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8-27 07:49:56夜華蓁

溪頭,妖怪文創

   
   

    近年來,文化創意產業在台灣十分流行,許多傳統文化、老舊產業和觀光景點,經由文創手法重新包裝和宣傳後,都能達到改頭換面與起死回生的效果。

 

    例如南投的溪頭森林遊樂區,在七八十年代,曾是中小學生畢業旅行和大專青年舉辦自強活動的勝地。園區內著名的景點大學池──那座橫跨於綠波之上的竹拱橋,別具清幽雅緻之美,也常是以前古裝武俠劇的取景之處。溪頭,這個日治時期被日本東京大學選為演習林、光復後由台灣大學接手經營的實驗林區,遍植杉柏檜竹,是台灣極具歷史性和生態美的觀光資產。

 

    然而到了九十年代,也許是因為天災頻仍,以及其他觀光景點的興起,衝擊到溪頭的發展,屬於溪頭的光環逐漸退色,它似乎不再是國內旅遊會列入考慮的選項。直到妖怪村的出現,才又再次帶動了溪頭觀光的熱潮。

 

    妖怪村,是近年在溪頭入口處新開幕的日式商圈,以妖怪為文創包裝的主題。在森林裡遇到妖怪,確實令人很有想像空間。而妖怪村的兩隻可愛動物──黑熊和雲豹,也被設計為卡通化的造型,並以日文「枯麻」和「八豆」命名,製作成鑰匙圈、伸縮筆、布偶、餐具、T恤、零嘴、啤酒和明信片等,成為溪頭景點最新的代表商品。

 

    在妖怪村中,除了日式風格的建築,連行銷手法都用上了日治時期的先人故事,例如明山會館的創辦人松田勝一(本名林瞻)和其日本好友久保田的友誼,就被撰成感人的故事,當作商圈內的久保田烘焙坊的活廣告。此烘焙坊的特產是咬人貓麵包,每天限量發行,賣完就沒有了,因此常見遊客大排長龍搶購麵包的盛況。這款麵包的賣點,是以溪頭盛產的咬人貓作為裝飾,內餡則是一般的起司口味,並無特別。店家再次利用故事行銷的手法,宣傳在森林裡採摘咬人貓的辛苦與不易,包括碰觸咬人貓會讓人奇癢難耐,以及其繁殖和生長的減少,秋冬之際必須深入森林深處尋找等等,因此麵包也只能限量發行。如此一來,每位顧客便會覺得他吃到的,是特別稀有和珍貴的食材,也會心甘情願排隊久等,這就是故事行銷的魅力啊。

 

    此外,還有許多文創包裝的零食,其中一系列特別以調侃政治人物為主軸,像是「講戒食」諧音蔣介石,賣的是麥芽餅,盒子封面卻是蔣介石與毛澤東,下書一行小字:「宇宙獨有,限量商品,兩人共享,不會餓死。」右邊還有兩列較大的字:「吃飽撐著,比餓昏好,拒絕進食,講講就好。」設計者很明顯是在嘲諷蔣毛當年拒絕和談,大打內戰,導致民不聊生、國族分裂的大難。另有「甜在心」軟糖,盒子封面居然是蔣毛甜蜜互偎,下書「因為沒有真愛,兩人彼此傷害,試著相信真愛,和平才會存在」,這大概也反映了某部份人民的怨懟,希望兩岸領導人能記取當年國共互鬥的惡果,真心為兩岸和平謀長遠之福祉。

 

     走一趟溪頭妖怪村,見它揉合了日本風、殖民歷史、溪頭在地生態植物、戰後政治嘲諷於一爐,十分具有台灣的雜匯特色,也將台灣的文創點子做了很好的發揮,值得借鑑與推廣。

上一篇:恆春的回憶

下一篇:台南,安平遊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