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雕展演:AI的未來想像,生命的當下安頓
1.從2015年的異想到2013年的賭城地標
因為疫情延宕,斥資23億美元的拉斯維加斯新地標「MSG Sphere」(威尼斯人酒店球體館)終於開幕。由愛爾蘭搖滾天團U2在2023/9/29帶領1.76萬民眾感受演唱會沉浸式表演的新體驗。除了提供演唱會、頒獎典禮、環形體育賽事、劇院、電影院等多功能活動,金獎導演Darren Aronofsky新作《來自地球的明信片》(Postcard from Earth),也以球體為拍攝靈感的作品。
建築外牆多達120萬個冰球大小的LED面板,共同組成面積5.38萬平方公尺的360度環繞巨型球體螢幕「Exosphere」,根據語言需求在特定位分別播出不同語系,場外也分享到獨特的體驗完美展現光雕極致。2015年「如果不配戴笨重的裝備就能感受VR體驗,是不是很棒?」的異想,短短幾年間就創造出嶄新的視覺饗宴,令人震撼。
不知不覺,裸視VR的沉浸式光影演出,成為都市文明共同追逐的美感傾向。隨著AI時代與元宇宙的多元發展,世界樣貌的未來想像和實踐,速度將越來越快,我們怎麼過日子?想要活出甚麼樣的人生?在更多的選擇之前,需要對當下安頓做更深沉的安靜和思索。 2.屬於我們的台灣時空
2023年世界客家博覽會標榜全臺最大3D投影的光雕表演,在超過150公尺長的「桃園會展中心」臺灣館展牆上,配合客家特色音樂,以8分鐘影片《回庄》搭8小段不同客家元素的光雕秀循環組成。
不過,工程經費約41億的桃園會展中心,外觀以陶淵明〈桃花源記〉為設計理念,強化外牆造型及燈光設計,推動桃園航空城及亞洲.矽谷計畫,強調白天的陽光透過彩色玻璃渲染外牆,創造動態的立面效果;夜間則透過玻璃自發光,塑造夜間落英繽紛景象,希望桃花和日光交互作用,讓我們在光影律動想像桃花成林的意象。
這樣繁複的設想,做為光雕展演舞台,背景太豔,就顯得太亂。 所以,以「桃園會展」為主的標案審定,評審委員必須兼顧當下需要和未來想像;因應硬體侷限時,策展與佈展也必須確實場勘,一方面以白天展館的「落英繽紛,桃花成林」凸顯出台灣館的多元意象;另一方面在節目規劃時,無論是劇本或畫面都相互映襯,都要事先考慮現場特質,一如《來自地球的明信片》以球體為拍攝靈感,以免在美學養成時,降低、甚至混淆了參與群眾的基礎素養。
3.沉浸式的感動與影響
對照來看,更能襯出青塘園邊的桃園市立兒童美術館牆面光雕投影,純粹得像露天電影院。融合抽象的幻鳥、數位化建築和客家詩歌的《客垠》,穿透不同時空碎片,幻鳥和生命樹的星點光影,讓我們拼組自己的記憶,重建獨特的故事。
結合科技應用、強調沈浸式體驗,是AI迅速發展後生活的轉型。結合文物影音,強化五感體驗和實體互動的台灣館,希望寓教於樂,透過嶄新媒材展現客家文化的多元內涵,期待創造出未來性與新美學,除了娛樂性的聲光觸碰和QR Code掃描,更要經營出更深沉的語境重建和文化轉介,讓VR體驗成為異質滲透的通道。 另一個重要的主展館「世界館」,強調地景共融,從地球儀「序曲」、航向「世界客家」、「點亮世界」到「攜手前行」,透過光影、聲音、科技互動,冀望呈現全球20個國家的客家文化多元與在地性,連結台灣客庄與世界客家城市。不知道有多少人深感受到從「離鄉」、「融和」,穿越過去走向未來的實境撞擊?還是,我們都在搜尋和自己切身相關的生存碎片,和不需要太多聲光刺激、就是一些很簡單的生命共振?
下一篇:市集經濟與創意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