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場景讓區塊鏈走向現實--2030年將超過3.1萬億美元】
【商業場景讓區塊鏈走向現實--2030年將超過3.1萬億美元】
據Gartner預計,2025年區塊鏈的商業附加值可能增長超過1760億美元,2030年將超過3.1萬億美元。
“區塊鏈之於可信交易,可類比為互聯網之於通信。”這是IBM董事長、總裁兼CEO羅睿蘭眼裏的區塊鏈,所具備的顛覆商業網絡的巨大潛力。
IBM作為Hyperledger(超級帳本項目)聯盟的主要發起者,正在努力推動區塊鏈技術在食品安全、全球貿易供應鏈、金融服務、廣告出版等多個場景的商業應用。4月11日,在2018 IBM THINK 論壇(中國)上,IBM攜手合作夥伴集中展示了區塊鏈技術在商業場景應用中的階段性成果。
“區塊鏈+最小電腦”的魅力
區塊鏈的發展離不開一系列的科技創新。在今年3月的IBM Think 2018上,IBM發佈了對未來五年5個技術趨勢的預測,其中有一個技術受到了廣泛關注,它就是世界上最小的電腦技術。
IBM中國研究院副院長、IBM傑出工程師董進介紹,這台電腦的尺寸僅有1X1毫米,基本上比一粒鹽還要小,但它卻具備上世紀90年代x86電腦的計算能力。“更重要的是,這樣一個全球最小的電腦,我們預估它在量產後的成本只有十美分。我們試想一下,如果在我們的產品、我們的零部件中嵌入最小的電腦,再結合區塊鏈技術,我們在供應鏈、物流、食品安全以及防偽等領域將會產生巨大的效果。”董進介紹。
在IBM看來,通過“區塊鏈+最小的電腦”這樣的結合,可以將描述現實世界產品的資料在採集、整理、存儲以及交換的全過程做到安全可信。
照進現實
在過去的五年之中,IBM一直在推動區塊鏈的技術進步。董進介紹,IBM給Hyperledger這個區塊鏈開源項目貢獻了超過44000行區塊鏈的底層區塊鏈核心源碼,Hyperledger Fabric現在已經成為世界上主流的企業級區塊鏈底層框架。基於Hyperledger Fabric,IBM去年發佈了一個“區塊鏈即服務”的企業級區塊鏈雲平臺,目前每一天在這個平臺上運行著超過250個不同行業的企業級區塊鏈應用。在過去的兩年,IBM在全球已經積累了超過400餘個企業級區塊鏈專案,區塊鏈的企業級應用已經進入到各個行業的方方面面。
IBM和合作夥伴相信,區塊鏈可以幫助企業迅速構建“智慧商業”,實現商業價值大爆發。
◎食品安全
IBM + 沃爾瑪:加強食品追蹤、可追溯性和安全性,提升食品供應鏈透明度,保障食品安全。
2017年12月14日,沃爾瑪、京東、IBM、清華大學電子商務交易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共同宣佈成立中國首個安全食品區塊鏈溯源聯盟,旨在通過區塊鏈技術進一步加強食品追蹤、可追溯性和安全性的合作,提升中國食品供應鏈的透明度,為保障消費者的食品安全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IBM、沃爾瑪和清華大學已經試點使用區塊鏈追溯食品在供應鏈逐步轉移到門店貨架的過程,包括在中國對豬肉進行追溯,以及在美國對芒果進行追溯。沃爾瑪的測試表明,通過應用區塊鏈技術,追溯一袋芒果從農場到門店的過程從以往的幾天甚至幾星期縮短到了2秒。
◎全球貿易供應鏈
IBM + 馬士基:構建全球貿易數位化平臺,提高運輸過程的效率以及流程透明度。
2018年1月17日,丹麥哥本哈根、紐約阿蒙克市-馬士基集團和IBM宣佈將組建一家合資公司,通過區塊鏈技術為開展全球貿易提供更為高效、安全的方式。
IBM區塊鏈技術是這個平臺的基礎,它具備可以共用、不可隨意篡改的特性,有效增加運輸過程中各個部門之間合作的效率以及流程的透明度。這個平臺將有助於培育新的商業模式,並且在構建更智慧企業的進程中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
世界貿易生態系統的成本和規模一直以複雜的態勢增長。每年運輸的貨物價值超過4萬億美元,而消費者每天使用的物品中有80%以上通過海運進行運輸。處理和管理運輸這些貨物所需的交易單證檔成本預計最高可達實際運輸成本的五分之一。
◎金融
IBM +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中國銀行業首次將區塊鏈技術公開應用於銀行核心業務實踐。
2017年1月10日,中國郵政儲蓄銀行聯合IBM(中國)有限公司推出基於區塊鏈的資產託管系統。通過與IBM的合作,郵儲銀行採用超級帳本架構(Hyperledger Fabric)將區塊鏈技術成功應用於真實的生產環境。
眾所周知,典型的託管業務有著參與方較多,單筆交易金額大以及各方之間交流校驗較多的特性。運用區塊鏈的共用帳本、智慧合約、隱私保護、共識機制等四大機制為技術基礎,可以實現資訊多方即時共用,免去重複信用校驗過程,實現託管資產使用情況的監督。應用區塊鏈技術可以縮短託管原有業務流程約60%-80%。
◎廣告出版
IBM + 聯合利華:區塊鏈讓數字廣告購買更放心。
2017年IBM 和聯合利華已在為媒體購買設計第一個區塊鏈解決方案。通過使用IBM 區塊鏈並由IBM iX操刀設計,該系列解決方案首先開發一個針對數位媒體購買的基本財務對賬解決方案,從而為解決整個系統的多種問題奠定基礎。最重要的是,它將為廣告公司提供更高的透明性。
該計畫的第一階段將通過提供一個統一的受眾交付視圖,識別並更正對賬問題。通過使用智慧合約來驗證達成一致的資料,可以立刻消除差異,而無需像其他媒體購買一樣,在幾周或幾個月後才清賬。
戴爾科技集團發佈了一項最新的全球調查,這份調查預測,到2030年,新興技術將推動人類與機器建立更豐富、更具沉浸感的合作關係,幫助我們超越自身的局限性。這其實就是人工智慧時代在商業上的一種進化,人與機器的智慧協作,這種結果會不會更讓我們更加期待?
令人意外的是,參與調查的來自17個國家大中型企業的3800位商業領袖,他們的看法出現了很多分歧。例如,他們當中的一半人認為自動化系統將解放他們的時間,而另一半人則持反對意見。
尤其對“未來究竟是機遇還是威脅”的判斷,也出現了截然相反的看法。例如,48%的全球受訪者表示,我們越依賴技術,那麼在網路攻擊事件中遭受的損失也將越大。其中59%中國受訪者認同這項風險。顯然對技術的依賴程度上,中國的企業要比全球企業更為謹慎。
再有,50%的全球商業領袖要求在自動化機器發生故障時有清晰的處理條款;45%的受訪者表示,電腦要分辨好指令和壞指令。明顯對於人工智慧加入工作流程,至少有一半的企業是懷有畏懼的。
實際上,和過去的幾次工業革命一樣,人類社會中大部分的中低層的重複性工作的崗位必將被人工智慧與機器人所取代,這是科技發展所無法避免的趨勢。而隨著人工智慧,機器人與科技的發展,部分工作流程也會被簡化,這就是調查中所談及的自動化。
對此,戴爾科技集團大中華區總裁黃陳宏博士說:“對於未來,人們往往會持兩種極端的看法:要麼對人類被機器取代的可能性感到焦慮,要麼樂觀地認為技術將幫助我們解決最大的社會問題。然而,這些截然不同的觀點,有可能阻礙領袖們推動企業的必要革新,繼而使企業難以做好準備應對瞬息萬變的未來。”
的確,人工智慧從誕生之初就一直有類似的討論,它取代部分人類工作也是在所難免,但必須認識到,歷史的車輪從不會停歇,新的技術出現總是誕生新的生產力和生產關係。機器人取代部分人類的工作,但同時新的智慧時代也會催生新的商業模式,創造新的就業機會,為企業提供新的增長動力。
所以,一切的擔憂都是來源於未知,主動擁抱變革,把未知變為已知,沖向2030,而不是等著2030年的到來,這對企業來說才是一條正確的路。
殊途同歸,數位化轉型迫在眉睫
戴爾的這份調查報告還指出,許多企業的轉型速度不夠快、不夠深入,難以克服常見的數位化轉型障礙:只有27%的企業認為自己走在數位化潮流前列,將數位化根植于每項業務中。42%的企業不知道在未來10年企業是否具有競爭力,57%的企業正在努力跟上變革的步伐。
實際上,就如同歷史上每一次的技術革命一樣,在數位化轉型的大潮中,有企業崛起也會有企業失落。有資料統計,在10年內,有40%的財富500強將會消失。而標準普爾500指數的公司,平均壽命已經從67年降低到15年。
可見數位化轉型已迫在眉睫,所以儘管領袖們對於未來的判斷不盡相同,但是他們一致同意企業亟需轉型。全球絕大多數企業認為,儘管面臨挑戰,但是他們將在未來五年之內實現轉型。
例如,有94%的企業認為,將有效的網路安全防禦落實到位;而90%的企業認為,應該做到把產品作為服務來交付。還有89%的企業希望完成向軟體定義企業的轉型,85%的企業將通過研發驅動企業發展,80%的企業想通過虛擬現實VR交付超互聯的客戶體驗,81%的企業期待利用人工智慧搶佔先機,滿足客戶需求。
我們知道數位化轉型正在席捲全球,雖然企業對未來仍然心存畏懼,但面對撲面而來的數位化轉型,它們的態度還卻是積極的。
數位化轉型的本意,就是利用現代技術和通信手段,改變企業為客戶創造價值的方式。而雲計算、大資料、物聯網等技術的實現,將驅動企業業務流程發生顛覆式的改變。
按照一項調研機構的預測:2025年全球聯接的設備數量將達1000億,覆蓋全球77%的人口,數位化將驅動人類社會變革加速,構成智慧社會的基礎。
這也是為什麼黃陳宏博士會認為,“我們正步入一個巨變時代。儘管商業領袖對未來抱有不同的看法,但是他們對於轉型的必要性卻有著一致的觀點。根據我們和客戶的長期交流經驗,我相信,關鍵的轉型時刻即將到來。時不我待,企業必須積極擁抱變革,腳踏實地推進IT、生產力和安全轉型,這將在未來企業中發揮決定性作用。”
變革在即,中國企業表現最為積極
令人感到振奮的是,在戴爾的這份調查中,來自中國的企業對未來的敏銳度領先于歐美企業。例如,在中國,77%的受訪者擔心未來五年內由於不同年代人群在數位化技能和思考方式方面的差異,企業將難以提供平等工作機會。73%的企業正在主動為員工配備最新的個人技術解決方案和工具,以彌合差距。相比之下,僅有50%歐美企業採取相應更新措施。
經過互聯網時代和移動時代的洗禮,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技術創新的前沿陣地,樂於變革,渴望轉型的決心,讓中國市場成為了全球數位化轉型的試驗田。
我們知道戴爾完成了對EMC670億美元的並購。戴爾正是處在變革和轉型中心的典型代表。在今年2月,戴爾和EMC也完成了在大中華區的整合,並推出了戴爾易安信的新品牌。
客觀的說,戴爾在並購了EMC之後的第一天,就在眾多領域實現了全球第一。在任何行業、面對任何客戶、使用任何產品和技術,戴爾科技都有能力做到客戶轉型的“永動機”。而在新興技術方面,新興技術正在重塑產業格局,人工智慧、AR/VR、機器人、物聯網和雲計算等新興技術將加快並強化數位化方向,而戴爾科技正在持續投入這些新技術的生態當中。
戴爾科技在持續關注技術發展和行業動態的前提下,持續對客戶和合作夥伴輸出正確的價值觀。戴爾科技之所以通過全球3800家企業,對2030年的技術趨勢做這樣一份調查,其本質還是其以客戶為中心的理念和對未來的格局的未雨綢繆,這是一個科技巨頭應有的姿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