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4-13 16:32:29麥克林

休閒農業與鄉村發展

因應WTO的衝擊及國人休閒的需求,台灣的農業經營型態是必然要作調整的,但在整個休閒農業發展過程中,我們發現許多休閒農場,忽略鄉村生活、生產、生態之三生平衡的重要性,未就其現有資源加以利用,而一味的增加硬體,趨向商業化遊憩區的開發與經營模式,對於永續的農場經營是一大危機。又經營者對服務事業一知半解,加上政府也缺乏整體性的規劃輔導,以致服務品質良莠不齊,甚至失去原有農業經營的特色,不但影響其吸引力,且無益於農業結構的改善及整體鄉村的發展。
個人認為休閒農業發展除提供國人另一類別的休憩場所,紓解城市生活壓力,及降低一般旅遊景點的擁擠程度等功能外,應兼顧農村生態環境的保護,及提高農村土地的利用效益;因此若能基於農業生產格局的維護,配合有機農產品的提供,改善耕作管理方式,滿足國人對健康食品的需求,並結合鄉村的自然、人文條件, 綜合考量,將能提高農業的競爭力,及改善國人的旅遊環境,將為貿易自由化有效的因應政策。不當的經營方式,甚至危及區域鄉村的整體發展。
所以休閒農業之發展需因地制宜,搭配鄉村推廣教育、農村整體發展規劃與建設及政府的法令規範予以輔導改進,以達整體性、系統性、長遠性的發展,增加農民收入,改善農村經濟,及確保農業的永續經營。
-林春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