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19 11:14:47費比安

【Movie】外貌早改變 處境都變 情懷未變__《我的少女時代》

陳玉珊,是我入場觀影的理由。80後(或更老一輩)如像我愛煲劇,肯定觀賞過她監製或編寫的偶像劇。相較柴智屏(同是台灣偶像劇教母、《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製片)高調走出幕前,低調的陳玉珊當時身為三立電視台戲劇總監所把關之成品,更具質感及可觀性,《海豚灣戀人》、命中註定我愛你》、《敗犬女王》、《下一站,幸福》都是個人相當鍾愛(須知那時候很多劇集看1-2就會放棄),且曾被感動的難忘戲劇。

離開電視台護蔭,一部古裝劇《蘭陵王》,讓她成功進軍中國。幾乎毫無預警下,《我的少女時代》就蹦出來,而且還是擔任導演,見她頻密曝光宣傳,還真不習慣。原以為無緣在大銀幕觀賞,多謝台灣賣破4億票房,讓電影得以強勢登陸大馬,按照口碑場及正式上映的坊間評價,要超越去年《等一個人咖啡》創下的490萬票房紀錄,取代成為大馬最賣座台灣電影,不無可能。

首先,《我的少女時代》很少女心,延續其過往製作偶像劇的熟悉公式,輕喜劇風格,以女性視野切入,女主角林真心是外型不搶眼的平凡女子,那迷糊又善良的個性,輕易引發共鳴。男主角得氣勢登場,徐太宇壞壞惹人愛,耍狠背後有催淚理由,那跟女主角互動才更具戲劇性,滿是趣味及火花。

少不了一貫四角戀戲碼,女一身邊有個條件好的男二,男一也有癡情又出眾的女二守候,彼此就算漸生情愫,亦好事多磨。成全、讓愛、默默付出,觀眾看來偉大又動容橋段,再配上傾盆大雨或病倒等刻意煽情場面,萬無一失。

那麼,這部明顯主攻女性觀眾的電影,又何以也打動男性觀眾呢?套句早前陳玉珊受訪時所道:「年輕觀眾看的是故事,而曾經歷過那年代的觀眾,看的是情懷及回憶。」

電影把背景鎖定上世紀1994年,那服裝和造型(歐陽非凡的中間分界頭、徐太宇的超人頭、陶敏敏的長髮玉女頭)、卡帶與walkman、偶像閃卡及貼紙加磁鐵電話簿、畢業紀念冊、傳呼機,還有幸運信!大家迷戀的星星--四大天王(劉德華、郭富城)、小虎隊(蘇有朋)、金城武、孫耀威、周慧敏、草蜢、內田有紀、酒井法子(少了林志穎、王傑和潘美辰耶~)⋯⋯即使生活在不同國度,那些年的回憶錄,大同小異。

場景細節均處理得宜,如影院上映的手寫電影名稱、麥當勞飲料杯、書局和臥房的海報張貼(是否年代準確則不得而知,畢竟非華仔迷)等等,時代味濃。不得不提,電影還跟九把刀開了個小玩笑,記得留意沈家儀的出現,以及全智賢。

論演員表現,單憑宋芸樺和王大陸兩人演出,已值回票價。即便戲中頗多角色,但戲份不失衡,用足夠篇幅鋪陳他倆的相遇和愛情,是電影致勝點。如果沒有痞痞霸氣的徐太宇,就顯示不出慌張失措的林真心有多可愛!宋芸樺入圍金馬獎最佳女主角,除了自身努力(演技維持著《等一個人咖啡》的清新自然,並在角色面對不同階段時,展示出精準又不著痕跡的情緒變化,尤其是洒洋蔥的溜冰比賽及校慶反抗兩場戲,散發一股勇敢與堅定),也該感謝對手成就了她的演出。個人更偏愛王大陸的表現,即便是在一部女性主導的電影裡,他在陪襯突出對方之餘,仍能找到自己的定位,細膩溫柔。另外,李玉璽和簡廷芮演技一般,雖不及五熊與陳彥允突出,但勝在外型討喜。

成年版林真心和徐太宇,找來陳喬恩及言承旭客串,無疑是市場考量。相比起言出場即刻讓人出戲,投入不了,至少陳喬恩演出是具連貫性兼無違和感,喜劇節奏感也強,畢竟這角色某程度上像極令她走紅的《命中注定我愛你》,所扮演的便利貼女孩。而我理想中的成年版,是夏于喬和藍正龍!

《我的少女時代》看似泰片《初戀那件小事》和《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混合體,外加《女朋友,男朋友》宣示的自由自主,實際上它卻發展出自己的一條路,哪怕故事老掉牙或劇情發展皆在意料之中,但能夠打動人,就是一種本事。電影上半場拍得流暢好看,下半場稍有悶場,剪接再緊湊會更好。即使有媒體質疑電影由執行導演林子平代拍,可片子處處流露出陳玉珊作品的氣息,我可不那麼認為。

如果您喜歡懷青春的舊,那個90年代歲月曾出現林真心或徐太宇,想撫平遺憾,純愛片《我的少女時代》合乎口味。至於電影是否裹著糖衣,販賣浪漫美好?見仁見智。多少人懵懵懂懂就過了青春期,殘酷為何物?未必詮釋得了。他們看見的,是一份共鳴啊~看偶像劇又追根究底,簡直自找碴,建議觀賞真人真事改編高分佳作《Bridge of Spies》或《The Walk》。


評分:★★★☆(五★為滿)
四字評語:青春不老

刊登於[快樂星期天]週刊@《星洲日報》
『放映室』之【費林影室】專欄
2015年11月8日(周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