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藏經翻譯刻印史》 釋道安著
臺北市:中華大典編印會,六十七年十月版,《中華大典》宗教類佛學部門第二十四種。
釋道安(1907-1977),湖南祁東傅氏,光緒三十三年生,民國十五年,隨父落髮於衡陽雲峰山佛國寺,具戒衡陽大羅漢寺,嘗為岐山仁瑞寺知客。十九年,掩關南嶽龍池巖,其後演化廣西。廿四年秋,南嶽佛學院聘主教席,日本侵華,走避廣西。三十三年春,佛國寺迎請住持。日寇陷長沙,圍衡陽,道安避兵柳州,繼而飛錫雲、貴、蜀地。翌夏,歸桂林。日降,三十六年元月,南嶽祝聖寺迎為住持兼佛學院院長,又膺湖南省佛教會理事長。方欲籌辦南嶽覺民大學,而內戰波及,因走香江。四十二年二月入臺,創建松山寺。五十年,臺北善導寺迎為住持,又接辦朱鏡宙所創「臺灣印經處」。前在廣西創辦《獅子吼》月刊,至是亦復刊。繼膺「中國佛教會」第五屆常務理事,歷碧潭大佛寺、日月潭玄奘寺住持。六十六年元月,寂於松山寺,世壽七十一。有《中國大藏經翻譯刻印史》《中觀史論及其哲學》《二力室文集》,靈根為編《道安法師遺集》十二冊。
是書初名《中國藏經譯印史》,﹝修訂中華大藏經會﹞別出單行本,凡三版。佛陀二千五百週年聖誕,教育部長張曉峰倡印《佛教論文集》,此書遂列其一,前有〈自序〉,次〈目錄〉,次附圖六面,俱為黑白圖,次正文分三大段。
正文,首〈壹:大藏經翻譯刻印總述〉,下分四目,〈大藏經概說〉、〈中國大藏經之翻譯刻印〉,說初期編目,以東晉道安《綜理眾經目錄》一卷為藏目伊始,次﹝梁﹞僧佑《三藏記集》十五卷,﹝隋﹞法經《眾經目錄》、開皇十七年《歷代三寶記》、﹝唐﹞麟德元年釋道宣《大唐內典錄》十卷等,以釋智昇《開元釋教錄》二十卷,所錄五千有四十八卷,為最完備。繼之者,貞元十五年,圓照《貞元新定釋教目錄》三十卷;﹝元﹞至元廿二年慶吉祥《至元法寶勘同錄》十卷,﹝明﹞智旭《閱藏知津》等。
藏經之刊版始於宋,有《開寶藏》;時遼金版有《契丹藏》《金藏》;福州版有《崇寧萬壽藏》《毗盧藏》;湖州版有《思溪圓覺藏》《思溪資福藏》;宋末有《磧砂藏》等。元代有《普寧藏》及《弘法藏》二藏。明代則《南藏》《北藏》《武林藏》及《徑山藏》(即嘉興藏)。清則世宗雍正十三年之《龍藏》、宣統元年《頻伽藏》及楊仁山《百衲藏》。
〈國外刊印之中國藏經版本〉乙文,則述高麗藏三種、日本藏則《天海藏》《黃蘗藏》《弘教藏》《卍字藏》《卍字續藏》《大正新修大藏經》、昭和再訂縮刷藏、《聖語藏》《宮本》等九藏。
〈藏經組織〉以經、律、論,號為三藏;經為佛說,屬經藏。經之註疏,則於論部別置經論一類。又密教及傳記、詩歌、音義等,三藏無類可從者,據所附〈頻伽精舍校刊大藏經〉則列有〈秘密藏〉〈雜藏〉之目,蓋與世推移,不得不為通變也,末附參考書目。
〈貳:歷代翻譯大德名錄及其所譯典〉,歷述東漢以來譯師小傳,所譯經名、卷數,並及日、韓之刊刻,凡十四篇。說民國以來,佛學論著之譯轉盛,蓋一白話文,二為外譯,皆為弘法也。〈參:中國大藏經歷代譯經師年籍表〉,錄至民初,凡二百六十四人。末有〈自跋〉。
按:三藏之分,自來奉經、律、論之說,然各家分隸不同,又世事繁衍,舊目亦不能盡符實際,是以各自立部分目,若舉藏目,則無共識可言,然此書亦未提修正意見。
上一篇:《中國佛教史籍概論》六卷 陳垣撰
下一篇:《佛教大藏經史》方廣錩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