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31 09:24:33淡雅

修行要一門深入

以下兩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分享一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行為錯了就是要修正,不要因為大家都闖紅燈(做不好的事情),怕與人不同就跟著大家一起隨波逐流,將錯就錯,那是沒有智慧的表現。」

 

十年前因緣際會認識了精舍,那個時候的我,經常內耗、過度檢討自己,並且憤世嫉俗。因為感情非常不順,身邊的人都有好的歸宿,而我沒有像大部分的人一樣,擁有自己的小家庭,而心裡很鬱卒、低潮。

 

那個時候的我第一次接觸的是《藥師經》,唸經以後,在社團裡吸取不同的心得分享、經驗反饋,以及多看《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我開始懂得,很多事情是在累世的因果循環中。這一世認為的不公平,放遠來看都是因果相循,一切事出有因。身為理工科的人,我們講求科學精神,然而很多事情科學無法解釋。但也不能過度迷信,凡事要能夠放鬆去看待,不要矯枉過正。

 

感恩當時精舍的開示,以及日後的陪伴,我一點、一點的改變自己的心態和思考的習性,甚至對待他人的方式,逐漸變得柔和、圓滑。保持感受力的同時,又能接受生活中帶來的磨練。知道世間很多事情皆是因果,在忍辱負重的同時,保持內心平靜,這些都不容易。每日每時的改變,潛移默化中,讓自己變得更好。

 

每個人心中都有佛與魔,是要成佛或成魔,貪是一個坎,左右你的思想。能在哪裡修行是緣分,因為緣分相聚,也因理念不同分道揚鑣,沒有誰的對與錯,一切皆是選擇。修行在個人,佛菩薩在心中,修的是善意、善念,而不是修強求的意志。

 

分享二

 

最近幾年,我修過的法門沒有上百個,也至少有幾十個。修過正法,也接觸過非正法,有過殊勝的夢境,也遭遇過嚴重的干擾。幾年下來,與其說成績,不如說更多是教訓。記得自己曾出於好奇,想把經文上記載的殊勝咒語都收集起來,都唸一遍,妄想以不清淨的心來唸,也能得到經文上所記載消業、增福之殊勝功德。

 

現在想來,覺得自己好高騖遠、心浮氣躁、不自量力。如果雜修,修的法門正邪混雜,等於是一邊清洗自己的身心,一邊不斷給自己心靈增加污垢黑氣。即使修多個法門都是正法,俗話說得好:「貪多嚼不爛」。一個在家居士,平時還有俗事要處理,哪裡有那麼多時間修法呢?人生最精力旺盛的,也就那麼短短幾十年,除去睡眠、工作、家事、應酬、運動、路途等時間,實際上能用來專門修法的時間非常少,用這麼短又零碎的時間,要想修出成就,就更難了。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修行和唸經,要一門深入,長時熏修,必有所成。」、「修行要專修,每日功課不間斷,我也是這麼修的,若坐這山望那山,修一百世結果也一樣。」、「修行宜專修,真的要修,一部《金剛經》就能修得嚇嚇叫。」、「修行須專一,雜修靈散逸,如同武俠小說中,能練就愈簡單的招式者,成就愈不簡單。」、「雜修者,容易四處吸黑氣,磁場亂,難調適,到最後造成自己的魔性與偏差,自性的清淨已染上厚重的塵垢;是故,有心修行者,切莫亂跑宮廟道場,或四處拿香跟拜,否則想要在今世的修持上有所成就,那是不可能的。」

 

阿伯以前年輕時期也修過其他法門,後來經觀世音大士指點,專修「觀音明心法門」,明心見性,修出成就。阿伯的修行經歷,就是我們身邊在家居士修出成果的活生生範例。

 

自從按照牟尼精舍開示消外道願和業障後,自己內心比以前要踏實多了,修行有了更明確的目標和路徑。在精舍請示後,得知自己適合專修「藥師法門」(每天《藥師經》、《金剛經》各一部,藥師咒108遍),我一定會按照精舍的開示認真修法,也祝願有幸值遇牟尼精舍這千年難遇道場的師兄姐們珍惜法緣、珍惜時間、珍惜寶貴的人身,力求這一世專修正法,一門深入,修出成果。

 

(分享完畢)

 

願意修行的心是非常珍貴的。世上多數的人都是貪圖安逸享樂,努力拚搏以滿足慾望。但是,當外在的努力得不到相對應的成果,人們才會願意沉潛思索,面對心靈的疑惑,探尋真理之道。如同分享一的有緣人,是經歷感情挫敗之後,才會走入修行的道路。而分享二的有緣人,是因為好奇,貪求銷業增福的功德,而開啟修行之路。世上法門百百種,看似都是「修行」,但本文想探討的是專修與雜修的不同。

 

一、專修的改變

 

牟尼精舍推行專修法門,專修法門的好處是,您有專屬的靈性導師。專修法門那尊佛菩薩的大願或經歷,最能成為您的靈性處方與修行指導。跟專修法門的佛菩薩時刻保持連線,最能穩定您的修行路。如分享一的有緣人,跟著牟尼精舍修行十年,從鬱卒低潮、憤世嫉俗,逐漸轉變為柔和圓滑、忍辱負重、平靜沉穩。如分享二的有緣人,從好高騖遠、心浮氣躁,轉變為踏實安寧、簡約修行。阿伯不會在我們的身邊耳提面命,但是只要您確實執行專修法門的定課,佛菩薩和護法就會在您身邊巡視提醒。

 

二、雜修的後果

 

很多人雜修是出於好奇和無知,可惜的是,好奇心足以毀掉一個人的法身慧命。分享一說得好:「每個人心中都有佛與魔,是要成佛或成魔,貪是一個坎,左右你的思想。」分享二說的更是實在:「如果雜修,修的法門正邪混雜,等於是一邊清洗自己的身心,一邊不斷給自己心靈增加污垢、黑氣。即使修多個法門都是正法,俗話說得好:『貪多嚼不爛』。」雜修的心與貪相應,貪圖更快成就、貪圖更多的肯定或感應、貪圖更華麗的排場或享受。貪的下場就是貧。以為更快、更好,實際上卻繞遠路,是魔障、魔考,與心中的貪嗔癡相應。

 

三、修行的考驗

 

修行的困難在於面對自己的盲點和錯誤,要想辦法修正並超越。很多人都死要面子,當別人指出自己的不是,許多人會「見笑轉生氣」(台語)。心性染污嚴重的,反應是死不認錯、毫無悔意,甚至變本加厲。心性染污稍輕的,表面會生氣否認、逃避閃躲,內心裡是難過、沮喪,能否修正突破,要看個人機緣。契入修行的行者,會感謝別人的提點,感謝有機緣能發現自己的盲點,知道要朝哪個方向再努力提升,而且會一次次鍛鍊自己,想辦法改進並超越。

 

專修與雜修,後果截然不同。阿伯提點大家:「菩提只向心覓,何勞向外求玄。向外只得黑氣,輪迴永不止息。金剛六祖已足,何必奔波不息。」修行的基礎在明因果,有了因果教育,眾生才會願意斷惡修善、改正惡習、行善利眾。在因果業力慢慢清償減少之後,才能逐漸轉變心性,淨化心識,提升靈性。修行,要一門深入。有機緣得聞千年難遇的正法,真的要把握,認真修行,不枉此生。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韋馱菩薩

南無伽藍菩薩

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

修行要一門深入

修行要一門深入

修行要一門深入

修行要一門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