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22 06:00:00南山子

塞:「隔也」,引伸要塞義,初假柴字,衍砦,定為寨。

:「隔也,土,𡫳」引伸要塞義,初假柴字,衍砦,定為

  《說文》塞,悉則切,又先代切賽。軍事要防,古假塞字,變而假柴,衍作砦,定形為寨。

  《左傳》屢稱塞,《呂氏春秋》有「九塞」。《禮記‧月令》:「備邊竟,完要塞,謹關梁,塞徯徑。」《漢書‧賈捐之傳》:「卻匈奴萬里,更起營塞。」營塞即營寨初文也。《史記‧張儀傳》:「除守徼亭鄣塞」,亭鄣塞亦稱亭鄣,如《漢書‧武帝紀》:「壞光祿諸亭障。」師古曰:「漢制,每塞要處別築為城,置人鎮守,謂之候城,此即障也。」《漢書‧鄯善國傳》:「於是漢列亭障至玉門矣。」是防禦重點稱要塞。

  其一,假借柴。《三國志‧吳書‧甘寧傳》:「(關)羽聞之,住不渡,而結柴營」按《說文》:「柴:小木散材。木,此聲。」徐鍇曰:師行野次,豎散木區落,名曰柴籬。後人語譌,轉入去聲。又別作寨,非是。蓋巨野廣漠,無險可守,惟沿防線,立木為營自固,初假借柴字。若《莊子‧天地篇》:「趣舍聲色,以其內。[1]〈吳書‧朱桓傳〉:「若以萬兵路。」皆借柴為塞也。

  其二,由柴衍砦。〈朱桓傳〉又曰:「多設屯,置諸道要。」砦即寨也,石,柴省聲。蓋依柴字另造新字,以別於柴本義也。砦从石,或累石為之,有別於以柵木之法。

  其三,由柴復衍寨。《宋書》《南齊書》柴砦並見,《南齊書‧豫章文獻王傳》:「於三溪,依據深險。」初見寨字,立木為柵也,木,塞省聲,形義折衷於塞、柴也,省其形而存其聲,至此為定形。

  由知塞衍柴、砦、寨,字隨義遷。《玉篇》古逸叢書本未全,查無錄,四庫本:「塞:蘇代切。《說文》云:『隔也。』又蘇得切,實也、滿也、蔽也。」「柴:仕佳切。」引《說文》為注。又「寨:柴夬切。羊宿處。」尚無砦字。

  《廣韻‧夬韻‧寨紐》夬切二字,「寨:羊栖宿處。」「砦:山居以木柵。」由柵義別之為二也,皆不言營寨,則營寨乃假羊寨字。又〈德韻‧塞紐〉蘇則切曰:「:安也。」別一義也。《集韻‧夬韻‧柴紐》:「柴寨砦:士邁切。籬落也,或作寨、砦。」即原此義而列序稍異。



[1] 郭慶藩《莊子集釋》頁453

互參〈塞字演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