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5-27 00:50:47老方

農曆7月鬼門開╱山城拜百姓公 懷念河神祭

2008-08-02╱自由時報╱第B05M版╱中縣焦點╱張軒哲
台灣客家電子報

〔記者張軒哲╱東勢報導〕1日是農曆7月鬼門開,山城地區客家人習俗僅中元普渡當天才祭拜好兄弟,但泰安宮旁的百姓公祠,昨天也有部份民眾祭拜。不過,最令老一輩懷念的是,以前農曆7月1日大甲溪沿岸居民在堤岸祭拜河神,隨著時代演變,這項習俗已不復見。

昨天縣內有不少居民都在家門前祭拜好兄弟,祈求鬼月一切順利。但在石岡、東勢等客家鄉鎮,卻感受不到鬼月來臨的氣氛,因為客家傳統習俗7月1日鬼門開通常不祭拜好兄弟,昨日下午,有民眾在豐原、新社看見家家戶戶祭拜好兄弟,返回東勢卻無此習俗,體會到閩、客文化的差異。東勢媳婦陳麗金表示,10多年前剛嫁到東勢來,婆家農曆7月1日不拜好兄弟,心裡還感覺怪怪的。

  清朝時期,居民進出東勢都要搭舢舨渡過大甲溪,有時洪水氾濫,常有渡河民眾淪為波臣,不少山城居民習慣在鬼門開當天祭拜河神,祈求居家及交通平安。

  石岡鄉民郭建輝表示,早年農業時期,大甲溪沿岸居民常見左鄰右舍相偕前往拜河神,農曆7月1日大甲溪堤岸可見居民擺桌祭拜,祈求汛期洪水別氾濫,也祈求鬼月人畜平安。

  隨著時代演變,每年大甲溪進入汛期,每遇豪雨即洪水滔滔,沿岸農園與住戶常飽受威脅,可惜過去祭河神習俗日漸式微,已成為老一輩的共同記憶。

台長註記:

客家文化不是只有義民祭喲,還有拜河神習俗,若市府客委會真地有心,農曆七月帶市民跨河走到新店溪吧,讓市民關心我們的水域環境,導引大家思索為什麼日據時代新店溪畔的香魚螢火蟲會消失?為什麼中正區有個螢橋國中螢橋國小?豈不是更具有教育意義呢?因為客家文化主題公園的建設,不該是著重在硬體,應該是豐富軟體的進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