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5-14 08:23:00秤子

Mother’s day

遲了一週的文章。

母親節當天,媽媽希望我煮飯給她吃。

原本阿茹跟爸爸說的是:「我會回家吃午餐。」不知道為什麼,被解讀成:「我會回家煮午餐給你們吃。」母親節前一天,爸媽心情很好,我們一起去處理了一件我的事,在可見的未來裏將發生的離情依依;媽媽總叨念著不曾吃過我煮的東西,身為一位不夠成熟的孩子,總是對這樣的要求有著不耐。

廚房,對我來說是很私領域的地方,十多歲開始在外生活幾年、搬回家幾年、又在外幾年,他們知道我獨立,但沒有親眼見到過,母親眼中的孩子永遠需要照料,電話裡總是問你『有沒有吃東西、有沒有正常吃東西?』好像你會把自己餓死一樣,因為在母親眼裡,你永遠是個孩子。



我們家的孩子都是好孩子(老王賣瓜),每個孩子都會煮東西,而且,說真的,我們都不覺得這是多麼了不起的技能,說起來也是不是煮什麼了不起的東西,一些菜啊魚啊,反正可以佐飯可以飽,就很好啦!

但是母親在照料孩子的天性以及廚房的私領域特性,媽嬤雖然總是說希望吃到我們煮的東西,但後來大半不能達成媽媽的願望。



終於,今年的母親節,我煮了三道菜、妹妹一道、弟弟兩道……媽媽三道Orz,小妹當天要上班,沒辦法一起過節,她提供的則是不可或缺的蛋糕,可是沒照下來,這又是一個Orz了,囧。


好了,講了這麼多,你還看得到這篇文章最上面的圖片嗎?

本來有想先把前文講完,再來放圖片、再來解說,但是文章一開始要是沒有圖片,吸引力就大減七成六(噗),於是乎,我還是決定把圖片放在最前面,但是囉囉嗦嗦的前文講完,終於要講菜了,怎麼辦呢?

再貼一次!XD


最左邊那道是湯,裡面是筍子和豬肉絲,然後就是鹽巴了,很簡單的湯;會煮湯是因為本人一定要喝湯,我們家七口人只有我有這種特殊需求,我住在外面的時候,媽媽不一定每餐都會煮湯,但我從小在家裡吃飯的第一件事就是找湯,所以媽媽會記得。

然後及其他的菜來編個號(加上湯一共十一道在桌上)。

1鳳梨雞2燒茄子3涼拌洋蔥
4蕃茄炒蛋5水煮蝦子6炒波菜7馬鈴薯紅蘿蔔燉豬肉
8糖醋魚9皮蛋肉鬆10鳳梨雞之二

1鳳梨雞:弟弟煮的,他的馬鈴薯和小黃瓜切丁切得好仔細,整個很費工。
2燒茄子:我煮的,老實說醬油放太多太鹹了,但是九層塔真是太厲害。
3涼拌洋蔥:我做的,不用煮,小黃瓜和紅蘿蔔切絲,洋蔥只泡2hr,不夠久。
4蕃茄炒蛋:我煮的,蕃茄不紅,毀了我這道菜Orz蕃茄是爸媽自己種的。
5水煮蝦子:爸爸從外面買現成的。
6炒波菜:弟弟臨上桌炒的,因為沒綠色蔬菜。
7燉肉:因為我一早去買菜買了太多豬肉,媽媽就把它燉成一鍋肉,並教我。
8糖醋魚:妹妹做的,糖醋魚關鍵在調醬汁,魚就煎熟就好,她調了兩次:P。
9皮蛋肉鬆:媽媽弄的,說皮蛋是友人送的好皮蛋。
10鳳梨雞之二:肉可以放一週慢慢吃,鳳梨雞最好一兩頓吃完,就都上桌。


吃得比我們家年夜飯的時候還豐盛…,也沒有啦!年夜飯還是比較豐盛,都是十二三四道菜上數,而且重點是,年夜飯是媽媽百分之九十五包辦,每年都在說要叫外面的來吃,媽媽不要忙了,但是就像那天我一邊做菜一邊跟媽聊的時候說的:

「每次到外面吃飯,你們就好像覺得自己被搶一樣。」


儉樸持家的習慣下,在外面吃飯總要斤斤計較食物的成本不到售價的幾分之幾,雖然後來慢慢有周邊成本的概念,但他們仍是免不了在外吃飯的時候會有那樣煞風景的細碎討論。不過,倒也還好的是,已經沒有這麼嚴重啦!過節的時候比較掙扎在外吃或在家自己處理罷了,十幾二十幾年前是一餐也不能在外吃的程度:P印象很深刻的是,大概在我國中時候,爸爸帶全家去吃牛排,當時一客一百二左右,媽媽吃到掉、眼、淚!

………

扯遠了,不過這個母親節媽媽很開心是真的,或許不時還是能號召弟弟妹妹來煮上這樣一頓飯菜;畢竟說起來各自成人的我們,要聚在一起的機會不多,一年能有這麼一次,也是很特別、很開心的了。

(不過菜色要記得變化就是了XD)




上一篇:土耳其式哄睡法

維克拉倫 2008-05-28 06:53:55

難道妳媽媽會那麼叨念著要吃妳煮的, 就是為了「在可見的未來裏將發生的離情依依」?要吃過了才放心? :)

家常菜真是不錯, 吃多了外面的, 還是懷念家裏的。可惜我以前都沒學做菜, 這許多年來再也吃不到母親的味道, 只能看別人煮的來一解心饞了。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