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2-05 20:13:54小蟹子

「變來變去」音樂會


1. 紓壓奇譚

創作坊經歷連著三天高壓旋轉著的「經典童話冬令營」後,僅隔一天,接著還有兩個營隊蓄勢待發。每個老師在最後一天送走孩子後,都會出現許許多多有趣的「紓壓奇譚」,像薄伽丘的《十日談》,光怪陸離得很有趣。

開完第一個營隊的檢討會,開展第二個營隊的營前會後,羽豔的守護天使小緯來接他,熱情地邀約她「吃大餐,卸負擔」,提議到裝載著他們美麗記憶的義大利餐廳。羽豔的味蕾立刻浮起這幾天的「義大利麵」、「潛艇堡」和「焗烤麵」的奶油味道,異國料理想起來時尚有趣,天天吃,真是「味覺」大考驗。不知道為什麼,只要吃義大利麵,孩子們常常可以創造「零廚餘」傳奇,我們這些大人卻越吃越害怕,羽豔哀嚎:「吃小火鍋吧!」

直到今天一早,小緯的早餐願望是:「白醬義大利麵」。OhNo~羽豔心跳了下,立刻自告奮勇去買早餐,因為她想念起蘿蔔糕的尋常味道。就算在新竹,依雯和淑君到了「巨城」聚餐,淑君的第一個選項也是央求著:「可以吃飯嗎?」

吃過飯,在「巨城」逛來逛去,好像也可以把忙碌和壓力一起踩碎。書瑋徹底實踐「沉睡一百年」的經典童話精神。

過慣「宮廷生活」的毓庭宣示,這一晚啊!不喝點酒,實在覺得對自己太過意不去啦!

最奇妙的是,從來不進廚房的夢工廠廠長,竟然決心一個人去買菜。買大把的蒜,炒很鹹很鹹的臘肉,並且好奇地問:「義大利人真的可以天天吃義大利麵嗎?」

我「忍」了很久,一直留著《普羅旺斯的夏天》。因為啊!在最累最累的時候,看一部好電影,就像充電一樣,精神立刻飽滿起來。終於等到營隊結束,剛好也在這一天來訪的大安高工「生涯規劃」採訪小組做了「作家專訪」後,拉下創作坊鐵門,回到家,蜷進沙發,融入超級喜歡的尚雷諾、沒有劇情的普羅旺斯,以及在愛和不愛邊緣的無限繫念……

啊,實在太愉悅啦!總算有點力氣,打起精神。忽然想起營隊剛開始,孩子們製作隊徽時,超過用餐時間,讓大家自由投票,贊成「樂在工作」工作完成才吃飯的隊員10票;贊成「補充腦力營養」飯後再工作的隊員竟然只有3人,究竟是孩子像到老師?還是老師深深影響了孩子呢?


                       2. 生活音樂會

回到電腦前,和毓庭繼續討論,一直在「變來變去」的生活音樂會。

「音樂故事冬令營」,從莫札特〈G大調第13 號小夜曲,K.525〉出發,噹,噹噹,噹噹噹噹噹,那種想要和缺憾、和未知、和更多可能對話的豐沛延伸到貝多芬的〈命運〉,噹噹噹噹,這是魔鬼來敲門嗎?還是命運的訊號?再切入孩子們非常熟悉、卻不一定知道的舒伯特〈軍隊進行曲〉,這可是頒獎典禮必然印記的歡愉和明亮,最後回到孟德爾頌為莎士比亞《仲夏夜之夢》歌劇創作的〈結婚進行曲〉讓幸福穿透時空。

很想用最簡單的方式,讓孩子們理解莫札特革命性的崛起,形成音樂大河的背景;貝多芬的情性專注,豐富了無限可能,以至於撞擊出舒伯特的浪漫情懷;最後聚焦在孟德爾頌,感受音樂氛圍正在改變,也感謝他整理出古典主義音樂的巨匠巴哈的作品,讓世界的美好共存。

音樂,是為了共享歡愉,這才是人生最精彩的圓滿。所以,我們計畫推出一場溫暖、而且可以感動人的「生活音樂會」。

第一版的設計,從貝多芬〈普羅米修斯的創造〉延伸到希臘神話譜系。

因為人數很少,氣氛要兜得更緊密,不適合「大創作」,第二版決定修改成毓庭不用現場演奏,我講課,再播放音樂就夠了,創作坊營隊會議總算結束,大家各自回家「舒壓」。

夜裡又透過電話,重新擬定第三版,從宮騎駿〈天空之城〉、.偶像劇配樂〈雨葵〉中的相似旋律,走向通俗歡樂,說不定來可以搭卡漫配樂。毓庭說:「無論曲目如何,都要練琴,一定要在明天中午以前確定。」

營隊已經夠累了,怕大家擔心,決心在午夜前,確定第四版。


                         3. 午夜版本

午夜?這字眼一跳出來,心都變溫柔了,這多像歐洲人文電影呢!

開始在想像中不知道是不是「醉醺醺」的音樂家訊息裡洗版:像「莫札特小夜曲,純粹鋼琴獨奏,好聽嗎?」、「貝多芬的〈命運〉,可以來一段強烈的純粹鋼琴獨奏嗎?」、「舒伯特的〈軍隊進行曲〉,可以彈得很慢、很抒情嗎?」、「孟德爾頌的〈結婚進行曲〉,可以改變節奏,跳脫習慣上的結婚聯想,彈得更快、更輕靈一點嗎?」……

還不到「醉得不省人事」的音樂(一切都是想像,喜歡跳接極端畫面,都是動漫害的)家,趕緊查了樂譜,開始報告:「莫札特小夜曲綱琴版很好聽。」、「貝多芬改成鋼琴也沒問題,李斯特把貝多芬的交響曲全都改成鋼琴曲,以電鋼琴效果來聽,比較沒有那麼震撼,大概打七折。」、「舒伯特的抒情,沒問題!」、「孟德爾頌的變奏也沒問題!」

毓庭很好奇,連續這麼多天這麼多工作交接而來,我竟然還能工作到這麼晚?哈哈,他還不知道,當他流浪到新竹創作坊時,我們在中壢教室,敲定了新學期「與作家有約」的童詩講座。彷彿時間節奏,也是一場交響詩,所有的聲部都在喧聲唱和。

我是個非常幸運的「音樂貴婦」,常常可以聽到毓庭的現場演奏。他的鋼琴,有一種不能遮掩的真誠,如一首漂過陽光仍在風中浮沈的詩,薄薄的,卻黏附著一層又一層繁複的哀喜,不過,他是個「執禮謙恭」的學生,和他說話,我可以「擺一下譜」,這樣裝腔作勢:「不知道這幾年你在流離途中,『彈功』留下幾分?我啊!惦著今晚先把演奏曲目敲定,明天再修改導聆模式,如果有機會和李斯特合作,我就不擔心。哈哈~~~


4. 戀上李斯特

匈牙利浪漫派鋼琴家李斯特,一直不是我的「菜」。

我習慣優雅、寧寂的音樂模式,聽巴哈,讓我日日從容溫舒。天才橫溢的吉普賽風〈匈牙利狂想曲〉、馨甜的〈愛之夢〉,以及各種炫技繁複的作品,或者是村上春樹《沒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禮之年》形成小說主調的〈巡禮之年〉,沒有勾住我的魂魄,就連充滿戲劇性的5歲彈琴、8歲作曲、9歲登台表演、貝多芬曾在聽他演奏後親吻他的額頭這些華燦故事,甚至在他成長成熟後創造出一種迥異於「宮廷樂僕」的超級明星氣勢,大幅提升歐洲音樂家地位,並且創造出「交響詩」這種獨特的音樂形式,也都不曾「馴服」我。

只有為貝多芬修繕墓地籌資進行歐洲巡演時和情人分手,這則小軼事,像微短篇,很讓我心動。後來,在《豐子愷的音樂講堂》讀到這段動人逸事,徹底地愛上李斯特。

李斯特旅行到某地,有一素不相識的女鋼琴家正在該地開演奏會,而廣告上大書「李斯特女弟子」銜頭。這女子得知李斯特來了,連忙到他下榻的旅館去,流著慚愧的眼淚請罪。李斯特毫不怪罪,反而請她彈一曲聽聽,過後,李斯特還給她種種指教。

「好了,我已經教過你鋼琴了,現在你真是李斯特的女弟子了!」他和顏悅色地對她說:「今晚,我還要以你的老師的身份出席你的演奏會呢!你如果願意,可以在節目表上加一句李斯特特別演出。」

真美!這麼溫暖的故事,只有溫暖的豐子愷,才能輕輕勾勒出來。

來不及編進李斯特,這場「變來變去」音樂會,只能期待毓庭的孟德爾頌啦!除了第一遍表演正常版之外,希望可以像魔法師一樣,變出音樂幻境,在彈第二遍時盡量變奏,彈得非常「不像結婚進行曲」,讓創作坊的大人兒和小人兒們,或靠或躺或趴,自由地選擇最舒服的聆聽模式,感受音樂滲入生活。

我們終將理解,音樂不是「殿堂」、也不是「裝飾」,純粹為了讓生活更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