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04 19:23:58淡雅

心清水月現,意定天無雲

以下一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語錄》:「心性不轉,到哪裡都一樣;一走不能了之,要圓滿,心結要解。」

 

覺得工作上有不好相處的人,就很想離開,可能自己的外道願還沒消完的關係,常常會討厭某些人,內心也會批評,像是自己的心中有一把尺,在衡量著別人。先生常跟我說,我都要把每一個人都想得很壞嗎?我覺得是對某些不喜歡的人,或許這是我的盲點。

 

現在告訴自己要學習,找自己的缺點,不要找別人的,別人的我改不了,自己的才能改。

 

而最近工作上發生了一些事情,明明是自己的錯,卻責怪別人,反省後自己也對對方很抱歉,經歷了一些事情之後,才知道有什麼問題應該要先想想是不是自己的錯,要接納自己做的錯誤,不要死要面子的去責怪別人,跟別人相處應該更謙卑才是。

 

想起《六祖壇經》云:「世人若修道,一切盡不妨,常自見己過,與道即相當。」

 

(分享完畢)

 

人的煩惱是從哪裡來的?從喜歡分辨是是非非來的,我們的心一天到晚在數落著哪些人哪些事的不好,也想著哪些人哪些事對我多麼的好,當我們的心執著盤旋在那裡,就都是一種煩惱!

 

生活中,總是對境界有許多不滿,影響著我們的心情與情緒,情緒好壞彷彿掌控在相對應的環境中。但這都是我們無法降伏內心的煩惱,才會隨著外境起舞。對於境界的反應與感受,取決於我們當下的念頭,念頭要轉往哪個想法,就像是一道選擇題。

 

比如:有人出門購物,半路上遇到下雨,被往來車輛潑了一身濕,到達目的地,發現今天店家關店沒開。如果在這樣的情境中,不同人就有不同的反應,一般人可能選擇懊惱、生氣,覺得自己今天怎麼那麼倒楣!較樂天的人可能會反方向想,這也太幸運了,剛好先把霉運用掉,接下來可能就好運了。然後也許再前往其他店家時,反而購買到更物超所值的物品。而具智慧的人,面對這種情境,是根本不為所動,雨天與店家沒開,都只是一種現象,不需要為此感到煩憂,順其自然就好。

 

看人、看事不順眼,這是內心在起煩惱,「對境生心」,就會讓我們永遠被牽制在境界中。《六祖壇經》:「若見一切法,心不染著,是為無念。用即遍一切處,亦不著一切處。但淨本心,使六識出六門,於六塵中無染無雜,來去自由通用無滯,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脫名無念行。」

 

對境界不染著,就不會被境界耍得團團轉,但也不是要我們從此做個故意看不見、聽不到的木頭人,是不被境界影響,從攀緣的心改為隨緣。淨空法師:「這個世間,名聞利養、七情五欲、世出世法統統捨棄了,一樣都不要,清淨心就現前了。清淨心是真心,清淨心是本有的,你那個自心穢是從哪裡來的。自心沒有兩樣,淨穢有兩樣,穢是什麼?你不知道自愛,把自己的良心當作別人的垃圾桶,別人所有一切分別執著,你統統放在心上,這樣子就變成穢,心就染污了。

 

你要不放在心上不就沒事嗎?可以隨緣,這佛教導我們可以隨緣,隨緣要學佛菩薩的妙用。妙用是什麼?不放在心上。隨惡緣不放在心上,隨善緣也不放在心上,隨大乘、小乘、顯教、密教之緣,統統不放在心上,這才行。」(引用結束

 

我們的眼、耳、鼻、舌…這些感官,經常都是用來判斷外面的物質、分辨境界,很少人會用來反觀自己的內心。《六祖壇經》:「真如自性起念,六根雖有見聞覺知,不染萬境而真性常自在。」我們如何善用我們的六根,從染到淨,就是每個人要去內修的功課,不懂得自省、內觀,就只能一天到晚還在爭論「是風動?還是幡動?」的問題,懂得內觀,就會漸漸發現,所有一切境界的好壞,都只是內心影子的反射而已!

 

宣化上人:「我們修道,能修到沒有煩惱的程度時,那就能出離三界。所謂『不生煩惱莫疑心,總要管已少管人;多認不是少爭理,安然清凈智慧生。』也沒有煩惱,也沒有懷疑,常管著自己,不要管人家的閒事。所謂『多管閒事,自找苦惱。』常認自己的不是,不要和人爭理。這時候,很安然,很清凈,智慧便會現出來。

 

『明心未有礙難事,見性豈有憂愁心;佛光不是不普照,憂思恨怨心攪昏。』明心的人,沒有障礙困難的事。見性的人,沒有憂慮煩愁的心。佛光是普照一切的,猶如太陽一般的光明,而我們為什麼不見佛光?就因為有憂思和怨恨,所以把心攪昏,以致智慧光不能現前。」

 

心裡頭的水波是動還是靜?心裡飄來了幾朵烏雲?無論水波或是烏雲全都是自己招來的,我們若懂得如何觀心,就能體會「心清水現月,意定天無雲。」及「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南無大慈大觀觀世音菩薩!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韋馱菩薩

南無伽藍菩薩

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

 

2024_05_繁-(13)-106.12.03.jpg2024_05_繁-(12)-106.12.0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