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嶄新奧斯卡中懷舊
看電影,就像吃東西一樣,每個人都可能偏愛一些別人無法想樣、並且不能被說服的「口味」。
有的人,喜歡在電影裡拆解,彷彿每一部電影都提供了一個「壞掉的人生」,在兩個小時內,想盡辦法「修好」或不得不宣佈「修不好」;有的人嚴選片單,一定要緊張刺激絕無冷場;有的人獨鍾歐洲影展,擁抱迥異於好萊塢熱場的冷調;有人嗜血、有人非靈異恐怖不歡,有人只想在簡單的元素裡哈哈大笑……
1. 差異
我喜歡「說故事」,比說故事更好的事,就是「聽故事」。所以,總覺得撐起好看的電影,最基本的元素就是「劇本」;再找到剛好的「演員」,把藏在戲裡的靈魂,拆成千萬片稜鏡碎片,一點一滴,不自覺中轉移到觀眾心裡,重組出各自歧異的千萬種領略;「導演」掌握著神奇的開關,決定了讓我們看到什麼、看不到什麼,有的看到極精微處,有的又看不到而其實不得不去渴望和想像;最後,再由每一個環節的每一個專業人,細心打造出電影夢工廠。
習慣從劇本出發,選演員、選導演。在奧斯卡得獎片單揭曉後的一大堆話題電影裡,很喜歡馬丁史柯西斯,《雨果的冒險》整編得非常動人,跳出原著的跨文類嘗試,經營出極為溫暖的「選擇」和「圓滿」。原來極著迷於導演多年來和李奧納多長期經營出來的深邃,這次換成克蘿伊摩蕾茲,從「超殺女」開始迷上這小女孩,一看到她就說不出的歡愉。
對照奧斯卡得獎片單裡這兩部同樣著意於「對電影致敬」的得獎作品。如果說《大藝術家》是電影科技世界的一次撞擊;《雨果的冒險》則善用電影科技,重現讓人驚喜的愛、夢想,以及我們渴望在電影裡擁抱的幸福童話。
當然,看電影的角度很多。有一個音響發燒友,驚嘆不已,連連向我推薦:「《雨果的冒險》音響驚人,畫面細膩,景深漂亮,我還被朋友罵慘了,幾年前我阻止他買一支Georges Méliès設計的手錶,現在價位也飆漲啦……」
聽起來很好笑。我們看電影,簡直像住在不同的星球。
如果要在這陣子的話題電影片單選出「最喜歡」,毫無疑義,一定會選擇《分居風暴》。
這部伊朗電影,跳出從阿巴斯《何處是我朋友的家》以來,在「純真」與「窘蹙」並置的極力刻繪中慢慢構築的框限,難得地凸顯出中產階級和窘困邊緣的多元面向,素樸地觸及「困境」的本質。
納德在罪咎和同情交錯牽扯下,放棄被綑綁父親的瘀青證明,給幫傭的羅芝一條生路;這種強者對弱者的柔軟,在希敏抵押娘家房產保釋他時轉換為弱者,他卻寧願選擇入獄,讓妻子心碎,讓女兒流淚,這種無從迴轉的堅硬,讓人不得不思索,我們的選擇與失落,生命中的排序與游離,以及等在未來的每一個瞬間,隨時要撞擊我們的悔與不悔。
希敏愛她的家、她的丈夫、她的女兒,而且一直把得到阿茲海默症的公公照顧得很好。想要女兒活得更好,只是一個簡單的願望,離開,竟成為崩天裂地的引信,愛比不愛更苦。
「為什麼一開始不說真話呢?」羅芝困鎖在愛、信仰以及現實的艱難,拼命扮演好每一個角色,卻不知道自己的人生在哪裡就鬆了線,她所有的認真付出,竟無從遏阻地一點一滴崩裂。
每一個小切面,都藏著人性的繁複滋味,隨著電影落幕,關於愛、關於生活、關於人生、關於信仰、關於社會階層、關於當下的選擇、關於生老病死,仍然有千言萬語、千萬個人生切片,如氣泡潛藏在水底緩緩浮現……
在電影的陰暗感傷時刻,我常常會想起馮小剛在電影裡注入的暖色。我很少看華語片,這個導演,可能是我最喜歡的大陸電影「品牌」。《手機》、《天下無賊》、《集結號》、《非誠勿擾》、《唐山大地震》……,只要是掛上「馮小剛」的菜色,都在可口的苦味中,溫暖回甘。
推薦他的第一部賀歲片《甲方乙方》。這部電影原來想了幾個名字《好夢獻給你》、《比火還熱的心》、《成全你陶冶我》……,直到《甲方乙方》這個帶著懸念名字的名字冒出來才算定案,講的是電影人不拍電影了,開始為一般人簽合同實現夢想,同時也為自己如何活著,慢慢孵出一個溫暖的夢想。
「世界上只有兩種悲劇,一種是不能得到想要的,另一種是得到了。」遍經人間繁華疲憊的王爾德,懶懶托出人間真相。一如這部電影,用販賣精神滿足的書店老闆幻想巴頓將軍、提供物質食糧的川菜廚子渴望英勇就義、找不到媳婦的失意男子嚮往愛情,來描繪「得不到」的缺憾;又用不曾受氣的愛太多、不曾挨餓的錢太多、不曾惜福的名太多,來呈現「得到」的揮霍。
這兩條支線,像背景的鋪陳,藉由第三條游離的支線,對這個「好夢公司」的成員細部特寫,緊緊扣了起來。遊街說好話、好心大贈送、業務量激增……,所有善意的付出,總是會有一些小小的磨難,即連是不敢說出口的愛情,也充滿質疑和迷惑,好像所有的努力並沒有像想像那樣,得到美麗的回餽。
這三條漫行漫遠的支線,直到最後一個自願投入的「圓夢計畫」,這才是馮小剛的魔力。讓人笑,讓人哭,細膩地呈現「好好活著」的最低願望,以及在疼痛邊界我們所能記取的瞬間幸福。
這是1997年的賀歲電影。香港剛要回歸,大陸的經濟改革,面臨起飛前的動盪不安。
無論多少年後重看,我們仍然知道,遊走在這個人、那個人之間,漂流在這件事、那件事之間,這人世間所有的起起伏伏,都在領著我們找到,一點點的溫暖。
時隔十五年後,我們在2012年的《失戀33天》,還是可以感受到,許許多多並不那麼輝煌、並不那麼如意的小人物們,小小的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