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5-29 22:21:27小蟹子

留愛--速寫林文寶

本文發表於2008年五月號《國文天地》雜誌
如有林文寶老師的親朋故舊,研究或資料引用,煩請注明出處

                               一.熱情
一九九九年,接到以台灣原住民神話做研究媒材的兒童文學研究者黃玉蘭的電話,陌生的聲音,隔著猜不出情緒的電話線,客氣地問:「請問,可以向你郵購一本《穿上文學的翅膀》嗎?」
《穿上文學的翅膀》?
心裡又驚又疑,這本書初版於一九九○年,創作坊草創,很久很久以前,代理發行都撤掉了,誰還記得這本書呢?忍不住丟出一大串問題:「你是誰?怎麼知道這本書?為什麼想讀?」
也許是這些問題像焰火,又燙又急,黃玉蘭反而耐下性子,仔細解說因由。
她在「全台唯一」的台東師院兒童文學研究所就讀,所長林文寶常常向學生推薦「值得讀」、「必讀」、「超級需要讀」……的一長串閱讀書單。
《穿上文學的翅膀》是在傳閱中她很喜歡的一本,所以,想試試看,直接向作者郵購一本。

《穿上文學的翅膀》是我在完成十三本散文、小說、採訪、傳記、古詞賞析……等不同的文字嘗試後,第一本兒童作文教學省思討論。
接電話當下,既震驚台灣居然生養得出一個這麼有趣又邊緣的兒童文學研究所,又好奇創所所長林文寶是個什麼樣的人?居然還可以注意到這本由當時還沒成名的幾米配圖、我自費出版、只在國語日報連鎖作文教室發行的小書?
黃玉蘭這些話,像一個小小的引信。
書送出去以後,這引信,還在心裡慢慢地亮、慢慢地燒、慢慢地熱。

我好奇林文寶、好奇兒文所、好奇屆近中年的自己,要不要給自己一個機會,重新再把自己丟進一個陌生而有趣的讀書環境?
終於,在火焰終將燎原以前,我掛了通電話到兒童文學研究所,所長親自接電話,隔著中央山脈,「林文寶」這個對我來說全然陌生的名字,以一種可以融掉電話線的熱情,殷切召喚:「來念兒文所嘛!你很適合耶!我去買報考簡章寄給你,對了,應考書目,全部都可以在網站上查到。」

隔天,我收到他快遞的研究所報考簡章和考試書目。
他是創所所長,在篳路藍縷的過程,親自寫計畫、做公關、催公文……,不知道還要塞進去多少我們想像得到或想不到的疲累滄桑,而現在,他居然在第一時間不加考慮地為一個他喜歡的作者去買簡章。

兒文所刻在我腦海裡,印記得最深刻的,大概就是這份簡章吧!
兒文所成立於一九九七年,風評極佳,吸引了很多精彩的人才,這樣群英薈萃的一九九九年,所長林文寶仍然這樣殷勤地渴盼更多可能,招賢納才,即使他並不確知電話線另一端的我,日後會成為一個「什麼」,他的熱情,就這樣成為我對兒文所記憶最深刻、最美好的「最初」。

後來,我還是沒有用到這份簡章。
考試前,父親住院,經歷很長一段時間調養,出院後我把他接到身邊,二十四小時照看,忽然燃燒起來的一小朵讀書的焰火,靜靜熄滅。
直到二○○一年,考進兒文所。
第一次和「林文寶」這個溫熱的名字面對面,初照眼,他好像完全忘了買簡章的事,光熱烈提醒我:「我喜歡你那以漫畫屋經營為主軸的中篇小說《九個指頭》,記得在所裡,把漫畫的活水,引進兒童文學的領地。」
心裡一震,很感動,他看過、而且喜歡我的《九個指頭》。

和所長很熟、很熟以後,才發現他以一種迅速、驚人的速度在大量閱讀,很少漏掉任何新書,無論是主流文學、類型文學、兒童文學,甚至是一些奇特有趣、設計性濃的非文學書。
同樣用這些熱情,他澆灌出一個很不一樣的兒文所。
他認為,創作,是研究的基礎,極力鼓吹學生參加文學獎。透過文學獎,讓兒文所學生大舉融入創作世界。

作家劉靜娟在幾次發佈得獎結果的現場說:「林文寶專教得獎作家。」
只要有任何不同場域的學生報考「在職專班」,醫護、音樂、美術、法律……,他總是分外期待,經營一個沒有邊界的系所,期盼把所有的活水全都匯進他所心愛的兒童文學。
這些年,兒文所的學生,在他的引領下,讀書、作報告、專題研究,大部分靠近他的人,都必須學會在很短的時間裡成為一個「和以前不一樣」的人。

                               二.見識
暑期結束前,在研究室,阿寶老師忽然問我:「最近在讀哪些書?」
「因為《明道文藝》特輯需要,正在做李喬小說和大河日劇的對照。」我一說完,阿寶老師毫不考慮地接:「那就寫一篇台灣文學和兒童文學相關的論文吧!先寫大綱,列出關鍵字傳給我。」

那時,我連什麼是「關鍵字」都還不懂呢!
在蒼茫的學術荒原中,他總是這樣用一兩、句話點撥,我常笑說這就是參不透的「禪語」。可是,參不透也得「參」,他寄給我一箱又一箱參考書,我一箱又一箱地讀完再寄回台東,等待下一箱「作業」。

根據我對台灣文學的興趣,他引領我在學術研討會發表〈拓展少年小說的台灣風情〉,後來,這篇小論文被台灣兒童文學先驅研究者趙天儀喻為「讓台灣文學和兒童文學牽手的先聲」。
而後,所長成為我的指導教授,在更嚴格的磨礪下,我在各種不同的學術研討會發表〈從意識形態看台灣少年小說的原住民形象〉、〈鍾肇政在民間故事改寫中構築生命版圖〉、〈從十三首詩談親近陳秀喜的兒童閱讀策略〉、〈從缺憾中試探吳濁流的烈性與深情〉。

他知道我著迷於漫畫、武俠這些通俗文學,鼓勵我在學術研討會發表〈讓漫畫豐富青少年文學〉、〈從奈知未佐子的童話漫畫談文化傳遞〉;推薦我在211期《國文天地》發表〈黃易從歷史真實跨向武俠虛構〉;他知道我喜歡麥克.安迪和馬奎斯,給了我珍貴的篇幅在第七期《 兒童文學學刊》發表〈在「小說」與「童話」邊緣 ----從「小說童話」看「兒童」與「成人」兩大文學板塊相互靠近〉;知道我喜歡劉靜娟,鼓勵我在學術研討會發表〈從劉靜娟作品尋找兒童散文活水〉;喜歡陳瑞璧,在學術研討會發表〈陳瑞璧的台灣書寫〉。

每一次,寄出論文大綱等著阿寶老師「批評指教」的同時,我覺得自己又緊張又幸福。
他見證著我從什麼都不懂的「兒童文學新兵」慢慢長大、成熟;同時也在這漫長的歲月裡,展現他驚人的見識,無論是發現學生的潛能,或者是確立學術的創見。

從一九七三年四月,林文寶在《台東師專學報》創刊號發表小論文 <段氏六書音均表>開始,他豐沛的論述,涉及聲韻、字詩、哲學思想、童蒙檢視、專題作家作品……,慢慢、慢慢聚焦在文化的熱情。
從文化孕養的根苗上,「創世紀」般把全部的氣血放在兒童文學上,探討源流、營養,包納童蒙教材、民間文學、故事詩歌,並且細心分枝成兒歌、童詩、謎語、故事、童話、民俗傳說……,可以說,在「兒童文學」的概念還沒有普遍萌芽時,他已經用一種開枝散葉的決心、魄力和無限苦勞,拼組出文學板塊上的「台灣第一片」兒童文學拼圖。

讀書、作學問、發表論述、結集專著,同時也為兒童文學研究所打雜、拼命。
行政瑣務不斷掠奪他的時間,直到第一篇論文發表後的二十三年後,一九九六年,林文寶在與徐守濤、陳正治、蔡尚志合著的《兒童文學》〈總論〉第二節:〈兒童文學的特性〉中,以「兒童性」、「教育性」、「遊戲性」和「文學性」為論述基礎,嘗試整理、釐清各種不同年代的台灣兒童文學理論研究,顛覆華文世界的哲學思辨與美學探討,理解從美學層次聯繫遊戲本質與外在世界的審美意識。
把「遊戲需要」納入「兒童」、「教育」和「文學」的傳統思惟,這是林文寶最重要的學術建樹。

踵繼於他的研究,我開始慢慢思考,可以用什麼方向來深入演繹「兒童文學的遊戲性」?在著手正式的學位論文之前,我先在學術研討會發表〈在「教」與「學」中共享兒童文學樂趣〉、〈從遊戲化社會談文學創作教育〉。
就在我反覆盤旋在範疇界定、議題延伸、風格定調……諸多痛楚中,我做了一個「大題目」的風聲外傳,不斷接到學姊、學長、其他教授的關切,每個人都強調,我們的能力只能操穩一條小船,學位論文一定要「小題大作」。
只有阿寶老師,總是淡淡地說:「你想做什麼題目就去做!要知道,沒有任何一個指導教授或口考老師,比論述者更了解自己的題目,重要的是,你真的搞懂了你要做什麼題目嗎?」

整整兩年,我定期和阿寶老師見面,逐篇逐章逐節逐句檢視。
別人寫論文,多半遇到問題就提問,由指導老師釋疑;我們不一樣,總是阿寶老師提問,我回答,解釋不過去的,論文就被退回。
我拖著登機箱上台北買書,尋找相關資料;阿寶老師從台東寄一箱又一箱可能有幫助的參考書,就這樣埋在山一樣文字裡尋找光亮。

                               三.提攜
學位論文《從遊戲性探討台灣兒童文學的建構與演現》後來以《兒童文學的遊戲性----台灣兒童文學初旅》的華麗面目在「萬卷樓」出版。
2006年6月24日,阿寶老師和我在「國家台灣文學館」連續兩年的「週末文學對談」後,參與第一場兒童文學對談。
第一次,台灣主流文學的努力,把兒童文學納入民族文化開展的重要環節。
我在那溫暖的講台上看著阿寶老師,想起全書參證中的兩百五十六本參考書目,還有上百本看完後發現根本沒有幫助的「學術棄兒」,堆在蒙塵的書房裡。
這就是阿寶老師留給我最嚴苛、其實也最扎實的訓練。

很多人看待阿寶老師和我的關係,以為我們很熟,其實我很怕他。
只要他直言一句:「這咧衝啥?」就覺得自己全盤都錯,沮喪得不得了。要是他乾脆地一聲「好!」我就可以開心很久。
為什麼這麼怕他呢?很多人問我。
我在想,也許是因為我很尊敬他的緣故。我看到很多他在提攜學生過程中不遺餘力的付出。
他很喜歡買書,他的「藏書樓」套房、台東的房子、台北的房子,都因為書量龐大、採擷資料方便,年年提供給碩博士生借住寫論文;我剛成立創作坊時,他要送我全套出版社童書,那要花多少錢啊!我嚇了一跳,雖然拒絕,還是很感動。
前兩年,我在《國語日報.兒童文學週刊》寫「最愛少年小說」專欄,兒文所的學生最新的小說集一出版,他常常在第一時間買下來寄給我,希望我有機會為這些辛苦冒出來的文學新手提供更多推薦機會。
小魯出版社在出齊一系列四冊《臺灣兒童文學精華集》時寄書給我,希望我能多加推薦,我笑著說:「《臺灣兒童文學精華集》每出一集,阿寶老師就寄給我,每一本,我都在創作坊書牆上打燈推薦。」
小魯副總編輯鄭如晴說:「啊,林文寶老師,比我們還認真。」

他就這樣一路認真走來。
從一九七一年取得輔仁大學中文碩士學位後跨進國立台東師範學院,六年間從講師、副教授升到教授;十年後,一九八七,接下語文教育學系系主任;再五年,經過一年學務長、一年教務長的充分歷練,在一無所有的窘蹙中,承擔兒童文學研究所籌備處主任的大小勞務,順利在一九九七接生兒童文學研究所。
像溺愛孩子的爸爸似的,在他所長任內,傾其所有,竭盡所能雕琢一個充滿人文特色的海隅學術殿堂,直到卸任後升任台東大學人文學院院長,仍然殷殷守護兒童文學的各種可能。

五四文學教育獎、中國文藝協會文藝獎章兒童文學獎、信誼特殊貢獻獎……等,是他一路走來的「無形冠冕」。
捐贈給我們懷念的兒文所「201」教室滿滿的兒童文學藏書,全部印記著阿寶老師的「有形貢獻」。
世新大學資訊傳播學系教授兼教務長賴鼎銘在他的部落格「教授爸爸週記」中有一篇〈書蟲最需要空間〉這樣記述:
「最令我咋舌的收藏家,就是林文寶教授。爽朗的笑聲是他的特色,他屢次提及,為了收藏自己多年收藏的圖書,他在台東買了一棟三層樓的房子。換句話說,他等於擁有了自己的私人圖書館。但糟糕的是,他買書的速度實在太快,最近幾年空間又已經不夠了,所以他只好斷斷續續把不常用的書捐給圖書館。他是我所認識書蟲中,為了藏書進行空間投資的超級大戶。有時為了平衡我們的忌妒心,只能說,台東房子那麼便宜,有什麼大驚小怪的?但私底下,都不得不佩服他為愛書所做的不惜血本的投資。」

這棟三層樓的「藏書樓」,附設一間小小的套房,很多學生、教授、拜訪學人都借宿過,每個人都想親眼目睹這種「書蟲最欣羨的豪奢」。
盛夏時我借住過幾天,一開始,在空調舒適、燈光明亮的書庫裡,啃讀各種絕版而具有歷史意義的兒童文學經典,覺得生命無瑕,這樣馨芬華美。
直到入夜後準備就寢,才發現沒有冷氣。台東氣溫熾烈,根本不能入睡,只好帶著寢鋪到書庫,看著滿滿的書,有厚厚的窗簾隔離致命光線,有涼涼的空調延緩褪舊。
而我們呢?就這樣嘿嘿傻笑:「書啊!不好意思,今夜借擠一下。」
臨睡前,昏矇間只記得愛書成痴的阿寶老師,他的書、他的見識、他提攜學生的熱情,以及他鮮明的生命風景,都洋溢在全台灣最美麗的天空和海洋間。
阿寶老師的愛情故事 2011-09-23 15:35:25

喜歡阿寶老師的朋友們
如果關心他和吳老師的羅曼史,可以連到這裡..
http://mypaper.pchome.com.tw/hi5877/post/1322302983

檸檬香茅 2008-06-13 09:44:01

林老師熱心指導,你則拚了命地讀,兩人都了不起!
也得有高徒,好老師才能成名師喔。

創作坊 2008-06-05 17:41:17

創作坊長期提供兒童文學論述研究園地。

請點進「黃秋芳創作坊」網頁→橫向編目,全部以創作坊內部運作為主。
教學團隊資料查詢在「花繁色豔」。
黃秋芳老師的專書、文學創作或研究論述,都請點進「文學織錦」→接著,在專著介紹、論述研究、文學創作中,選擇點進論述研究的「會議論文」,就可以查閱〈陳瑞璧的台灣書寫〉,以及更多其他論述。

如果對各家相關論述有興趣。
「黃秋芳創作坊」網頁左列縱向編目,聯繫創作坊以外更大的世界。
點進「文學交流」→就可以看到我們取得授權研究共享的關於童詩、童話、小說、教學、漫畫、圖畫書、兒童文學總論的各家論述。

當然,水瓶子的文字研究,有適合同好共享的精彩觀點,如果願意,也歡迎加入「文學交流」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