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1-15 16:34:25不畏大長今

〔傷寒論〕12-13

〔原文12〕
太陽中風,陽浮而陰弱,陽浮者,熱自發,陰弱者,汗自出,嗇嗇惡寒,淅淅惡風,翕翕發熱,鼻鳴乾嘔者,桂枝湯主之。

 桂枝 三兩,去皮
 芍藥 三兩
 甘草 二兩
 生薑 三兩,切
 大棗 十二枚,擘

上五味,(口父)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適寒溫,服一升。
服已須臾,啜熱稀粥一升餘,以助藥力, 溫服令一時許,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後服,不必盡劑;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後服小促其間,半日許令三服盡。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時觀之,服一劑盡,病證猶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劑。禁生冷、粘滑、肉麵、五辛、酒酪、臭惡等物。


1.「陰陽」是指尺寸而言
2.寸脈浮,反應出氣趨於膚表,表現在症狀上是發熱
3.陰脈弱,反應出營氣內孤,不能內守,必津液外泄,症狀是汗自出
4.嗇嗇(音:色),踡縮不展貌。嗇嗇惡寒:持續怕寒,肢體踡縮不展。
5.淅淅,風聲。淅淅惡風:陣陣膚慄毛聳
6.翕(音:吸)。翕翕發熱:微微發熱。
7.鼻鳴:感受風寒後之鼻音聲重
8.乾嘔:寒氣犯胃,胃氣上逆,故其人惡心、嘔無所出,此為乾嘔

〔原文13〕 太陽病,頭痛發熱,汗出惡風,桂枝湯主之
1.太陽病「汗出」是中風,「不汗出」為傷寒。
2.太陽病汗出,反應出腠理疏鬆的病機,所以表現在脈象上,是陽浮而陰弱,不可能是浮緊,而只能是浮緩。



上一篇:〔傷寒論〕7-11

下一篇:〔傷寒論〕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