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2-08 21:52:30ㄚ誠

花蓮農村再生系列專題:活力農村與原民生態的馬太鞍園區

張美慧報導

花蓮縣光復鄉馬太鞍生態園區,在獲得農委會十大經典農漁村獎項後,成為花蓮中區重要生態文化休閒據點,馬太鞍位在馬錫山腳下,是阿美族部落世居地,廣達12公頃的沼澤地,更是花蓮境內面積最大的溼地。

馬太鞍獲獎後,列入農村再生先期規劃區,這幾年發展下來,在地居民對於區內特色的保留與呈現,非常具有自主意識。馬太鞍欣綠農園負責人朱進郎認為,農業與環境善意共存,是馬太鞍十分重要的發展基礎,透過農村再生的推動,也讓他看到社區更加緊密結合。

擔任馬太鞍生態園區解說班班長的陳博彥表示,馬太鞍濕地回客率高,不少遊客反映每次到訪的感受都不同。

朱進郎表示,除了維護馬太鞍濕地的環境與特色,當地也經常藉由舉辦體驗活動,找回農村活力。

馬太鞍濕地打響知名度,直接帶動的就是地區產業發展,就業機會明顯增加,阿美族解說員馬耀法西表示,多位部落族人投入解說、餐飲等週邊行業,一些原住民木雕作品也因此有了展售的舞台。

馬太鞍生態園區發展休閒生態旅遊走出自己的一條路,朱進郎依自身經驗強調,認為社區推動執行農村再生計畫,除了自主性強,一定要依照既定計畫,充分溝通執行,不要一味的急著硬體建設,太躁進反而會造成反果。

馬太鞍除了濕地結合原住民文化的特色之外,濕地範圍週邊還有閩客族群的大全、大進與大華村等村落,大全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黃枝福表示,在大全村八十二巷,稱為牛車寮的建築圍牆,藉由故事性呈現,還能夠讓訪客回味過往農村生活面貌。

馬太鞍是阿美族部落的傳統居住地,也是花蓮境內面積最大的溼地,擁有獨特的水生動植物,生態結合人文之美,成為最大行銷特色,2007年榮登全國十大經典農村之後,加以農村再生政策的輔助,淬煉社區居民不斷成長與茁壯,自主開創符合在地優勢的經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