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追劇,翻新司馬懿
從小到大執迷於故事,喜歡一本又一本書、一部又一部電影,像奇幻鑰匙,打開一扇又一扇神秘玄奇的異時空之門。不喜歡被廣告打斷,所以不太看連續劇,即使迷上特定劇集,也買了一箱又一箱其實不太可能重看的美劇,占據了家裡太多空間而懊惱不已。
自以為比一般沉迷劇集的人,多出好多時間讀書、寫字、安靜生活,只可惜,這種自我陶醉式的「美德」,隨著網路點播慢慢腐化。從2015年跟著馬克.漢蒙的美劇《重返犯罪現場》、席尼墨菲的BBC英劇《浴血黑幫》和中國胡歌的《瑯琊榜》開始,時間之城漸漸崩裂,幸好還有一種網路劇情更新,可以提供故事大綱,我尊崇「純金的心,專注的愛,不變的信念」,那些「我害你、你害我」,或者是「我愛你、你愛他」的害來害去、愛來愛去的戲,甚麼甄環、羋月、楚喬、步步驚心、三生三世……,我都跳過,總算可以在時間氾濫中倖存,2017年的追劇史,也就沒那麼腐敗沉淪。
從《重返犯罪現場》開啟的輝煌黃路點播追劇史,這一年卻苦找不到吉布斯到哪裡去了?《浴血黑幫》從第三季以後,殺伐殘酷,越來越沒有節制;大家都在追的《權力遊戲》太後現代了,每一個剛受關注聚焦的角色,都在超乎意料的簡單時刻,隨隨便便就領便當。還好,超能英雄始終讓人著迷,認真看完美劇《神盾局特工》第三季22集,還記得第一季剛推出時,演員演技生澀,很難說服我們相信「拯救地球得靠這批人」,看了十幾分鐘就「安樂死」;隔了兩年,這些小朋友探員都長大了,華人角色也賦予多元而深層次的刻繪,最重要的是,我喜歡大長篇,在維基百科讀了前兩季劇情大綱,每個人都可能變成反派,暗黑力量果真吸睛,真是一山還有一山高、變幻莫測的反派糾結啊!
《紙牌屋》本來列在「非追不可」等級,可惜劇情越來越情色腥羶,看完第五季13集,出身高貴的總統夫人,不分職業貴賤,人人均可上床,已經在考驗我的「忍耐邊界」了,加上凱文.史貝西醜聞纏身,退出劇組,據說第六季就是最後收尾的大結局,已經被綁架、又覺得看起來不舒服的困局,究竟如何是好,這也算現代人的壓力啊!
很久沒看日劇,忽然愛上性格反差強烈的2014年《ST 紅與白的搜查檔案》系列10集,紅的酷、白的萌,幾乎迫不及待地搜尋出2015年延續交代的電影版。天海祐希《女王審訊室》第二季全9集,節奏簡淨快捷;《Smoking Gun》(決定的證據)系列11集,讓我最有感的大概就是災難來時的團隊起伏吧?東野圭吾連續特別版《11字殺人》,也太小題大作了;松隆子《四重奏》系列10集評價極高,人人幻想著在輕井澤擁有個會作餐、能合奏,又不需要分攤房租的「完美室友」,任何一個組成,總必須有一個人收拾善後,為所有不想自己負責任的人承擔起責任,方便每個人各自在歧異的方向,追尋自己的定位,看起來特別像電視幻想;《首相閣下的料理人》系列8集、菅野美穗《不屈的女人》系列10集、《溫室裡的加穗子》看了6~10集,都存在著我不了解的堅持。
以前沒看過日本動畫《我們這一家》,有了點播,兩天內一口氣連看30集,越看越覺得彼此都成了熟稔的家人。動畫的邊界越走越寬闊,英業達集團總裁溫世仁(1948~ 2003)臨終前設定完成長篇武俠小說遺作《秦時明月》系列的全8卷初步構思及前三部部分初稿,未完成部分授權相聲瓦舍續寫,由明日工作室負責出版發行,杭州玄機科技改編為動畫播出,美形,優雅,生動,在中國引起巨大迴響,看了動畫劇集《秦時明月5:君臨天下》1~69,未完結;另起衍生故事《天行九歌》,看到37集,也未完結,「秦時明月」系列還在不斷裂生、流衍中形成有機質變,可惜,真人連續劇抓不住漫畫精神,主軸偏斜,議題散漫,角色呆滯刻板,拒看才是王道。
本來很喜歡公視的《通靈少女》,看到最後又覺得阿樂沒有必死的理由,好像只是為了戲劇衝突,創造高潮的意味太強了,反而「反高潮」地削弱了來自生活的簡單張力。
2. 新天地
中國劇跟上了2017年的熱門話題,貪腐揭弊《人民的名義》系列52集,真的很火!還跳上BBC網,揭露在貧富差距越拉越大、活在社會底層的庶民對英雄的期待和盼想。同時播映的《飄洋過海來看你》,台灣導演跨海作品,哇!典型的偷聽、血緣、誤會……,簡直像極了灑狗血八點檔,功在兩岸競爭,根本就是在拚盡全力「阻撓中國影劇進步」。
2017年從反貪腐開始,切回2010年張涵予擔綱的古典貪腐現形記《水滸傳》系列到40集,丟下黑化後性情大變的宋江,還得苟延殘喘到86集,真不忍心看張涵予變成偽君子。說到老戲,找到2013年的《隋唐演義》系列62集,俏羅成張翰白衣勝雪,根本就是武俠版的白馬王子;忍耐看完張瀚一路很老梗的《傳奇大亨》系列48集,順道看了他的電影《女漢子真愛公式》和《既然青春留不住》,都不是好作品;《不一樣的美男子》就算加上張翰,無趣荒謬程度讓人對通俗文化「壓抑腦力」之努力,非常敬佩,只是初相識時在《杉杉來了》劇集中看見速水真澄的孤高寂寞,一路追下來,還是很擔心,這傢伙的演技要到甚麼時候才開竅?幸好在《戰狼2》的熊孩子裡,總算看到一點點曙光。
笨女孩和萬事通先生的「速水真澄」公式,永遠都受歡迎。《何以笙簫默》32集很純愛,有一陣子,我們的對白都會刻意加上「如果世界上曾經有那個人出現過,其他人都會變成將就!而我不願意將就。」,平淡日常,變得很言情。霍建華《金玉良緣》45集,前10集很好笑,而後變成你錯過我、我錯過你的老梗,跳著看,同時追了霍建華電影《明月幾時有》《28歲未成年》《捉迷藏》。
很喜歡簡陋卻充滿巧思的太子妃,開始找盛一倫的戲。沒有壞人的《漂亮的李慧珍》共36集,很不喜歡死黨搶男友的編劇,很無趣,中間跳過10集;《上古情歌》僅看了六集,實在看不下去,不知道為什麼,黃曉明怎麼這麼不會演戲?幸好,《將軍在上》系列60集,總算把盛一倫的演技磨出來了。
感恩網路產生一種叫做「分集劇情大綱」的新產品,只要瞄了幾個畫面,吸引我的各種元素交會,一旦看了幾集,覺得「吞嚥困難」,我就會Google一番,不是放棄,就是跳集。《新邊城浪子》藏在傅紅雪森冷硬殼底層的脆弱深情,怎麼可能同時週旋在兩個女子之間,真是亂七八糟;一向有「收割大結局」的命格,剛好趕上貨棧商戰《金茂祥》33~44的大結局;古裝劇《貞觀長歌》看了最後4集,其實,張瀾瀾真實故事宛如「麻雀變鳳凰」,看習近平的弟弟習遠平,如何慣寵著這個心愛的女人,才覺得真實的人生比電視劇更曲折引人。
「喜歡」是一種無腦又無理的執著,著迷「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帶女蘿」,就這樣無止盡在「別看了吧」又繼續看下去的催眠狀態,跟著屈原故事《思美人》,感覺戲中人都成為偶,無論是講出來的話或關鍵時刻的選擇,不合情也不合理,不像一個人,倒像是編劇為了劇情起伏設計出來的「段子」。
年底時,眾所矚目的胡歌,在普普通通的電影《那年夏天,你去了哪裡?》播出後,沉寂了很久,原只有35集應拉長至58集的《獵場》,更轟炸出「核彈級」的摧毀效果。對照「瑯琊榜」劇組磅礡宣傳的續集《琅琊榜之風起長林》,只看得下2集,真不如僅只21集的劇組短作《如果蝸牛有愛情》。
3. 妖異迷
新興劇種網路劇,跳脫了審、播侷限,製作成本可大可小,表現出豐富的樣貌。模仿日劇,表現得非常「有日本味」的《天才J》,一直等不到第二季。《我和你的光年距離》22集,直到劇終都不曾改善的一長串演技生澀的表演,變成配飯吃的爆笑劇,不老不死的女主,千年追尋著同一張臉,生硬分裂的謀殺案,有情人終成眷屬後的短暫幸福,在「離開大限」迫臨前,讀一本感傷而來不及挽留的溫暖繪本,嗯,聽起來很熟悉吧?沒錯!這部戲,就是《來自星星的你》原型,原著漫畫《雪姬》,在韓國和劇組打過侵權官司。
完美的都教授,成為前仆後繼的言情劇原型。斷斷續續看《我的真芯男友》,機器人橋段多半引繹自《來自星星的你》的都敏俊;跨自然的人神牽繫,成為新片型的多面嘗試,包括佔滿街道廣告的《孤單又燦爛的神----鬼怪》,只看到13集,沒看完,只能靠「我錯過你」、「你錯過我」撐到最後的單薄設定,像掉進情感迴圈,遲遲找不到進度。
神幻劇《半妖傾城》第一季20集,幽瞳的愛情啟蒙,很有趣,直追花千骨的「殺姊姊」,惹得我每次在公園散步時,都在榕樹曲張的樹根、盤屈的樹鬚裡看見妖異;到了第二季,錯愛、亂愛的分支太多,只看最後三集,也算追完了。讓人驚艷的網路劇《顫抖吧!阿部》,扣掉前幾集胡鬧瞎搞,越到後半越動人,全55集,既好笑又深情,最重要的是,人物和劇情的推進,合情合理。
這一年,最難忘的追劇樂趣,就是捲入三國熱。漫畫改編的網路劇《鎮魂街》第一季全24集,誤入靈域的寄靈人夏玲,和曹操後人曹焱兵一起踏上復活槐靈樹的文學旅程,穿越古今,讓各個時代的戰神,結合現代人的個性應對,詮釋一個又一個武將魂靈。特喜歡作者為于禁翻盤,死前一段「世代為主公效忠」,真是又憐又痛;2017年秋季班期初營時,又和三國教學團隊重看收尾戲21~24集,每次和懂三國的夥伴一起看戲,都可以撞擊出戲裡戲外不同層次的延伸領略,莫逆相知,別具滋味。
4. 三國熱
2017年鄭重推薦的是《大軍師司馬懿》!整部戲設想奇趣,在史實中發展得非常不真實,不能叫歷史劇,算是文學戲,好比羅貫中從《三國志》中嫁接、修改、增刪出《三國演義》,劇組又從古今史談裡裂生出《大軍師司馬懿》,證明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透過誰都嚮往的人性、溫暖,極度漂白許多強硬的歷史形象,曹操、司馬懿、張春華、司馬師……,還得適時栽贓,每一部偉大的作品都得靠適當的反派,撐起對陣格局,已經不怎麼白的楊修、司馬昭等,徹底被黑,也算提升存在價值的方法,讓人有一種走入「司馬懿平行時空」的錯覺,充滿後設樂趣。
隨著網路更新同時,一起看吳秀波《馬向陽下鄉記》系列40集。馬向陽是沒有任何農村經驗的商務局市場科科長,擔任省重點扶貧對象大槐樹村書記,選在淄博風景區拍攝,刻意洗去農村劇土俗醜的標籤,村鬥一如宮鬥,直接升級成農村版《權力的遊戲》,不但讓淄博一帶聲名大噪,山東各地爭相爭取支援馬向陽第二集,而且在山東古城拍攝這部戲時,強烈的時空感,讓吳秀波和導演張永新聊起司馬懿在歷史上算是個主角,怎麼漫長的歷史詮釋,始終淪為配角?他們反覆推敲著司馬懿的人生縫隙,在「鷹視狼顧」之外如何生活?還一路把馬向陽的小秘書來喜帶進嶄新的劇組,變身為司馬懿身邊最搶戲的忠僕侯吉。
全戲因應配音和審播制度,拆成《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和《大軍師司馬懿之虎嘯龍吟》上下兩部各44集,其實緊密銜接,日後還是應以《大軍師司馬懿》系列88集定位。對於三國史實不是太癡狂的正戲族群,看起來應該很舒適;三國迷一方面投注了太大熱情,一方面又對史實的拼組和翻新產生 扞格,簡直像喝稀飯卡到雞骨頭,這時就需要了解一下劇組加減乘除的用心。
首先是加法,既然主角是司馬懿,當然得加一點骨肉溫血。無中生有的侯吉、從只有一個空名的「柏夫人」拓展成活色生香的柏靈筠,人性,溫暖,愛情,牽絆……,歷史是苦的,非得裹上生活糖衣不可。
其次是減法,只採用司馬懿的視角,看不到我們熟悉的官渡大戰、赤壁大戰、夷陵大戰;忽略了吳蜀兩國的名臣勇將,僅放大交手時間極短的諸葛亮,提高不算高級對手的曹真、曹爽;司馬懿有四位夫人,九個兒子,兩個女兒,其中一個還嫁給吞滅東吳的杜預,為了集中焦點,減省到只剩下張春華義重、柏靈筠情深,推動劇情發展的司馬師、司馬昭,以及未來將興起八王之亂的司馬倫。
接著是乘法效果的性格特寫,看起來愛妻愛家至上的司馬懿,繞手指的小動作和心猿意馬的小道具,洩漏了盤旋一生的不安;張春華一方面有捏耳、奉餐的賢淑親暱,一方面又兼具果斷殺婢演繹成等同錦衣衛的「校事府」諜戰陰謀。
最後是屬於除法的高密度壓縮,留守西蜀邊界的守將形同傀儡;天才鍾會和苦讀鄧艾的對照,壓扁成司馬懿由白轉黑的棋子;司馬師的不朽愛戀必須超越聯姻現實,夏侯徽只好讓給徹底黑化的司馬昭去搏殺,至於司馬師那位身世不凡、才華洋溢的三夫人羊徽瑜,文學家蔡邕的外孫女,弟弟是身後仍讓襄陽百姓睹碑落淚的羊祜,這些有梗的柔情戲,只能割愛給下個劇組去發掘。
談起三國熱,真值得津津樂道。創作坊「三國寫作班」剛轉型成「成語典故寫作班」,三國的熱血偏愛,只有在一次又一次的文字相遇中,悄悄露臉。
上一篇:2017年看的電影
下一篇:2017年,記憶的醃製和野放
《馬向陽下鄉記》讓淄博一帶聲名大噪,山東各地爭相爭取支援馬向陽續集。
一部戲的文創資源,打開山東小鎮的經濟活路。文創,不只是遊戲化的活水,更重要的是,在科技和績效掛帥的現代節奏中,讓我們仍然呼吸著感性人文的歡愉,文創更新的努力,應該還有更多方向,也必得尋找出各種可能。
加減乘除,文學搭數學,也太酷了吧!把皇皇巨著變得好容易懂喔!!
覺得郭嘉跟曹操道別那段最好笑,對照曹操哭荀彧離開,還是會感慨,曹操愛的只有郭嘉吧!
欸欸~~沒想到侯吉戲裡戲外都是萬能小祕書啊!忍不住想到《琅琊榜》,每個人都身兼多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