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5-21 16:32:57許心欣(曉榭/小蟹)

外食風險多 聰明慎選顧健康

國人外食比例高,可能早上依靠早餐店,中午依賴便當店、小吃店,晚上再到餐廳聚會。而上班族一星期外食五天以上的比例高達八成,一日可能有兩餐在外,甚至近四成民眾每週外食超過11餐。然而近年食安事件頻傳,讓經常老是在外吃飯的人難免吃這個也怕,吃那個也驚。究竟外食有哪些風險,外食族又該如何聰明選健康吃呢?

經常外食的風險

現代人喜歡追求色香味俱全的美食,但無形中卻產生了層出不窮的食品安全問題,外食族經常在食安事件裡中鏢,真是欲哭無淚又無奈。外食的食安危機主要是食材來源的不確定性及安全性問題,如食材在種植、養殖過程中是否遭受到重金屬、戴奧辛等環境污染,或過量使用抗生素、農藥等造成殘留,且食材清洗狀況恐不確實,食材安全堪慮。

而業者為降低成本,可能選擇低價食材、使用工業化的加工食品,還會過度使用調味料,讓不夠新鮮的食材以重口味壓過,或讓菜餚因而美味可口,加上衛生安全無法掌握、不當烹調加工等,使得外食族普遍落入多肉、高油、高澱粉、高糖、重鹽、少纖維質、缺維生素的不良飲食習性中,影響健康。 

此外,台灣獨特的夜市文化,是很多人外食的地點,然而夜市通常缺乏食品安全管理,衛生環境普遍惡劣,加上普遍使用免洗餐具,其實是食安最難讓人放心的地方。 

聰明外食護健康

身為消費者,我們過去對飲食知道的太少,不清楚飲食工業化後有哪些問題,因此想要追求吃的安全,必須重新建立健康飲食的知識與資訊,學習安心飲食之道。 

糖油鹽都是美味的來源,經常容易過量攝取而不自覺,因此要回歸少油少糖少鹽的飲食習慣,回到食物的本質,口味越清淡越好。且應盡量挑選真食物,不要吃食品,要吃看得到形狀的食物,不要吃再製加工品。如肉絲、肉片是食物,貢丸火腿是食品,魚肉是食物,魚丸魚排是食品,糙米飯是食物,麵米粉是食品。 

外食點菜建議少肉多蔬食,盡量選擇當季本土食材,且避免煎炸烹調,蒸烤較為妥當,且雞魚等白肉比牛豬等紅肉更健康低碳。燙青菜則應少淋熱量較高的醬油膏,以少許清醬油調味即可。少碰擺在桌上由劣質醬料調和而成的調味料,選擇使用天然辛香料調味出來的菜餚。還要閃避如三杯、鐵板、油炸、勾芡等高油重調味料理,盡量選擇清淡原味的菜色。 

外食使用餐具與食器也攸關飲食安全,免洗餐具、美耐皿食器都有健康危害,再好吃美味的食物都會受到污染。而願意選擇使用陶瓷玻璃餐具的店家,相信對消費者的健康是在意的,建議可列為口袋名單。 

近年全台各地陸續出現一些「綠食堂」,訴求使用在地當季安全無毒食材,注重環保健康原味安全取向,未來勢必會繼續增加,建議可作為外食的優先選擇。其次可挑衛生好、重視食材的店家,並透過光顧不同餐廳、選擇不同品牌、攝取多元食材,分散食的風險。 

好食堂有限 少外食為上

有安全的食材、安全的飲食環境,才能追求食得安心,然而目前注重食材和食器安全的綠食堂仍是鳳毛麟角,因此減少外食次數是降低飲食風險的終極原則與王道。對於好食堂則可不吝支持,讓自己在忙碌的生活中,偶爾偷閒享受安心餐點的幸福,外食也能吃到健康與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