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成功來自媽媽1%的改變
☆ 大人最常出現的話:
□ 1.那種東西長大後自然都有機會做,現在你只要努力讀書就好!
□ 2.他根本不知道自己錯了,怎麼能責罵他呢?
□ 3.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你好。 □4.我的孩子沒有什麼值得稱讚的。
☆ (p.9)
同時也要檢視自己,面對孩子時,是否沈醉在補償心理或替代滿足的心理之中,否則為孩子而做的一切行為,絕對不可能出現理想的結果。
此外,為了培養孩子的基本力,一定要對本身所規定的原則抱持信心,若本身都無
法信任自己的規定時,孩子如何信任你、跟隨你?
☆ (p.25)
我讓孩子一天24小時都按照計畫表,過著有規律的生活。尤其讓他一定要遵守起床時間、用餐時間以及上床時間,當孩子睡過頭而錯過早餐時間,我甚至將早餐收走,讓他餓肚子。
不僅如此,我讓他整理自己的物品,還請他幫我做簡單的家事,這是為了培養他不需靠任何人,就可以開創自己人生的一種自信心。
我為孩子進行在任何場所都可以坐一段時間的訓練,因為可以坐在位子上集中精神做某件事,就是讀書的基本。
但也不能毫無條件的強迫孩子這麼做,必須先為孩子準備專用書桌和椅子。
「你說說看你想做什麼,不過針對你想做的事有兩個條件,第一任何你想做的事情,都要在書桌上做;第二只要開始做的話,一定要做五分鐘以上。怎麼樣?你可以遵守約定嗎?」
其實孩子坐在書桌前做什麼事並不重要,重要的關鍵是在於孩子對某一件事有意志力,且能集中精神的這一點。
☆ (p.35)
人活在世界上,未來還會有很多挫折及受到傷害的機會,我希望至少在家裡可以感受到愛,因為世界上不需要任何代價,就可以感受愛的地方,只有家庭。
☆ 左右孩子百年人生的九種基本力:
1. 失敗力(走向成功的橋樑):
(1) 看名次之前,先問孩子「有沒有盡力」。
(2) 「你盡了一切努力,雖然考了…,但比起以前,我更以你為榮。」
(3) 「人總是會有遇到結果不甚理想的時候,這時我希望你不要執著在結果上,而是要問自己是不是真的盡力了,雖然結果很重要,不過比那個更重要的是,在過程中你有多努力。」
(4) 請不要忘記,在你畏懼孩子的失敗之時,孩子更多的成長機會正在被你剝奪。我們不能再因自己的畏懼而執著於第一,並無形中把孩子的手腳給綑綁,反而應該要培養孩子跌倒後,可以有站起來,並再次勇往直前的能力。
(5) 我們要切記,沒有「失敗力」的孩子,其人生絕不會成功。
2. 哲學力(培養一個會思考的孩子第一步):
(1) 我們想像以某個主題與孩子對談,針對那個主題,父母親有父母親的想法,孩子則有孩子們的想法,但是大家把腦海中的想法透過對談,開始成為具體化,從此孩子可以學到再次認知事物,同時培養思考能力。
(2) 對談的另一優點是可培養孩子表達自己想法的能力。
(3) 通常對談的過程中,有時不但會說出一些與想法不同的話,也可能無法完全表達自己的想法,然而在一邊說話的過程中,會邊整理自己的想法,主因是想法是一種尚未具體化的無形物,透過「話」的媒介表達成為所謂的意見。
(4) 透過對話,把自己的想法整理後,製造成一個意見,再把父母不同的意見和自己的意見合而為一,製造出一個新意見,不但增進孩子思考力,也協助形成價值觀。
(5) 「針對這個問題我會想想看,你也想想看好嗎?」
(6) 為了培養孩子哲學式思考,最好方法就是讓孩子自己尋求答案。沒自己想法的孩子,對父母親的意見是絕對完全的接受。相反的,擁有自己想法的孩子,會把父母的意見與自己的意見調和,然後製造出另一種新意見。
(7) 讓孩子擁有哲學式價值觀,並不是件困難的事,只要不逃避孩子的問題,透過對談與討論,協助讓孩子自己尋求答案即可。
3. 幸福力(培養可以自我便幸福的能力):
(1) 孩子還小時,可經常跟他們講有關夢想的事情,不見得一定要講未來很了不起的事,可講即將來臨的放假日想要做的事、旅遊計畫、週末旅遊行程、就學問題等,可常問孩子有關不久將來的事。
(2) 夢想越接近越具體,孩子們感到幸福的程度越大。幸福感也會帶給日常生活一股活力,成為克服障礙的力量。
(3) 夢想著週末外出旅遊,孩子會忍受疲累的學校生活,有具體夢想,不會認為現在的努力是種痛苦,而認為為了更大的幸福所需要的一點辛苦而已。
(4) 在告訴孩子「你一定要這樣做」、「為了未來你現在要忍耐」等話之前,首先可以先問孩子:「你想做什麼?那樣做之後,你覺得你會怎麼樣?」
(5) 「屬於自己的世界」並不是某一瞬間突然形成的,當長久的真誠和回憶以及愛融合在一起時,才會形成自己的世界,不但在某一剎那成為守候自己的力量,同時也會成為讓自己幸福的原動力。
(6) 自己的世界是在很多經驗中,由一些適合自己的特別美好的回憶所行程的。那些美好的回憶不斷重複,成為興趣和生活,而那些種種最後構造出自己的世界。
(7) 孩子們在照鏡子的時候,我會悄悄靠近,然後問他:「你今天真漂亮,你認為自己哪個地方最漂亮呢?」
(8) 晚餐後與孩子聊天時,我們也會玩找出對方優點的遊戲;寫生日卡片時,不是只簡單的寫一句生日快樂,而是具體詳細寫出「我最喜歡你的哪一點」。
4. 領導力(領導的首要條件,擁有為他人著想的力量):
(1) 若希望自己的孩子成功,就要培養自己的孩子成為一個「會輸的孩子」。
(2) 「世界上最壞的人,莫過於已經擁有卻不知感謝的人,你知道有多少人是因為沒地方可睡,所以到處流浪,在寒冷中沒有衣服可穿,甚至因為沒有一枚硬幣,所以要挨餓的嗎?」
(3) 平常我不會給孩子充足的零用錢,通常都把需要的錢算得剛剛好後,分配給孩子,若有其他需要錢時,孩子們就要幫助家事,然後親自賺取相關費用。
5. 閱讀力(可以洞察世界的眼光):
(1)「書中有著你不知道的世界,所以閱讀很多書籍的人,就表示他比別人更早學習了這個世界。」
(2)「好好針對那本書去思考,不論什麼都可以,然後把想法簡單地寫下來。」
(3)培養喜歡書的孩子:
a.先給孩子閱讀書籍:為了讓孩子擁有閱讀是有趣的感覺,最好先用口述方式講給孩子聽,只要跟大人一起做某件事,孩子就會感受到很大的喜悅。
b.準備孩子專用書桌:孩子會代表自己被認同,並認為在書桌前閱讀是非常值得驕傲的事,在教導孩子讀寫前,首先要準備的,是讀寫所需要的空間。
c.找尋孩子有興趣的領域:當孩子發現書中有自己喜歡的內容,就算大人不要求孩子,孩子也會主動去找書籍。
d.無條件讚美孩子的意見:當孩子閱讀後說出的意見,很可能達不到大人期待的程度,也可能會脫離一般性價值觀,但不可因此而失望,反而要擔心孩子說出的答案,是大人所期待的教科書式的答案,因代表孩子沒有自己的視線與價值觀,只會像隻鸚鵡模仿他人。不論孩子說什麼,我們都該給予讚美與認同,會帶給孩子閱讀的信心,進而成為引發孩子富有創意構想的原動力。
6. 交流力(總體基本力的搖籃):
☆提升交流力的五階段:
(1)聆聽孩子意見:
在養育孩子過程中,想強調自己所重視的意見前,要先聆聽孩子的意見。
當然孩子意見也有不對的甚至錯誤的地方,不過不要在孩子說話的中途插話或否定,因為不論孩子說什麼,首先要把孩子所說的完整聽完。
大人先專心聆聽孩子的話,就是訓練孩子聽他人說話的最佳方法。
(2)小事也要徵求意見:
討論並不是一開始就會很順利,一開始孩子只會把自己感受擺在前面,並提高嗓門主張自己的想法才是對的。
此時絕不會向著某個孩子,或替他們下結論,因為任一個討論都沒有正確答案,只要靜靜在旁聆聽孩子從頭到尾的攻防,當孩子詢問意見時,才會以參與討論者的身份說出意見。
將討論變習慣後,孩子會漸漸認同接受對方意見,從一開始「只有我的意見是對的」,逐漸變為「你的意見也有道理」或「原來你的想法是這樣」、「我覺得你的意見反而比較正確」。
透過培養討論習慣的過程中,孩子會想出自己的意見,會聆聽他人意見,還可提升把他人的意見與自己的意見調和的能力。
(3)用不斷的提問刺激孩子:
不論答案多微不足道,一定要聽孩子的答案,孩子會學到整理自己想法,及對於一個提問可有多種答案的多元化思考力。
(4)補充孩子的意見
(5)所有的都要反覆:不斷重複與孩子對談討論,引導孩子思考,交流力才會提升。
7. 英語力(地球村時代,生存基本條件):
(1) 孩子第一次學習外語的時機點,是可以用母與做大部分的溝通之時,孩子的學習能力就像海綿一樣,對於默背或熟練的能力非常優秀。
(2) 透過不斷聽力練習,可刺激孩子的模仿心理,就算不刻意教導,孩子也會跟著說,進而帶來自己會推論其意義的效果。
(3) 教導孩子外語時,不要硬是強調每個步驟、每個單字的原因就在這裡,,如果強迫孩子讀或是默背不熟悉的字,這樣只會帶給孩子對學習的排斥感而已。
(4) 英語不是坐在那裡學習的學問,包括英語的所有外語,若想在實際生活中有實際作用,一定要給孩子們安排可以親自聽並跟著說的環境。
(5) 給孩子們經常聽簡短的日常用句子,不要在意孩子是否瞭解,當孩子的耳朵打開時,此時孩子已經具備好要說的準備。
8. 經濟力(開始安定未來的鑰匙):
(1) 對一個賴皮的孩子,大聲責罵或哀求拜託並沒有任何幫助,可安撫孩子反而是瞭解他的心,認同他的一句話。
(2) 其實每個人都有想要的,或希望的東西,但要在其中先選出最需要的東西。
(3) 當然不是每次協商都會成功落幕,偶爾也會因孩子的固執,使得協商破裂,那時一定要讓孩子再經驗針對他選擇的代價,就是由於自己想要的東西,導致無法取得必要的東西時,所跟隨的不方便。
(4) 就算協商偶爾會破裂,至少也要讓孩子瞭解,想要的與必要的不同,以及當得到想要的時候,一定會跟隨獲得想要的之後,所引起的不方便的事實。
(5) 當孩子逐漸懂得如何規劃使用金錢及儲蓄後,可送給孩子一本存摺,和孩子訂定把每個月節省下的錢,以及親友們或周圍的人所給的紅包全存下來,主要是為了買「真的很想要的東西」。
(6) 每個月底,孩子可把剩下的錢存起來,當看到小小的錢不斷累積時,孩子會不斷修改自己的計畫。
(7) 雖然讓孩子學習到有計畫的花費是一大成果,更重要的是孩子們瞭解到,一個不是需要的,只是想要的東西,過段時間想法自然會改變的事實。
(8) 可以在大節日讓孩子從存摺裡提錢去買自己喜歡的東西,孩子會格外珍惜如此得到的東西。孩子們體驗到忍耐之後所獲得的喜悅後,自然而然便會養成節省習慣。
9. 自制力(可以做不想做的事的力量):
(1) 為了擁有自我克制力,首當其衝要會明確的分別出,雖然自己很想做但不可以做的事,以及自己不想做但一定要完成的事。
(2) 假設明天有重要考試,若孩子有「現在再玩一點,然後待會少睡一點再看書就好了」這種判斷時,這孩子就等於喪失了自我克制力。
(3) 為了讓孩子有正確的辨別力,在孩子還小的時候,父母親就應該對孩子的行動一一的做出適當的反應。這並不表示需要壓抑式的克制或懲罰,只要讓孩子瞭解哪些事是可以做,哪些事是不可以做就足夠了。
(4) 可以把週末當成「全家人的祭慶」,可出去用餐、看電影,來補償孩子一週以來為制式環境的學校生活和需要完成的作業等所盡的努力。
(5) 以「真不想做,這個一定要做嗎?」的心態開始的,和「做完這個一定會有很棒事在等著我」的期待感中所開始的,兩者間的結果有明顯差異,是理所當然的事,進而也會直接與孩子的自信心有所連接。
(6) 為了培養孩子的克制力,不可以堅持教科書式的答案,最重要的是,當孩子面對自己不喜歡的事時,要讓孩子的心有著正面且肯定的心態。
(7) 孩子們還小的時候,可和孩子商量訂定大家喜歡看的電視節目,只在限定時間才會看電視。當想要看的節目很多時,孩子們為了不想超過時間,會在眾多節目中選擇一個節目,其他的只得放棄。
(8) 若只依靠孩子的意志力,並期望孩子自己會主動克制,很有可能會讓孩子陷入「我沒辦法做到」的自責感。此外也不可忽略,其實孩子的行動不但與意志力有關,甚至周圍環境也會左右孩子的克制力。
(9) 讓孩子瞭解自己是重要的人:大部分的孩子都不喜歡被當成小孩子看待,不喜歡被規定不可以做的與一定要做的事,是出於相同原理。此時若大人用很信任的口吻對孩子說「你會做得很好」並肯定孩子時,孩子就會認知到自己是很重要的人,而這樣的想法會直接連接到克制力上。
☆ 要求孩子每天寫日記,若孩子會說:「我今天不想寫。」那可對孩子說:「那麼你可以寫『我今天不想寫日記!』」
☆ 我不曾對孩子們說「昨天看過的書,今天就不需要在看」這句話,反而是要他們經常閱讀到整本書都快要爛掉,因為每次閱讀書籍的感覺都會不一樣。
☆ 音樂也是如此,同樣一首曲子,會隨著氣氛、感覺和天氣,聽起來有所不同,所以與其教小孩新的東西,把學過一次的拿來反覆練習更為重要。
☆ 每個人都一樣,不管自己會或不會、喜歡或不喜歡,當別人要求你時,就變得不喜歡。
小孩也是如此,再怎麼好的東西,對小孩來說,不是主動去做的情形之下,你要期待其效果是很困難的。不只如此,在強迫接受那一剎那,孩子的主動性、集中力、忍耐力都會不見。
盧梭曾說:「不是要教小孩子學科學,而是要培養小孩子對科學產生興趣。」我們要切記,與其強迫教學,不如讓他可以自動自發,才是最好的教育方法。
☆ 假如一天24小時不停的注意,雖然是小得微不足道,一定也可以找到值得稱讚的地方。最容易的方法,是觀察孩子平常日常生活,把值得稱讚的地方一個不漏的細心地注意以後,試著做目錄。
☆ 大人讚美孩子時不要強調自己的感覺,如果你表現出「做的好」或是「好乖喔」的感覺時,不如直接且具體的告訴孩子讚美他的理由。除了傳達感覺,要從孩子的行為找出理由,並具體的正確說明,那麼孩子自然會產生自信心。
☆ 教育問題解決良方彙整集:
1. 集中力不足?
首先要檢視媽媽本身的努力到什麼程度,集中力絕不可能透過
不需要從一開始,就讓孩子在同一個位子上坐很長的時間,而是要一點點逐漸地增加時間。也可以事先與孩子訂定一個時間,當孩子完成訂定的時間時,給予適當的鼓勵與補償,也是一種方式。
2. 孩子需要體罰嗎?
最重要的原則是,父母一定要在情緒穩定後才能進行處罰,而且一定要固定一個場所,事先訂好體罰工具後體罰孩子。
若不分場合、拿著隨手抓到的工具就打小孩時,在孩子的眼裡,這不是訓育,而是反映出「在氣頭上的媽媽」。
3. 如何改善不好的飲食習慣?
若孩子不想吃飯,可以讓孩子餓肚子,直到孩子主動要求吃飯為止。另外,孩子若在餐桌前有不好的態度或行為時,媽媽也應該要果斷地把餐盤收走。
孩子餓個
4. 孩子說謊?
孩子說謊的理由,也許不是為了騙媽媽,而是想要表達脫離不安狀況的一種慾求。孩子根本不可能有邏輯的思考自己的謊言是否會被拆穿,因此不需要太過於擔心孩子每一句話是否在說謊,只要做到糾正孩子那樣的做法是不對的即可。
孩子們的謊言不像大人一樣懷有不好的意圖,但若孩子進入國小後,依然繼續說謊,可能就會造成道德方面的影響,此時不能用比喻來勸解,而是需要直接的指責。
若直接的職責仍無法改變其行為時,先要檢視是否因為渴望父母的關愛,或是學業上的壓力,甚至其他因素所致,並要設法去除真正的癥結。
5. 孩子非常自私?
孩子自私的行動,有可能是在反抗父母親給予的愛不夠,也可能是希望父母親注意他的一種訊息。此時我們應該先要仔細的觀察,孩子表現出這種舉動的真正原因。
大部分父母的問題比孩子多,譬如平常表現出太過於強制性的態度,或沒有充分傳達自己對孩子的愛等。
6. 孩子有攻擊行為?
當孩子的情緒激動時,最好是先把孩子帶到沒有人的地方,讓他獨處,讓他可從高亢的情緒中慢慢降溫。
要切記不要被孩子的行為捲入自我情緒中,要有充分的耐心,並持續不斷的告訴孩子,那是不對的行為。
7. 孩子很內向?
盡量不要帶孩子去不喜歡的地方,對內向的態度也不要用責罵的方式,而是用保護孩子的態度去安撫孩子。
用充分的時間等待孩子熟悉,並提供孩子會喜歡的環境,孩子對於新環境也會逐漸適應。
8. 孩子得失心太重?
在競爭當中所得到的壓力越大,相對的越危險。由於一定要考第一的強迫觀念,反而會畏懼失敗,而這很可能會造成孩子個性上的障礙。
若發現孩子只執意考第一,我們要停止稱讚,並要以「做不好沒關係,你知道守住第一名這個位子有多痛苦嗎?」等話語,讓孩子可從第一名強迫症裡解放。
9. 孩子不在乎爸媽的話?
父母一定是要在孩子之上,並要扮演保護孩子、引導孩子的角色。此時若大人在孩子面前,表現出優柔寡斷的態度,或因他人(祖父母或親戚)的因素無法展現出權威時,父母與子女間的界線就會模糊,孩子就不會聽媽媽的話。
對於孩子越軌的舉動,應該要給予嚴厲的指責。若是以抱著像朋友一樣對待的心,並容許孩子不對的舉動或語氣,就無法在孩子面前成為正確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