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1-10 00:00:00小蟹子

哥倆好14:寫得很真實,活出想像力

 

 庭豐像候鳥,每到暑假,就從台北飛回創作坊。無論歲月如何更迭,總是會想起他剛踏進創作坊時,繞著書牆打轉的驚喜;想起陪他看書時候專注的神情。

開學第一天,他溫文儒雅地坐在原木地板上,只有眼睛,咕溜咕溜轉。就像他老爸。這孩子和爸爸相像的程度,居然像到看到耀斌小時候的照片,會滿臉疑惑地問:「我甚麼時候到過這裡?」

站在講台上,看著庭豐神似小斌的神情,重溫從國中、高中、大學,而後工作,收藏著小斌讀書、戀愛、經歷人生高低潮這一路走來的歲月。有時候,還會生出一種錯覺,彷彿看見小斌,坐在教室裡,往身邊的同學擠過去,留出一個位置,熱情又調皮地頻頻回頭招呼:「四姑,進來啦!坐這,坐這……」

隔著遙遠的年光,一如昨日那樣鮮明。當庭豐在我眼前時,我常常會「幻聽」,以為自己仍然聽到小斌熾熱的召喚:「四姑,四姑……」

很愛很愛庭豐,也許藏著小斌成長期間的溫柔與真醇,希望庭豐長大,也可以像他老爸那樣,憨厚、善良,對每一個人都溫暖。

庭豐和庭軒這兩兄弟的幸福,和家人的溫暖、成全,有很大的關係。

說真的,小斌的成就動機,不算太高分,總是抱著「與人為善」的態度,「幸福快樂」就好!對孩子的約束,一直是姑姑的「專業」。姑姑把兩個孩子「管理」得很好,難得的是,小斌人前人後,總是感謝:「這兩個孩子有多好,都是姑姑的功勞。」

姑姑的「修理孩子」大戲上演時,最有趣了!爸爸、媽媽衝到樓上躲起來,阿嬤遠遠地出門去散步,因為:「看著,足毌甘ㄟ……

爸爸、媽媽,對於姑姑的期待和計劃,總是全力以赴配合;同樣地,一但爸爸媽媽安排好選讀哪個學校、接受甚麼才藝,姑姑也盡責地協助督促,從不干預。

 

1.  背景:幸福的童年

學期間忙碌地奔波在各種才藝課程,到了暑假,孩子們選擇「作文」和「游泳」,其他時間,只要盡情地玩、努力地養胖。

每一年暑期班的創作坊開學,都以一個「簡單的圓」開始。庭豐畫一顆棒球,接著必須遊走在不同的背景,出現更多的細節,然後以一件「意外的轉折」,突出畫面的立體力量。


       根據這些圖象的摸索,讓孩子們循著「結構」框架,記錄自己思緒的流動。庭豐這樣寫:

背景:我跟我的同學在玩,我們玩得很開心,希望可以繼續玩。

細節:我們發現我們種植的樹長很大了!也變得漂亮了。

變化:我們都很高興,尤其是我,我太高興了!結果跌倒了。

結論:原來,寫作文不但很簡單,而且可以得到許多新知識。

寫作文不但簡單、可以得到許多新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孩子們關注細節,放大生活幸福,學會珍惜感謝,領略情緒上微小的變化,並且認真做一個「更好的人」。

第一次寫作文,以〈我是□□〉為題,透過畫圖,讓孩子學習畫面的呈現,讓文字變得更細膩,選擇一個代表自己的意象,讓作品多出具體到抽象的深度,庭豐覺得自己是太陽,開始他在盛夏的第一場「文字的旅行」:

〈我是太陽〉

太陽高高掛在天上,很英俊(這個形容詞真有趣,會不會是因為他覺得自己很英俊?)帶給世界溫暖和光明。

太陽和雨一起合作的話,還可以為世界漆上美麗的彩虹。太陽還可以讓人們非常開心,因為人們可以在太陽下玩,而且植物需要太陽的光來長大。

但是,如果太熱的話,也有可能造成火災,而且甚至還會被曬到變皮膚癌,還有太陽黑子會造成通訊不好呢。

所以,我要好好地照顧自己不能太生氣(這真是庭豐的致命傷),也不會讓自己生病(沒錯!)因為我不希望別人奉獻太多給我(說得太好啦!)我可以為大家做家事,像衣服或掃地,讓我家變得更溫暖。

 

引領孩子們長大的同時,最關鍵的力量是,鼓勵他們,探索家族樹。每年一定會趁著暑假,吩咐孩子「採訪調查」阿公阿嬤外公外婆的生命故事,並且從這四人中擇一為題,深入描寫。庭豐認為,「做飯最好吃」的阿嬤是日常生活,阿公才具有「戲劇性」:

    我的爺爺

我的爺爺最常看報紙,他每次去買早餐時一起買報紙,而且都是在我睡覺的時候呢!不過有時很特別,因為我起床下樓時,他都還沒回來。

我發現他很常看股票和一些電視上的新聞,他都在中午看股票。他在看時,我也跟著看,雖然我看不懂,我會問他,但是我還是聽不懂,他也會跟奶奶看很少的韓劇,他只看一齣韓劇呢!

他也很常叫我爸爸來修一下電視或電腦(哈哈,每個暑假,阿公就會被寫一次修電腦!),讓他的電腦可以正常運作,我覺得,他種的花很漂亮,他不只種花,還種觀賞用的辣椒,還可以吃呢!(「呢」又出現啦!)

他這樣也讓我想跟他一起種花,不過我還要上課(這算找藉口吧?),所以不行。

 「我阿公會在太陽下澆花。」庭豐真的超喜歡動植物,站在一樓,昂首介紹著從頂樓陽台探出頭的樟樹、桂花,神情非常驕傲。像個大自然導遊,帶著我們欣賞穿錯在庭院裡的花樹,津津樂道:「我阿公從一大棵防蟲樹裡,種出一朵玫瑰花。」

太陽、雨水,是他的熱情,也是他的遊戲。大雨過後,他衝過大樹叢,飽含著葉子裡的水,淋淋落下,他總是活力充沛地呼喚我:「看!如果我活在地上,現在剛經歷一場暴風雨。」


        每看到庭豐竭盡所能,和我們分享他的發現、他的快樂,我都很感動。這孩子,認真地想讓身邊的人,活得更開心,這是他體貼別人的方法:

    體貼身邊的人

我們得體貼別人,讓我們更開心,我們可以幫忙或服務人,這樣,我們的人生終究會多一種小小的常識呢!(到底是小二的幼兒,「呢」又來啦!)而且還可以運動,運動讓人開心。

服務別人完(語法很好笑吧?如果沒有大礙,維持原貌,長大回顧時特別有趣),之後要是我們需要幫忙的時候,別人才會幫助我們,要是可以每個人互相幫助,世界就變得非常美好,我們不只要服務人,也要服務我們周遭環境,否則世界會被毀滅的,所以我們也要維護環境。

當我們服務人也是服務自己,所以服務是最開心、也是最溫暖人心的一種藥(真不敢相信,有人到了大二,也寫不出這種「格言」)

要體貼別人也是體貼自己,其實,讓人開心也是一種體貼(又繞回來了,小人兒想說的話有限,看幼兒作文,就是要多多包涵)

 

2.  細節:專注的閱讀

小斌從小到大喜歡模型,癡戀不曾稍歇。可能小時候經濟受限,心理有所欠缺,經濟獨立後大買特買,好多經典款,如果好好保養到現在,應該也算一筆收藏財富,可惜,近大半模型都在他養了兩個小男孩以後,一個又一個被拆解。

這孩子一向好脾氣,當了爸爸後,又乘以二或三的倍數,變形成「土地公公」,無止盡地供應孩子。孩子喜歡湯瑪士,他請假,帶他們去展覽場大採購;玩I-phoneI-pad,他就一人配備一台專用小相機,讓他們去完成自己的作品;孩子翻了書,他一款又一款地買書、訂雜誌……,幸好還有姑姑當「安全栓」,約束著孩子們在嚴謹的規範裡自由摸索。

幸運的是,庭豐喜歡讀書。每一本書,都是一次「生命的探險」,我們就這樣看著庭豐,一天又一天,越來越能夠在書裡,找到他的樂趣和答案。

  

書就像一個存放知識的地方,這個地方讓我們越來越聰明。

書的每個字、每個圖,在這個地方的草、樹或是其他生命(這孩子真的是「自然人」),這些就組成了一本有趣又有知識的書,有些書裡,還記著東西的做法或使用方法呢!

不過,可別把不好的書拿來看,如果看的話,就會造成頭腦裡產生一些很錯誤的知識,讓美妙的世界變得很奇怪。小時候我本來很討厭書,可是現在變聰明了!都是書幫忙的,所以現在我很喜歡看書,而且我還看完一本小說小說是「負擔」,科學才是「樂趣」,這是這孩子之所以變成「科學男孩」的成因,那時候我很有成就感。

我們可以用書裡的知識來做事,像一本科學書可以提供許多科學知識呢!

 

    科學男孩

我是個「科學男孩」,因為我很喜歡科學,每天不斷的看關於科學的書,而且還上過許多科學課(犧牲假日,不厭其煩,科學、物裡、機器人……)

我選擇當科學男孩,因為我以後要變成科學家或發明家。如果我是科學家的話,我要研究出「長生不老藥」,如果我是發明家的話,我要發明「幫忙做家事的機器」,還有其他以後對社會會有用處的東西(甚麼才是對社會有用的東西,孩子並不清楚,這個被阿公阿嬤帶大的孩子,只希望幫助他們做家事、長生不老,很感人吧?)

雖然我很想馬上變得很聰明,不過我一天只讀兩本書,因為我覺得一天讀的書要適當,這樣長大後,我就變得很聰明。

我要是真的當得上一個科學家,我一定會製造對以後有幫助的東西(閱讀幼兒作文的樂趣就像走迷宮,繞來繞去又繞回來了)


       庭豐很小就戴上眼鏡,幸好,他有一個很棒的姑姑。從小到大,帶著他,跑過不知道多少個露營地,看過不知道多少個生態展,「狄斯耐樂園」和「鵝掌村」讓他自由選擇,他居然更想去鵝掌村。

在每一次奔跑的時候、遊戲的時候,他總是喜不自勝地駐足,如數家珍地向我介紹,這是甚麼樹、那是甚麼蟲……。看他對照寫出〈學習的方法〉和〈學習的熱情〉,我真的覺得,這孩子最繁華的幸福,不是玩具,不是禮物,而是他的姑姑,給了他這麼多時間,帶著他天涯海角去飛,山高水湄去奔跑。

   學習的方法

我最喜歡的學習方法,就是到大自然走走,看看植物,並且去研究牠,要是有告示牌子就好,讓我可以懂更多。

有時候,我會聽導覽說的話。就像有一次,導覽教我如何分辨青蛙和蟾蜍,我還會拿圖鑑來對照牠呢!(「呢」出現在這裡,已經不是幼稚的反覆,而是成長的驕傲)我還會看圖鑑上的小字,才會知道,哪種植物是高海拔還是低海拔,我有時候會問家人,還會觀察大自然通常是哪種樣子?

不過,我不能就只靠大自然,有時也要換換別的方法。我就想用讀書這個方法,來讓我有更多知識,但我也是要休息,因為我真的有時候會累到我眼睛花花的(批閱這段,我真的放聲大笑)

這讓我知道不能太累,但還是要念書不能休息太久,這樣才能平衡。

 

   學習的熱情

學習的熱情,總是會用在自己喜歡科目上,像我喜歡科學,就常常到台北補習班上科學課。學習的熱情有兩種好處,一種就是讓人變開心,另外一種就是獲得新知識。

當我們用非常快樂的心情去看書的話,像我,我的學習速度,就會很快呢!(「呢」是童年印記)不只這樣,我覺得,我們應該抱著學習的熱情來學校上課(表示學校上課沒甚麼學習熱情嗎?,這樣的話,我們就可以天天開心。

我們不能只喜歡一種科目,我們要喜歡所有科目(哈哈,表示有不喜歡的科目),因為如果那一天沒有我們喜歡的科目的話,我們也只能愁眉苦臉的去學校,我們也不能只有上學開心,我們得天天帶給人歡笑,我們不開心,別人也會跟著不開心。

所以我們很開心,別人也會開心,這樣還可以成績好,不只能交到朋友,學習一定要開心(「開心」個沒完,表示學習的樂趣,真的太重要了!)

 

3.  變化:自由的想像

常常用「閱讀經驗」和「理性規範」看待生活的小庭豐,有時候,真怕他長大以後,徹底變成了「孔老夫子」。庭豐媽咪標準比較寬,她的底線是,像孔老夫子勉強可接受,如果像孟子就太冗長了,會把女生嚇跑!

為了讓這孩子的學習過程,可以更輕鬆,特別幫他挑了個頑皮的孩子同一組。他看待學習的態度太嚴肅,據說回家後,對同一組的「差不多先生」,覺得「頭很痛」,可是,我喜歡他在課堂上不自覺被逗笑,喜歡他在東張西望中,因為大家在胡鬧而一起「解嚴」的自由。

他才小學二年級,本來就有天真的權利、調皮的權利,以及「不一定要當模範生」的權利。


       很喜歡跟著他的想像力,到達一個我們都遺忘了的純真世界。讓孩子們一遍又一遍,用「具體的物」來表現抽象的「事」和「情」,強化幼兒對「意象」的掌握。

本質多愁善感的庭豐,用「太陽」代表希望,用「鮮血」來代表生命,用「風吹過,露珠滾了下來」代表驚奇……,這些敏銳而纖細的文學領略,常讓我生出一種奇特的驕傲,彷彿他留著我的血,所以特別「像到我」。

看!他在文字裡自由流動的想像力,讀起來多美麗。

    希望

希望就像太陽升起一樣,它可以讓生命覺得溫暖。

希望能讓世界充滿活力,更可以用這些希望來拯救大家,而且還可以帶給世界和平(幼兒寫作文,很喜歡種樹救地球,和祈禱世界和平,不知道為甚麼,長大了,反而不相信這些崇高道德了),因為希望可以製造出任何世界最需要的東西,它已經幾乎什麼都可以做出來。

不過它並不是完全萬能的,它還是有一些事做不出來,它還是有做不出來的事像讓時間變慢或變快,但是這個還是有可能做得出來。

這告訴我,希望是看不見的,而且它也不是萬能的,不過至少可以滿足就可以了(咦?容易滿足,這不就是庭豐爸爸專長的路線嗎?)

 

在白板上畫兩條長長彎彎的弧線,讓孩子們自由想像。有人認為這是兩個靠近的星球、雲霄飛車、頭髮……,庭豐這位小小工程師,創造出迷人的「天空步道」。

庭豐對「橋」和「想像」,有一種奇特的執著,因應不同時間、不同的練習活動,成為他文字裡,反覆出現的主題旋律。

   天空步道

我的天空步道是用想像力做成的,只要一走上這座橋的人,都可以變成超有想像力,而且還可以變得更加聰明,走這座橋的人能環遊世界呢!(可想而知,想像力、變聰明、環遊世界,是他看待美好人生的三大標準)

我們這座橋很堅固,所以不容易被沖走,之後,我們還可以把這座橋當作避難所,讓大家可以開開心心快快樂樂的活下來,並且長大。(活下來,有這麼困難嗎?)

這座橋,不能讓所有人走上去,因為有些人很壞,像小偷就不能他們進去,以免他們進來做人身攻擊,我們才不會有任何危險或一些困擾(小二耶!用「困擾」這個詞,真早熟)

雖然這座橋會幫忙趕小偷,不過我們還是要靠自己(「孔老夫子」又來啦!)

 

   積木橋

這座橋是用一塊一塊的積木堆疊而成的,所以很堅固,而且走起來不會刺刺的,這樣的話,比較不容易跌倒受傷,或出一些大事,我們就可以更安全。(濃厚的「孔老夫子」風格)

雖然這橋很堅固,但還是不能在上面活蹦亂跳,因為這座橋會搖來搖去,要非常小心。我們還可以走橋上去天上跟太陽揮手,我們得非常快,要不然會很熱,加上上面水重,所以會很悶。(這一段,緊湊又有學問,批閱作文時,我好像聽到湯姆克魯斯執行不可能的任務時的音效)

這座橋上,不能載太多人在上面,這座橋也是有極限的,所以必須慢慢排隊上這座橋,否則這座橋會倒塌,但是如果真的倒塌了,就必須重建。

雖然這座橋很難建,我們還是要靠自己建起來。(呵呵,很熟悉吧?)

 

   我的超能力

我的超能力能夠讓我「想像的東西通通變真實」,意思就是說只要我想像世界上的蜘蛛、蟑螂和蚊子都消失時,蜘蛛、蟑螂和蚊子通通都會消失。(這就是為甚麼,他到哪裡都需要勇敢的弟弟)

這種超能力,能做我想像的每件事,要是我想像不可能的事,這件不可能的事就準備變成會發生有可能的事,但是我不能想像恐怖的事,要不然真的會發生非常恐怖的事,像飛機墜落(很有「團體感」吧?小小年紀就憂國憂民)

不過我要是做夢,夢見我想像很美好的事,就能在真實世界發生這件事。所以,作夢也要快樂(真好啊!大家都要做夢也快樂唷……

 

4.  結論:聰明的選擇

整個暑假,庭豐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共讀《國旗小百科》時,讓孩子們上台,分享自己最喜歡的一面國旗,他把西班牙國旗裡的小城堡、鷹頭獅、盾牌、小花和三把劍,描繪得如同一小段甜甜的繪本故事。


      他又翻開北歐各國國旗上的十字,以及大洋洲國旗上的大英國旗,大聲疾呼,大家要有自己的「想像力」。沒想到,在寫作文時,他又不厭其煩,再次為各國國旗「說教」:

  國旗之旅

我們的每面國旗,都有每面國旗的意思,像日本國旗就是在說「希望」,因為那一顆圓圓紅紅的是太陽(他到始終莫忘初衷,太陽就是希望),所以日本人在地震時想想辦法並且保持鎮定(真有時事感)

而且,每面國旗也有很小的部分,西班牙國旗裡有一個小城堡,還有鷹頭獅、盾牌、小花和三把劍,我想這面國旗是在講一個故事,只是我看不懂(所以他自己編了一個)

不過我覺得歐洲他們很奇怪,我想問他們說為什麼他們的國旗形狀一樣?我心裡想,可能是因想不出新的形狀吧!哈哈,原來幼兒這樣看歐洲的殖民傳統)

所以,我們要創新,不要學人家的方法,或顏色(別忘了,「靠自己」是他重覆的文字主題曲)

 

庭豐媽媽在連絡簿裡,和大家分享

庭豐,這個家族裡的長孫、長子、幸運兒,從出生開始就受到爺爺、奶奶、姑姑等多方的寵愛,因此他處事的邏輯總是以自我為出發點,就不用談「體貼」、「貼心」等形容詞了。

期待了很久,終於到了週末,寶貝們的姑姑一如往常地載他們回到台北的家,庭豐卻跟以往不同,他不但主動拿了一包行李,也不再像以前我們一樓的大門打開,就和弟弟奮力往四樓衝,而是體貼地在門後等待我和黃爸爸進門後再輕輕地把門關上。

我們被他這樣一個小動作嚇到了。我們想應該是作文讓他長大了,秋芳老師讓小朋友們透過文字確認了自己的想法,經過老師的鼓勵再轉化為實際行動,黃爸爸表示這就是作文課的最高境界,由想法確認、自我實踐到深刻體會,就這樣讓我們的寶貝們不知不覺中成長了。

 

暑期結束前,帶著孩子們檢視作業,完成小日記、讀書報告,並且認真調整心情,準備迎接嶄新的人生階段。

    〈為三年級做準備〉

時光漸漸流逝,沒想到我這麼快就要長大,我最近可能真的長大了,因為我友好幾件衣服都穿不下了,而且我也長高很多呢!我還變重了呢。(好親切!一開學就「呢」個沒完的寫作小幫手,又回來啦!)

我食量也變大,每次游泳完回家後,家人就會問我餓不餓?我的身體就不自覺地去拿東西吃。

一想到我要升三年級,我就一半興奮一半害怕,因為我很期待有哪些同學,又害怕,我必須知道有那些同學,結果爸爸告訴我了,只有一個二年級跟我同班。

所以,我們要懂得適應環境(「靠自己」囉!),要不然,我們等於來到陌生的世界。

看著庭豐的最後一篇作文,悵悵憶起,秋涼了。

這隻侯鳥,負載著「黃家長子長孫的長子長孫」這千百般的疼愛,又要飛回台北,回到愛他的爸爸、媽媽身邊。

下一次回來,他又會變成甚麼樣子呢?

 

 

感動 2012-11-13 01:00:38

初次見到庭豐還是一年級的小小孩
現在已經三年級了
還是如此貼心

寫給未來的有情書寫 2012-11-11 23:28:46

我手寫我心,剛好遇見用心收藏的有心老師和長輩,庭豐小朋友好幸福噢!

庭豐媽媽 2012-11-11 22:36:44

果然他的憨直是遺傳到小斌,真想有個時光機倒回去看看小斌小時候的模樣。
國旗那篇真的很經典,完全反映他的"直",沒想到"國旗"和"創新"可以連結在一起,真的太妙了!
謝謝四姑!讓我們從作文看到寶貝們的內心世界,不只哥倆好幸福,我們也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