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5-13 01:25:19 阿煌

《群》、《海》書評 (名家專欄/蘇逸平)

海,另一個未知的宇宙水藍行星的史詩、讚歌和喪鐘 群 (上∕下 平裝合售)

海,自古以來就是人類情感中錯縱複雜的投射對象,人們總不自覺地將崇敬、畏懼、熱愛、痛恨等情緒和她絞結一起。科學家告訴我們,從外太空看過來,幾千幾萬光年範圍內的所有星球,可能就只有地球是一片美麗的水藍,水藍行星的表面四分之三都是海洋,因此,說地球上這片廣大浩瀚的海是所有生物之母,所有生物賴以存活的重要根源,應該也不為過吧? 

然而,這樣一片寬闊之海,人類對於她的瞭解卻相對的不足,甚至可以用陌生來形容。

有人曾經認為,人類對於外太空的探險和追求根本一點意義也沒有,因為我們連同處在一個星球上的海洋都不甚瞭解了,那麼走出大氣層探索外太空,甚至自稱「征服月球」、「征服火星」豈不是個笑話?

如果真的要「征服」什麼,千古以來,這片神秘的汪洋之海就在那裡,如果真要搞清楚、弄個明白,也許從大海開始做起,是一個很好的選擇。至少,德國的作家法蘭克.薛慶對於大海是有著這樣想法的。因此,當薛慶聞名國際的海洋科幻小說<<群>>問世的時候,世人至少可以從這位德國作家的作品裡,得到對於大海更深一層的瞭解。 

在文學的領域中,許多讀者對於「科幻小說」的理解也許相當的陌生,這種緣自西方的文體有點像是奇幻名著:<<魔戒>>之於一般的普羅閱讀大眾,你可能常常聽到它的大名,但是卻很少接觸;你可能對它有種肅然起敬的印象,但是要你說說它是什麼,卻又有點說不上來;你可能沒讀過它,但是卻可能看過和它有關的賣座電影。其實,科幻小說的成分非常簡單,廣義的來說,科幻小說就是:科 + 幻+小說,三種成份比重不同,它的型態就可能不同。你可能會讀到一本「科」的成份不多,「幻」和「小說」成份卻很多的科幻小說,如黃易的「尋秦記」,它唯一屬於「科」的部份,就是整個故事是男主角時光旅行回到戰國時代的冒險故事。但你也可能接觸到「科」的成份很多,「幻」的部份卻只有一點點的科幻著作,如曾經拍過電影,由茱蒂佛絲特演出的「接觸未來 contact」,整部作品中有極為完整的科學理論,書中的人物泰半有所本,有熟知內幕的人甚至說,其中有些角色根本就是真人演出,而整個故事中的「幻」,就只有「外星人的確存在,而且還寄穿梭時空機器的設計圖給人類」這個部份。 

如果以「科幻小說 = 科+ 幻 + 小說」的角度來看薛慶的<<群>>,可以看得出這是一本「科」的成份比重極大,「幻」和「小說」的成份卻薄弱許多的作品。熱愛大海的薛慶,以自己對於海洋的情感,加上三年歲月遍訪海洋專家的大量資訊,寫成這樣一本厚得像磚頭的大堆頭小說(中文版超過九百頁),裡面的「硬知識」比比皆是,像是海洋的新能源希望:甲烷冰、鯨豚生態、海洋陸棚崩毀引發的海嘯……等紮實且有憑有據的專業知識,而真正屬於「幻」的部份,大概就只是海洋「活」了起來,並且開始動手懲治害人害己的人類這個部份。這本厚得像磚頭(請恕筆者一再提及這個部份,因為的確很有意思)的大部頭小說,寫起來卻並不枯燥無聊,裡面充滿了許多令人好奇且想要一探究竟的訊息,書中的主人翁和作者薛慶有著相當程度的雷同:中年、英俊、生活多采多姿,而且沒有苦悶上班族的無奈;更有趣的是,和「接觸未來」的寫法一樣,薛慶將許多現實中的人物寫入書中,連茱蒂佛絲特演的那位女天文學家吉兒塔特 Jill Tarter 也參上一角,在這本<<群>>之中再次登場,參與拯救世界的任務,看能不能止住大海的怒氣,讓自作自受的人類可以略事喘息,不要受太多的苦難……

就如同前面所說的,這本德國暢銷作家薛慶的<<群>>,是一本資訊載負量極大,而且蘊含海洋科學知識極多的著作,從銷路上來看,顯然是部成功的著作,至少在吸引讀者掏出荷包這方面,是成功的。但是在閱讀這部著作之餘,筆者卻不禁聯想到一個近年來大家很熟悉也常常在探討的社會現象:M型社會。在社會學上,M型社會現象指的是富者越富,貧者越貧的兩極化貧富差距,而原先被視為社會重要成員的中產階級,似乎在數量上逐漸遞減。在華文的閱讀出版世界裡,似乎也開始出現M型社會的現象,銷售成績好的出版產品,似乎有朝著兩極化的方向而行,M型的另一端是巨量資訊或強勢身分的出版品,如財經大師的理論,或是如丹.布朗的「達文西密碼」、薛慶的<<群>>這類攜帶大量資訊的著作;M型的另一端,則是輕薄短小到故事只發生在校園、超商、爸爸媽媽家的網路小說,而這兩端的作品似乎都有一個趨勢,就是人的悲歡離合、情感與真摯的故事成份大量流失……如果硬要找出<<群>>這部小說有什麼缺點,大概就在於真正屬於「人」的悲歡離合故事部份有些薄弱。當然,這樣的論點也許會引起<<群>>忠實讀者們的無法苟同,但這是以一部偉大小說的要求角度來探討的,畢竟一部暢銷作品的在人們心中的存活年限和一部偉大小說完全不同。大多數人可能完全記不起來十年前有過什麼暢銷小說,但是所謂的金字招牌「世界名著」卻可能歷經百年毫不褪色。 

有趣的是,在<<群>>的出版之後,作者薛慶又推出了<<海>>這本同樣厚重的書,而據他自己的形容,這本<<海>>的形成,和<<群>>的巨量資訊是有直接關係的。原來,薛慶花了三年以上時間為<<群>>搜集的資訊,真正用上的不過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二十,也就是說有百分之八十的資訊沒有用武之地,於是在酒精的催化下,在編輯的鼓動下,本來打算利用剩下資訊寫一本補充的小書,但是大綱列了之後,最後還是成為頁數超過四百多頁的<<海>>,一本沒有小說成份,看起來卻更讓人津津有味的科普著作。筆者看完<<群>>之後,再看完了<<海>>,再怎麼樣都感覺閱讀<<海>>帶來的樂趣更甚於<<群>>,勉強分析箇中的緣故,發現可以用當今正流行的「星光大道」等選秀節目來做個比喻。<<群>>的小說身份,會讓人對它不自覺就以較高的標準來衡量;就像一個歌聲不錯的唱將歌手,就算唱得再好,在選秀節目中還是會被以放大鏡的角度來看待、批評,甚至口出惡言;唱得好的是應該的,沒什麼好誇讚,唱得有點小瑕疵,立刻就會被提出來放大指正。但是,同樣的歌聲放在一個喜宴場合的話,命運就不同了,沒有嚴苛的評審,大家都會拍拍手,真心地覺得這個傢伙歌唱得真好。 

沒有了小說的框架,<<海>>成了一本相當好看,而且俱備極大可讀性的好書。硬梆梆的科學知識,在薛慶出色的文筆下,成為一篇篇很像詩、很像歌的旋律,能儕身國際暢銷小說家,本身的文筆當然有其獨到之處,和<<群>>相較之下,薛慶這個特點在<<海>>裡面突顯得更為鮮明,像是Discovery的繽紛生態節目,但是卻又多了更悅耳的配樂。雖說是談<<海>>,但是薛慶在這本書中談到的領域卻更寬更廣,從地球的起源、上古的生命,談到了地球之外,月球、宇宙都在他說故事的範疇裡頭,連木星大氣中的可能生物也能侃侃而談。在薛慶的描述中,你可看見無數的生命和世界躍然紙上,也看得出這個說故事的人真的很愛大海,隨手捻來都能說出一個完整精彩的故事。從最早最早的地球起源,古生代的各個階段時期,乃至於大海的現在、未來,薛慶構建了一個張系國科幻小說中的「時間全史」,把這顆水藍之星的海洋史詩凝聚在一起,把數十億年的海洋歷史來個全觀式的窺探,故事說著說著,還說到外太空去,以深藍色的宇宙、水藍色的海洋為背景,在這一片深淺不一的藍色當中,悠然游動的是大大小小的海洋成員們,海洋的過客們,從最小的浮游生物談起,談到最大的鯨魚族群,從潮汐談到跨國海洋企業,從古生代的大海談到未來世界的資源危機,這本<<海>>顯然是一部有機會成為海洋科學研究經典的書,但是事實上,作者薛慶可能有著豐富的海洋知識,但畢竟不是一位專業的學者,因此以欣賞和閱讀的角度來說,<<海>>肯定是一本讀了之後會讓你多懂許多海洋知識的書,而且讀完後會帶來許多閱讀樂趣,但是要說它是一本包羅萬有的海洋大百科,可能還要專業學者們的認證才行…… 

總括來說,這是兩本相互呼應,並且讓彼此更增價值的書,對於<<群>>有著嚴苛要求的小說迷們,可能會在<<海>>的優美文筆中稍稍忘記<<群>>少了點人味這個事實。而在整體的閱讀上,就算你對大海一無所知,也可以從這兩本書得到不少知識和樂趣,就算你看不出箇中硬知識和人物安排裡的機鋒,裡面講的故事還是很有趣。以這個角度來說,應該可以說,它們是兩本相當成功的暢銷書了吧?

蘇逸平 科幻小說作家

fyhezzt 2010-05-03 13:27:02

hi|&

您好

merlinma 2009-05-20 12:22:53

我覺得《群》真的是一本相當有趣的科幻小說,內容豐富而緊湊,不過的主

軸竟然是下冊才開始!不過我一直沒有看過《海》;看完先生的書評,或許

有閱讀的必要了!感謝撰文,令我獲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