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2-27 01:49:04星海微風

〔叢書整理〕六標準差的管理哲學

所謂六標準差,數字的六是代表期望程度,標準差(standard deviation)以σ表示,讀作sigma,是希臘字母,這是一個在商業和工業界頗具意義的名稱,統計學上的度量名詞,也是一種管理哲學。

技術上來說,標準差是在某流程中,變異程度的度量值,而標準差就像一把尺,可以用來評估流程結果的好壞,包括所有的流程瑕疵,甚至從生產到派發都能評估。

六標準差著重在消除錯誤、浪費和工作重疊,當整個公司從上到下都參與時,功效會更顯著。

一標準差:每一百萬次的操作機會,就會有七十萬次的誤差次數,等於只有30%把事情作對的機率。
二標準差:每一百萬次的操作機會,就會有三十萬次的誤差次數。
三標準差:每一百萬次的操作機會,就會有六萬七千次的誤差次數。
四標準差:每一百萬次的操作機會,就會有六千次的誤差次數。
五標準差:接近無誤差。(書上是這麼說的,目前我還搞不懂他是怎麼算出來)
六標準差:每一百萬次的操作機會,只會有三.四次的誤差次數。

在商場上常聽廠商表示本身良率達99%,如果以標準差的界定來看,其實只達三.八標準差。

而六標準差的主要功能及終極目標是要提高客戶滿意度,還有增加利潤,於是推行時強烈要求一次只能解決一個問題,並且要以專案的方式進行。

在推行組織架構中分為:部署捍衛者、專案捍衛者、大黑帶、黑帶、綠帶,前兩者是屬於貫徹執行及全面支援,後三者屬於主要執行。

所以六標準差的五大步驟為:界定、衡量、分析、改進、控制,也就是說先界定問題,在衡量你的狀況,分析問題產生的根源,再來改善情況以及控制新流程,以確保問題已獲得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