,原居住在蕭壟社
(今台南佳里區)的社民遷居到現在的台南東山區東河村吉貝耍部落

屯守,
再加上鄰近的大武壟社民、麻豆社民、原多囉嘓社民

(今台南東山區,屬
洪雅族)的遷入,吉貝耍便成了以蕭壟社民為主的部落。

 

吉貝耍在西雅圖族語為KabuaSua,意思是「木棉的部落」。

 以前,吉貝耍四處都看得見木棉樹,族人會採集木棉作為枕頭,棉被的

填充物,甚至販賣木棉給日本商社。

 

西拉雅吉貝耍的信仰:

西拉雅族是信仰祖靈的民族,在西拉雅語Alid是祖靈的意思。後來

受到漢人崇拜祖先的影響,有了「阿立祖」的稱呼。然而「阿立祖」

並非單一神靈的指稱。而是祖靈的統稱。西拉雅人平常以壺、罐、瓶、甕

等器皿成水於內,置於地上或者桌上祭祀。然而,吉貝耍人拜的並不是

「壺、矸」,而是壺中具有神靈之力的「向水」。

現在西拉雅各部落對Alid的稱法各不相同,原蕭壟社地區及麻豆社

稱呼為「阿立祖」;目加溜灣社、大武壟社群稱呼為「太祖」;新港社稱呼為

「太祖媽」;而吉貝耍則稱為「阿立母」是屬於西拉雅族蕭壟社所傳承的

文化傳統。

西拉雅族屬母系社會。一直以來部落裡重要的神職人員是由女祭司

「尪姨」擔任,負責主導傳統祭典的進行,也作為與祖靈溝通的橋樑

,而男祭司則輔佐尪姨的角色。尪姨在西拉雅族中擁有神聖崇高的

地位
,然而,民國90年吉貝耍最後一位尪姨「李仁記」辭世後,現今

仍未出現由祖靈阿立母欽點的尪姨,因此十幾年來祭典都是由

男祭司「施加伴頭」(SigaBuatau)擔綱。

 

吉貝耍夜祭:

每年農曆九月四日深夜至初五下午,是吉貝耍部落一年一度的盛事,主要

有「夜祭」及「哮海」兩項祭儀。

早期的吉貝耍也記,是族人們慶祝豐收的時刻。然而,在歷經幾百年文化

融合,以及社會型態改變一下,夜祭已逐漸轉為神聖莊嚴的祭典。他的意義

在於答謝祖靈一年來的庇佑與照顧,因此也被稱為「還願祭」。

 

吉貝耍的居民,如果在過去一年中,曾向阿立母祈求且願望實現,就必須

在夜祭這天,獻上全豬還願,作為答謝。




 

        吉貝耍夜祭在農曆九月四日深夜11點開始,尪姨或施加伴頭會先在

大公廨向祖靈進行三向禮,告知阿立母儀式即將開始。

















接著進行「餵酒點豬」
的儀式。祭司會一一往豬隻口中餵酒,象徵此豬隻已被

祖靈所點用。祭典人員
會立刻在豬體上覆蓋白布,此儀式為「覆布禮」,用意

在於防止其他鬼魂搶食
獻給祖靈的供品。

 

從獻豬到點收這段期間,還願的家族代表需每隔15分鐘斟酒一次。

5次敬酒結束後,由祭司擲筊請示尪祖、阿立母是否接受族人的祭品。

若阿立母應允則進行點收。點收時祭司會在每隻還願豬身上,以刀子

象徵性割劃,再由祭典人員協同翻豬。待所有還願豬都以翻轉完畢,整個

拜豬儀式也順利落幕,祭典人員會將豬隻逐一撤離公廨。



        
獻豬還願儀式後,婦女們會盛裝打扮,跳舞吟唱牽曲,向神靈致上

最高的敬意。這是整個夜祭中的壓軸重頭戲,也是最能表達夜祭神聖莊嚴的

時刻。

 


        
吉貝耍哮海祭

        傳說西拉雅蕭壟社的祖先在渡海來臺時死於海難,族人為了感念祖先,

於是在每年農曆九月初五舉辦哮海祭。另一則哮海祭的起源傳說,主角是一位

叫做阿海的漁民,他引導蕭壟社祖先入海靠岸,還送糧食與衣物給先民們,

是蕭壟社的重要恩人,所以當某年農曆九月初五阿海不幸遭電殛身亡,

蕭壟社人便每年舉辦哮海祭膜拜他,即使後來蕭壟社人遷徙至吉貝耍,

也持續保留這項傳統,向吉貝耍西南方向台南七股遙拜。

 

哮海祭於下午2點左右開始,在大公廨西南方的道路上,由

香蕉葉鋪成臨時祭壇,族人會在此恭敬地向阿立矸舉行三向禮。

三向禮結束後,尪姨或施加伴頭則會進行開向、點飯菜、牽曲等儀式。

 

        近年來本土化運動的興起,西拉雅部落的夜祭與哮海祭活動,已成為

重要的文化資產。其中吉貝耍西拉雅族夜祭更被文化部於民國102年指定

為國家重要的民俗文化資產。透過舉辦祭典,使西拉雅傳統文化能夠延續

、發揚,並逐漸受到重視。


 

故事內文局部賞析

教室中央的桌子上擺了一些有長有短的葉子、紅色的花朵,

還有黃綠色彎彎曲曲像枝枒的植物。

老師站在講堂前說:「各位同學,等一下我們要去參加夜祭了,在出發

之前,小段的阿嬤要來教大家做花圈。



        
阿嬤笑瞇瞇地說:「小朋友好,花圈是我們吉貝耍舉行夜祭時,貴賓與

族人
戴在頭上的物品,我們西拉雅語為Halau。現在我們一起來動手

!」

        阿嬤靈巧地把甘蔗葉編織成圈,再以澤蘭、檳榔花、機罐花和圓仔花

裝飾
在上面不久後漂亮的花圈就完成了。

        阿嬤一邊教大家編織花圈,一邊說:「澤蘭是吉貝耍當地很常見的

植物,
只要拿一個瓶子裝入乾淨的水插上澤蘭,我們稱為阿立矸」,這時就

可以
呼請阿立母。」

        小奇問:「阿嬤,什麼是阿立母?」

        阿嬤:「阿立母就是我們的祖靈。有些人會叫阿立祖或太祖,但是

吉貝耍
,我們都叫祂阿立母。」

 

下課鐘噹噹噹的響起,老師催促著:「大家都做好了嗎?我們要帶著花圈

去參加夜祭囉!」

 

        
老師指著地圖:「我們要出發到「Kabua Sua」參加夜祭。」

小奇問:「「KabuaSua」是什麼啊!」

小段說:「「KabuaSua」是吉貝耍的西拉雅語,有「木棉部落」的意思。」

老師一路上向大家解釋,夜祭是東山吉貝耍每年農曆94日晚上舉行的

祖靈祭典。為了感謝阿立母的照顧部落,吉貝耍的居民會準備祭典與牽曲來

答謝阿立母。






大家下車時,有位爺爺已經在空地等候同學們。

        老師說:「這位是小段的阿公,他要帶著我們參加夜祭,大家有問題
可以
請教阿公。」

大家跟隨著阿公往前走,眼前出現一座型獨特的小房子。阿公說:「這房子

叫做「角頭公廨」,裡面住著阿立母,還有祂的部屬。平時部屬會到處巡視、

守護族人,回來時透過竹子頭進到屋內,向阿立母報告部落發生的大小事,

這個竹子我們叫做跳橋。」



小奇看到門口有一個圓形鐵籠,納悶著:「阿公,這個鐵籠是什麼?」

小段搶著回答:「我知道,那是衛兵站哨的地方,像門神一樣在門口防止好兄弟

近來搗蛋。」




公廨地上有小祭壇,放著檳榔和一些阿立矸,竹子綁著一個奇特的頭骨。

阿公問:「你們知道那是什麼動物的頭骨嗎?」




小朋友們爭先相猜測著:「是狐狸啦!」

「不是,一定是野狼。」

「啊?那會是恐龍嗎?」

 

故事看到這,你們猜出那是什麼動物頭骨了嗎?歡迎有興趣朋友借閱觀賞!

這本繪本充分介紹了西拉雅吉貝耍之中的夜祭細節與文化歷史,是一本很不錯

的民俗部落的風俗介紹,而吉貝耍當地文史作者也會使用「哮海祭」作為

祭典文字。整個吉貝耍的「走向」在其他平埔族群便稱做「走鏢」。

如果不是經過這些文史將其一一紀錄,也許隨著城市變遷,這些文化歷史,

傳承與記載,也許也會消逝無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