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26 00:00:00小蟹子

讀詩,學習的超級法寶----序《有了詩就不一樣:來讀詩經吧!》

    寫《詩經》自序時,〈學習的超級法寶〉第一句:「孔老爺爺好厲害啊!」,一下子就壓低了心智年齡,因為洪國樑老師為《有了詩就不一樣:來讀詩經吧!》寫的序〈最美的書〉太美了,我刻意把自序寫得天真一點、淘氣一點。

    讀看起來艱深的《詩經》,一定要放輕鬆;讀看起來說教的《論語》,一定要浪漫。這就是經典送給我們的禮物。所以,對照《論語》自序〈生活的超級法寶〉,落筆就是:「知道自己並不寂寞」,真的特別有滋味啊! 

    孔老爺爺好厲害啊!都快兩千六百歲了,我們還在誦讀他的「教學日誌」,年年為他盛大慶生,唱歌,跳舞,大家都好開心。只有被抓到慶生會當「吉祥物」的智慧牛,非常憂鬱,人人都要拔牠的智慧毛,尤其是牛頭和牛耳,毛被拔得特別多,害牠回到家都要痛上好幾天,但又有甚麼辦法呢?為偶像付出牛毛,就是牠的「專業」啊!

        1.孔老爺爺的史上無敵教科書

    說起孔老爺爺的綽號,真的是史上無敵。「至聖先師」和「萬世師表」,已經夠嚇人了,還被封為「素王」,沒有冠冕,無須軍隊,足以和歷代英雄平起平坐,好多人對他這種睥睨古今中外的至高「戰鬥力」,崇拜得不得了,他總是呵呵一笑,捧出一本書和大家分享:「我有法寶。」

    這本書,就是《詩經》。書看起來很厚,記錄了整整三百首詩!但是,他笑瞇了眼睛說,讀詩啊,只有一句話,就是「思無邪」,如一顆明珠,不沾灰塵,不怕夜暗,跟著每一首詩,先「興」志,找出自發的熱情和努力;再「觀」世,認識世界,領略天地萬物變化;繼而理解更多人,學會合「群」,察覺人際變動;最後從鋪天蓋地的悲傷中紓「怨」,了解自己並不寂寞。

    這趟「興」、「觀」、「群」、「怨」的學習旅程,讓我們活得「心甘情願」。從家庭生活的珍惜和付出,延伸到對社會國家的關心和奉獻,最棒的是,還可以認識各種各樣獨特的鳥獸蟲魚草木,打破無聊,活得新鮮生動!

    所以,無論在教室或戶外教學,甚至是學生的社群討論,大家的「學養修煉」,都以讀《詩經》做起點,學會禮儀,最後接受跨語言、跨國際的音樂薰陶,興於詩,立於禮,成于樂,綜合發展知識、能力和態度,享有熱情、快樂又有價值的每一天。

        2.超級法寶的使用說明書

    孔老爺爺不只選了這本史上無敵教科書做學習教材,還編寫「使用說明書」,讓學生們不斷精進,這才叫超級法寶啊!

    他先提出共通法則,透過詩的暗示,比喻,對比,類推,讓大家學習「說話的藝術」;再因材施教,為不同的學生引用詩句,修潤行為;無論讀詩、研究歷史、禮儀講究,都端正用語,絕不使用方言,更不會隨便套用線上的流行話,建立起歷久不衰的情感密碼。看到誦詩三百卻不會活用的學生,不僅事情做不通、話也說不好,他就特別擔心大家「死讀書」,強調學習不能貪多,一定得好好整理、消化,才能吸收運用。

    最重要的,他藉由簡單的「詩評」,示範寫作業、做報告的要領。從浪漫的第一篇詩〈關睢〉,延伸到實際的生活省思,節制情緒,和天地人事的起伏相應,快樂而不放蕩,哀愁而不傷慟,在生命的流動中,看見美好、同時也看見失落,才能在悲喜過後,繼續往前走去。

    就像智慧牛,接受拔毛的痛苦後,沿著一條河,吃草,泡澡,散步,聊天,一路向前,遇見甜蜜喜樂,還有好多原來不認識的朋友……

    有時候我會猜想,剛過了百歲生日的裴溥言奶奶 ,是不是也曾經在河邊遇見散步的智慧牛?還是通過更神秘的「仙緣」,獲得孔老爺爺的超級法寶?重新為《詩經》編製出溫柔而充滿生命力的說明書,讓我們超越實用,看見純粹屬於詩的美麗。

        3.裴奶奶的通關密語

    記得,第一次見到裴奶奶,是在國立藝術館聽演講的風雨夜裡。她從疾風暴雨中走來,幻現出溫暖光色,鑿開時空秘徑,我的嚮往和追尋,就通過那個入口,坐上無限列車,透過一首又一首詩,學會珍惜自己,熱情奉獻,看世間所有的溫柔共振,重新流向更寬闊的天地。

    我深深愛上《詩經》,不僅自己讀,還籌辦讀書會和更多人共讀,更長期和孩子們一起,走進「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的美麗水岸,傾聽縈繞在天地間的情歌,闢出寧靜的時光隧道,慢慢靠向美好。

    隨著全球瘟疫延燒,恐懼和疏離,讓我們陷入前所未有的孤單年代。回望人生旅程,我們多半從天真、快樂的好天氣出發,經歷不同的生活樣貌,走過沉重艱難的人生稜線,顫顫巍巍,一路少不了壞天氣。這時,我就會聽到裴奶奶呼喚幸福的通關密語:「來讀《詩經》吧!」

    想起〈王風.君子于役〉裡的詩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也像裴奶奶一樣,擔心著孩子們的未來,盼著大家都要好好的,在每一天結束後,如夕陽溫緩,安安穩穩地守著一個完整的家,「茍無飢渴」,成為最美的祝福。

    反覆讀著千百年來始終不曾改變的孤寂和掙扎,就覺得無論好天氣、還是壞天氣,只要一直堅持下去,就能找到屬於我們自己的深情和勇氣。

虎嘯虎威虎迎春—讀《周易》,黃聰哲 2022-01-13 13:33:02

取象言意是《周易》的特色,其借虎以通其意者,歸納如下:
一、英傑時起,如風虎相感:〈乾‧九五〉曰:「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睹。」虎是威猛之獸,風是震動之氣,同類相感,故虎嘯則谷風生,是風從虎也。虎嘯山林,百獸歸向依附,英傑奮起﹐四方風從。
二、取虎象喻履險:虎凶猛氣乖,遇虎如履險。履為憂患之卦,如何以柔履剛以趨吉避凶,仍卦之本義。〈履‧卦辭〉曰:「履虎尾,不咥人,亨。」可謂履險可如夷,仍履禮以道。〈履‧六三〉曰:「眇能視,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凶。」眇目小而視,跛行蹇而履,逞其強而行,終為虎所傷。〈履卦‧九四〉象曰:「履虎尾,愬愬,終吉。」履虎尾,而愬愬,固本其情,能以臨深履薄態度,終吉。
三、取虎視喻威猛:〈頤‧六四〉曰:「虎視眈眈,其欲逐逐。」虎之下視,威而不猛,耽耽然如虎視,其欲何能不逐。
四、取虎毛斑斕喻事理炳著:〈革‧九五〉曰:「大人虎變,其文炳也。」喻大人政事改革,煥然成功,如虎毛之文彩明著。
兵尚勇猛,與虎威猛的精神,在文化上就自然連結。〈周書,牧誓〉曰:「尚桓桓如虎、如貔、如熊、如羆,于商郊。」虎貔有衝勁,虎之威武,虎兵比興,就融入軍事文化譜系。如虎將、虎臣、虎士等,甚至古代君王調兵遣將的兵符,就稱為虎符。
從《尚書》、《詩經》、《易經》、《禮記》對虎的比較會通,基本意涵皆從虎性威猛,虎皮斑爛璀璨,作為取象比興的基調。虎有其威猛的一面,亦有其溫暖的一面。虎雖為百獸尊,尚有父子情,一步一回顧,母者銜幼渡溪流,幼者交爭媚其母。猛虎橫行只在深山裡,只要不侵犯其領地,飢亦不食人。反觀人之王者自比虎,世間尚有苛政猛於虎。
中國虎文化淵遠流長,透過文本、詩歌、藝術、民俗、神話、兒歌等,多面向傳頌,虎的形象已成為中華文化的譜系。

虎嘯虎威虎迎春--讀詩經 2022-01-13 13:29:54

〈虎嘯虎威虎迎春〉☆文/黃聰哲,2022.01.13
歲次壬寅年,生肖屬虎。
虎,是一個十分生動的象形文字,字源始於甲骨文。甲骨字形有如側身之描摹,像大口、長足、紋身、豎尾的猛獸,金文則突出兩隻利爪。《說文》云:「山獸之君。從虍,從儿,虎足象人足。」清代段玉裁注云:「虍謂其文,儿謂其足也。」《玉篇》云:「惡獸也。」綜述造字本義,虎就是指老虎,至於是惡獸,或為山中獸王,是褒是貶,宜尊重文化批判的價值。虎在甲骨文字形中已衍展成多樣化,從戈作捕虎,從匕即牝省作牝虎。
關於虎的歷史起源,僅少數有限的資料,證實早期已與人類共同存在。日後在殷墟發現大理石虎首人身跪坐立雕,及出土的甲骨文以虎作國名、候名,及多組與虎有關的字形字源,推知人類生活演進與虎的關係密切。
到了周朝,君王舉凡祭祀、車飾、服飾、彝器,與虎文化息息相關。《禮記‧郊特牲》:「迎虎,為其食田豕也。」迎接虎神享祭,是為報答虎捕野豬,免傷害莊稼。《禮記‧玉藻》:「君羔幦虎犆。」君之齋車,以羔皮覆軾,而緣以虎皮,甚至「君之右(衛)虎裘,厥左狼裘。」緣虎皮及裘虎皮,最主要是在顯示威猛。《周禮‧司彝尊》:「凡四時之間祀、追享、朝享,祼用虎彝、蜼彝。」虎彝,即虎形的祭祀酒器。
《詩經》中與虎相關字詞共有九篇,皆屬賦體,其取象借喻者歸納如下:
一、以虎性凶猛借喻虎臣勇士威猛:如〈邶風‧簡兮〉:「有力如虎,執轡如組。」〈鄭風‧叔于田章〉:「襢裼暴虎,獻於公所。將叔勿狃,戒其傷女。」〈大雅‧蕩之什‧常武〉:「進厥虎臣、闞如虓虎。」〈魯頌‧泮水〉:「矯矯虎臣、在泮獻馘。」
二、以虎性凶殘借喻險境:如〈巷伯〉:「取彼譖人,投畀豺虎。」〈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馮河。」
三、以斑斕的虎紋借喻文飾華美:如〈秦風‧小戎〉:「虎韔鏤膺,交韔二弓。」
四、以虎縱橫曠野,借喻征夫不得閒暇:如〈小雅‧何草不黃〉:「匪兕匪虎,率彼曠野。哀我征夫,朝夕不暇。」

https://www.merit-times.com/NewsPage.aspx?unid=7188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