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1-06 12:01:37許老爹

那撿食「菇頭」的年代(許老爹)

中午炒了一盤洋菇,那是早上去牛墟買的。

 



已記不得多久未煮過洋菇了,用幾十年來算,應該一點也不誇張;會吃到洋菇,都是在喜慶宴會,因為,沒記錯的話,這應該是我第一次買洋菇。

 

小時候,鄰家的「萬叔公」曾種過幾年的洋菇;兩排長長的菇寮,是我們玩捉迷藏的好所在。

 

那時種洋菇是用稻草堆肥發酵後鋪成菇床。稻草堆肥發酵是在菇寮旁的文旦園作業,在翻稻草時,都會灑一種白色砂糖般的肥料,依稀記得那叫做「尿素」。

 

大人在翻草時,通常會有小孩子在旁幫忙灑尿素,不是小孩勤勞,是抓一把尿素泡在水裏,手會覺得冰冰涼涼的,很好玩。

 

菇寮內通常是黑漆漆的,只有在採收的時候才會點燈。採菇大都在清晨四點多進行,天都還沒亮。有時候,小孩子也會被叫起來幫忙,不是幫忙採菇,而是幫忙撿切下的「菇頭」。

 

採下來的洋菇必須馬上把菇柄,也就是俗說的菇頭切除一截,留在菇傘的有一定的比例,太長會被農會挑出拒收;太短又會減少重量,影響到菇農的利潤,所以切菇頭的都是經驗豐富的婆婆媽媽。

 

當年阿母也常去幫忙切菇頭,每朵洋菇菇頭長短不一,大姊、二姊負責撿切下那些較長的菇頭,再把底部的泥土用小刀削乾淨;那個還在吃蕃薯籤乾的年代,這些菇頭可以讓我家省下一些菜錢。

 

印象較深的是,有些細沙會卡入幼嫰的菇頭裏,清洗時不易發現,每次嚼到,我總會起雞皮疙瘩;所以,那時候的我對吃菇頭有排斥感。

 

現在的洋菇栽培是否還在用稻草做菇床呢?應該都用太空包了吧!是否還會有人撿食切下的菇頭呢?

 

201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