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08 15:07:00淡雅

執念是痛苦的根

以下一位有緣人分享:

 

母親節的早上唸《六祖壇經》,這一天特別祥和寧靜,真的有一種歲月靜好的幸福感。心情平靜的唸著、唸著,當唸到第九品:「我說不生不滅者,本自無生,今亦不滅,所以不同外道。」這一段時,腦袋突然有種「靈光閃現」的感覺,突然有種「終於看懂」這段話的頓悟。

 

以前對第九品總是似懂非懂(其實是「不懂」佔大部分)、囫圇吞棗的唸過,可是當下我終於明白《壇經》所謂的「本自無生,今亦不滅」的智慧道理,當我們「不思善、不思惡」,就是「無生」,既然無生,就沒有所謂「滅」的問題。阿伯也告知:「《六祖壇經》的最終就是修『清淨』二字。」

 

我一直在思索探尋「執念」對人心的影響,慈悲、充滿智慧的佛菩薩在我唸經時,馬上指點我,執念的煩惱就是出在「心還不夠清淨」上。我們的不清淨心,總是放任我們「貪嗔癡慢疑」的念頭,在我們的心中,不是「生生不滅」,就是「滅了再生、生了再滅」,猶如外道的「滅猶不滅,生說不生」。嘴巴說:「我不計較了、我看開了」,其實內心還是非常在乎計較。所以《六祖壇經》的根本解決法,就是讓心清淨。當我們遇事都能「不思善不思惡」時,就做到「無生」了,一旦無生,就是做到「以智慧照破煩惱」了,就能達到「住煩惱而不亂」的境界。

 

人往往都是作繭自縛,心不夠清淨、不夠有智慧,所以很容易受周遭旁人的言行,挑動我們的情緒,然後自己陷在情緒中,久久無法釋懷。難怪阿伯常勸我們:「量大福深」。我記得阿伯曾勸過我一句:「妳不要太在意別人說妳什麼,堅持做正確的事就好。」當我們不在意別人的評價,就是「無生」,無生就不會產生執念,沒有執念,心清淨了,我們就自在了。如六祖大師說:「不在中間及其內外,不生不滅,性相如如。」當我們不住在別人的評價中,我們就去來自如了。

 

曾經聽一個老先生說過他在日本經歷的故事。老先生擅長用榕樹的樹葉當樂器吹奏曲子,被日本人請去日本表演。表演前,他都會準備7片葉子,以防破損影響音色。在他下榻的飯店旁,有一棵非常茂盛的榕樹,旁邊有一間神社。當老先生在此樹下摘樹葉、試音色時,來了一個約15、16歲穿日本和服的小女生。小女生讚美老先生吹奏的旋律很好聽,請老先生教她。老先生因為晚上有表演,兩人相約待表演後,在樹下教她。

 

等老先生回飯店,碰到小女孩後,小女孩請老先生等她一下,接著她走進那間神社。但久久不見小女孩出來。正當老先生狐疑時,聽到有小女生哭泣的聲音,哭聲非常非常傷心。老先生尋找哭聲的來處,竟然在那棵榕樹上。老先生抬頭一看,看到那個小女孩坐在樹上,沒有頭,拿著一疊中國瓷器盤子,一邊數一邊往樹下丟,整整有7個盤子。老先生當場嚇昏倒在樹下,後來被友人扛回房間。

 

事後,他們詢問飯店櫃檯,此處是否會鬧鬼?櫃檯聽完他們的描述,這次換櫃檯人員驚嚇不已,說:「我以為這只是一個150年前的傳說,她已經很久沒有出現了,竟然又出現了。」

 

原來在150年前,日本將軍幕府時期,將軍們彼此很愛炫富。當時中國瓷器非常珍貴、不易取得。將軍們會利用宴請賓客時,炫耀自己擁有的中國瓷盤。一日,將軍命小女僕拿出他最驕傲的中國瓷盤,準備宴請賓客之用,卻被這位小女僕打破了。將軍盛怒下,一刀把小女僕的頭砍了。從此,夜夜就看到這個小女僕傷心地坐在樹上,數盤子、丟盤子。當時的居民不堪其擾,於是蓋了一間神社安撫其傷心的靈魂,小女僕才不再出現。不料150年後了,因老先生摘了七片葉子,再度勾起小女僕的傷心過往,於是再次出現。

 

這個故事一直在我心中久久無法忘懷。原來,我們不原諒別人,同時也是不原諒我們自己,其實內心很是心疼這位小女僕,因為被砍頭的執念,竟然把自己困在那一世,困了150年,足見執念的可怕。看似懲罰對方,其實懲罰的都是自己。

 

我常以此故事勸諫我的學生,將來即使情場失意,就瀟灑離去,放下瞋恨。人要有智慧,能察覺自己哪些是正念?哪些是執念?如果是執念,就要修正自己「邪見不生」。《六祖壇經》也告訴我們:「若全著相即長邪見」、「著境生滅起,如水有波浪」、「離境無生滅,如水常通流」。《六祖壇經》又云:「故知萬法盡在自心,何不從自心中頓見本性?菩薩戒經云:我本元自性清淨,若識自心見性,皆成佛道。」得饒人處且饒人,原諒別人也是原諒自己,當看開放下後,我們的心就自在無礙了。

 

感恩佛菩薩跟阿伯師兄的教導,讓我更加明白善護念、不起執心的重要。讓我更明白修行是修「自己一顆清淨心」。慶幸自己今生隨精舍修行、隨六祖修行學習,才能慢慢明心見性。提醒自己,要好好把握今生能遇佛法的殊勝因緣,利用餘生,一定要多唸一點經,寫入自己的阿賴耶識,讓來世的自己,有更多的正見正念,才不致於再度迷失走偏。

 

深深感謝一路阿伯師兄的不吝分享與教導,沒有精舍,今天的我依然深陷自己的執念中,自艾自憐,甚至應了阿伯曾說的:「莫在塵世纏,久纏忘記我」,因執念太深,而忘記了那個真我!感恩精舍!感恩阿伯師兄及所有師兄師姐的教導!

 

(分享結束)

 

每個人一生之中都有許多羈絆,家人、朋友、學業、事業、健康、財富、名利、親情、感情…,太多訴諸不完的煩惱絲,但凡擁有了這一項,就還有下一項的追求,有時想要得到的更多,卻得不到。

 

每個人這一生都在不斷地追求屬於自己的夢想、自己的願望,但是事實上所追求到的,在佛菩薩看來,都僅是短短的曇花一現。所謂「生不帶來、死帶不走」,任憑您此生福報滿滿,處處如魚得水,然而在無常一來,就如同過眼雲煙,福報享盡了,剩下業力隨著我們走。這一生再多美好的事物,也留不住、抓不到了!

 

修行是讓我們看清人生的方向,不沉溺於世間所有的境界當中,對於一切境遇,從放不下、有求、攀緣的心,到隨緣、放下、安住的過程,就是我們要修行的目的。放下執念,這件事有多麼難?六道輪迴的示現,就是我們心中的執念所成。佛陀為眾生講經說法,講了許多經典,不就是為了讓我們放下心中的那一朵朵充滿執念的煩惱雲嗎?

 

分享文提到:「嘴巴說『我不計較了、我看開了』,其實內心還是非常在乎、計較。」這就是凡夫的煩惱習性,但既然在修行了,就不用害怕過去積累的習性多麼牢固。放不下是心裡的執念,我們修行就是要懂得如何看破與放下,這世間原本就是一連串的因緣聚散,沒有永恆的擁有,也沒有永恆的失去,我們要修的便是對世間一切能夠隨緣不攀,不隨境界起伏,不貪戀順境,不埋怨逆境。

 

淨空法師:「知道事實真相,自然就不放在心上了,有等於沒有。我有的別人拿去用去了,無論用什麼方法拿去了,我什麼態度?本來沒有,本來不是我的,不就沒事了嗎?心平氣和,快快樂樂。還常常念著,這就錯了,這念什麼?念輪迴,念六道,念迷惑顛倒。要學放得下,放得下之後,自然你就看得破,智慧現前了。」

 

阿伯說:「大道至簡,繁在人心。」修行就是為了找回自己,找回不受生活各種境界拘束的本心。學習放下執念,是每個修行人都要不斷去克服的關卡!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韋馱菩薩

南無伽藍菩薩

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

執念是痛苦的根

執念是痛苦的根

執念是痛苦的根

執念是痛苦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