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0-11 03:05:25李莫

用感動和音樂對話


「每天我一定要撥出一段時間,跟音樂對話,跟自己交談;完全沈澱,然後重新出發。」和公視節目部經理王亞維聊到古典樂時,彷彿聽見一段虔誠而堅毅的音符自他口中躍出,令人完全折服。

接觸古典樂,源於小學時曾經學過小提琴。王亞維說,那段被藤條逼著學琴的過程雖然艱辛,日後回頭看卻獲益良多,「學琴的基礎,讓我更懂得從理性和技巧的角度,來理解音樂的層次。」

對王亞維來說,音樂不僅是情緒的釋脫,也是感動的泉源。透過感性的聲調,他提起一段往事,「在美國念書時,我陪一位猶太裔同學去探視獨居的母親,老人家知道我喜歡古典樂,當場為我彈奏一曲巴哈。顫抖的雙手早已彈不出完整的曲調,卻是我聽過最感人的旋律。」

平凡的十指,敲開王亞維心中最不平凡的感動,「這一刻,我突然領悟到音樂的真義:人在最寂寥時,音樂就是那個守候你、安慰你的伴侶。」所以王亞維說,他一定會重拾琴譜,因為他知道音樂的語言,早已凌駕演奏技巧,透過琴弦,他可以和莫札特談心。

談到莫札特,王亞維回憶說:「他的〈第20號鋼琴協奏曲〉陪我走過慘綠的高中生涯。」他覺得這首曲子就像李白的詩,質樸而高貴、從容大度而不隱晦。他認為莫札特完美揉合了感情與聲音,不僅抓住樂曲的本質,也深深抓住聽眾的心。

請他推薦音樂,王亞維逐一把袋子裡的CD放到桌上。

第一片是卡洛斯‧克萊巴(Carlos Kieiber)指揮維也納愛樂演奏的〈布拉姆斯第四號交響曲〉。「他是我最欣賞的指揮家,由他帶領維也納愛樂演出布拉姆斯的作品,嚴守古典樂派的平靜與理性,簡直是完美的搭配。」

接著是鋼琴家阿發‧布倫德爾(Alfred Brendel)的〈Great Pianists of The 20th Century〉。「他右手寫詩、雙手彈琴,情感收發自如,遇到較複雜的樂章,更可以完美呈現出理性與感性間的拉扯。」

最後則是愛蓮妮‧卡蘭德若為希臘導演安哲羅普洛斯製作的電影配樂〈Ľafricana Margarethe Von Trotta〉。王亞維表示,愛蓮妮的音樂可以把人的情緒隨影像推到極限,「悲到最高點,那美感就出來了!」

三片CD,三種風格,唯一的共同點,是感動。而王亞維,正是那個用感動和音樂對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