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8-25 11:34:51小蟹子

每一個字都擁抱著自己的聲音

中國文字和西方文字不一樣的地方是,我們不喜歡「合唱」,只想要「獨唱」。
不需要依賴很多個字母合成一個字,最後組織成幾個音節的複雜表演;光就是簡單、素樸,而且非常耐聽地一個字分配到一個聲音,勇氣十足地展現文字的「個人秀」,每個字、每一個聲音,都擁抱著只屬於自己的獨特感覺。

我們可以自由地把全家人,把同學、朋友、明星、歌手,或者是我們熟悉的群體裡全部成員的「名字」並列,放慢聲音大聲誦讀。
九把刀、周杰倫、蔡康永、張惠妹……,從一聲、二聲、三聲到四聲,每一個字,放慢速度,少一點精準的標準答案,多一點蓬鬆的模糊感覺。
我們很快就可以發現,每一個字的聲音,都帶給我們非常多非常多的感覺。

每一個聲音都有特別的情韻在延續,不再那麼急切地想像成考試,不再那麼功利地計算成分數。
當我們浸在輕飄飄的「一聲」,它們很輕,會往上飄;但又不像「二聲」,可以悠揚而餘韻綿延地平平伸展,好像無論妳拉多久無論拉多久,它就是可以一直無限延伸,就這樣拉成世界上最長最長的聲音;斬釘截鐵、話就「到此說盡」的「三聲」,好像到這裡,就沒有了,聲音一定得收斷;至於那蘊蓄力量的「四聲」,哇!真的很重。

有的時候,我們還可以收集一些一聲的字、二聲的字、三聲的字、四聲的字,反覆地念。
從合口到開口的過程,可以捕捉到每一個不同的字,即使被「管理」在相同的聲調裡,也熱鬧地迸跳出不同的感情。
比如說,「一」、「ㄨ」、「ㄩ」收尾的合口韻,感情收得比較緊,像溪、怡、舒、露、瑜、旭……,無論聲調如何,都好像內向的孩子,躲在小小的、安全的世界,溫柔說話。
「ㄜ」、「ㄛ」、「ㄡ」、「ㄣ」、「ㄥ」這些韻,膽子稍微放大一點了。
德、荷、朵、謀、君、松……這些字,有一點點開放的意味。
到了「ㄚ」、「ㄢ」、「ㄤ」這些張大嘴巴的開口韻,力量張狂,神采飛揚,好像在吐出這個字的瞬間,世界變得很大很大。

我們在認字以前,先要理解,每一個字都擁抱著自己的聲音,每一個聲音都湧動著自己的感覺,這樣反覆誦讀,才能對字多一點感覺。

對字多一點點感覺,究竟有什麼好處呢?
從實用的地方看,我們可以想像,這世界上絕對沒有人有足夠的把握,認識所有的字,有足夠的自信可以應付所有的考試。
然而,當我們對「字」有感覺時,在失手出現錯字時,在面對不認識的字,在審思沒有準備過的試題,我們的直覺,因為感覺敏銳,常常可以在「想像與猜測」中,精準地發現問題、切入真實。

就好像很喜歡英文的人,長期泡在英文習慣用法裡,對於很多文法規則上的例外,常常迅速寫出標準答案,卻怎麼也說不出原因,這都依賴著一種純粹的直覺判斷。
「直覺判斷」,是我們過去穿走過黑暗時期跨向文明的重要能力;同時也是一種生活的自由與享受。

讓我們脫走標準答案,跳出侷限規律,讓平凡的日常世界,變得活潑一點點,讓窄窄的生活領地,變得寬闊一點點,讓無聊而重複每一天,都能夠享受更多一點點的驚奇和樂趣。
這就是對「字」有感覺以後的我們,神奇開展出來的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