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12 02:32:28韋恩
爆蹦音響的動態範圍 無限障板喇叭
音響詞彙釋譯 (32) 林宜勝
爆蹦音響的動態範圍 無限障板喇叭
Impact
一種具有劇烈震盪力特質的聲音 ,如發自低音
大提琴的深沉強列的低音,所導致的短暫劇烈
感覺。
Impact一詞,原喻一種具有撞擊的力量,能
對人的心緒造成衝擊的力量,稱之為震撼,在
思維層次上,可引伸之為一種對思想行為具有
巨大影響力者,稱之為Impact,台灣的音響迷
概以「爆蹦」名之。
在管弦樂團還未發展至今日龐大的編制之
前,西方音樂固於樂器本身的諸多缺陷,以及
聲響觀念之原始,音樂的主要構成要素皆在旋
律,和聲與節奏的變化上,對於音樂中極具動
力的強弱對比,並不十分重視。史上的記譜,
直至Baroque時期前,並無明顯強弱記號的記
載,是一明證。Christopher之稱呼其所改良
的鍵盤樂器為Pianoforte(弱強),意即這一今
日鋼琴的前身,具有彈奏出強弱對比音量的功
能。而針對日漸擴大的音樂廳之需求而改良的
弦樂器,尤其是F. Toure所製的現代琴弓,使
得管弦樂團中佔絕對多數比例的弦樂群,完全
捨棄原先的巴哈?,使得整個樂團的音量,大
幅提昇。相對地,也引起人們對音樂中強弱對
比對人們聽覺影響力的重視。
很多人認為在Mahler 和R.StrauSS之前的管
弦樂團,並沒有Impact的力量,這是一種見仁
見智以及對Impact 一詞了解認知不同而來。
Stranss「英雄生涯」(Ein Heldenleben)中
的戰爭場面,「死與淨化」中死神的力量,固
然極具震撼力,但對在一個心結敏銳的人,所
謂的Impact並不一定非將音樂量提高到那麼高
分貝才會有婦人的震撼力。Mozart 的魔笛,
Frammenco Guitar 的鏗鏘,乃至Schubert 的
「魔王」(Erkonig),足矣!然而,人們對強
烈聲響一旦發生興趣,似乎·就像喝了Vodka
一樣,麻木到非得喝上超過70%酒精的烈酒,
不會「被」impacted !Carl Orff之所以在他
的作品中大量引用重量級的打擊樂器,寧非也
是人們聽覺心緒日漸遲頓的後果?
Orff說得真好:「只要能運用任何聲響,
impact人們的,就是一部好作品。」只是人們
之能感受到impact的層次,大相逕廷,沒有一
定的準則。
大抵而言,Impact震撼力是和樂器所能發出
的音壓成正比。在管弦樂團的樂器中,大鼓
(Bass Drum),小鼓(Snare Drum),鐃鈸(
Cymbal),伸縮喇叭(Trombone),低音喇叭
(Tuba)以及低音大提琴(Double Bass)算是效
率較高的樂器,其中的打擊樂器顯然是個中能
手。但一個正規管弦樂團在音樂高潮時所發出
的音壓,通常只不過一百個分貝左右,這對一
些瘋狂追求爆棚的音響狂,顯然還不足以造成
震撼,於是日本的太鼓的瘋狂捶擊,甚且高分
貝的?滾樂,就成為某些音響狂藉以宣洩的媒
介,其瘋狂的程度,非將把低音單體的紙盆,
推得一去不復返不罷休。
電子樂器的問世,無異為追求高分貝震撼力
的樂迷帶來更高度的滿足。一場藉著電子擴音
系統所呈現的萬人音樂會,其擴音系統所發出
的音壓,固然極具震撼力,但長時間處於高音
壓下的結果,是聽覺的無形傷害以及莫名的疲
乏。其結果是聽覺趨於遲頓,終至超越雙耳的
極限,失去無比可貴的聽覺。
事實上,mpact一詞,與其說是巨大聲響對
雙耳造成的結果,勿寧說是因聲音之刺激所造
成的心理反應來得恰當些。除了明顯的物理現
象外,它更應涵蓋在聲響心理學的範圍內。高
分貝或突發的聲響,只是造成Impact的因素之
一而已。它並非絕對,而是相對的,用之以為
相對的,就聲響上而言,就是我們慣稱的動態
範圍(Dynamic Range)。
本世記初,Heifetz 和Horowitz在美國所造
成的旋風,其超然卓群的琴藝,對美國人甚且
世人而言,無異是一種Impact 。50年代,美俄
冷戰期間,D. Oistrakh 的遠征美國,更是
Impact的使美國人難以招架。如此震撼,絕非
區區幾個高分貝的Impact所能相比的。沉溺於
巨大聲響mpact 的音響迷,實在應該回過頭來
聽聽小規模,且精緻的音樂。音樂雖「小」
但寬廣的Dynamic Range 足以令人震撼,動
容。世人熟知的Barber, Adagio for Strings
乃至於小到Bartok的弦樂四重奏,其張力,力
度所造成的震撼,遠勝那喧鬧吵雜的大鼓,或
搖滾樂。真正的震撼力,絕非關乎聽覺一途,
而是心靈的。
Infinite Baffle
一種使喇叭紙盆前後之間完全隔絕的障板:其
方式為一個完全密封的木箱,或是一片無限尺
寸的平板。
喇叭的唯一功能,是把源自擴大機的電能,
轉變成為機械動能,推動空氣,產生我們雙耳
所能感應的聲波。迄今喇叭單體的型態已不僅
限於傳統的圈動式單體。但在低頻上,絕大多
數的喇叭系統,還得靠圈動式單體。我們習稱
圈動式喇叭為Dynamic Speaker。但實際上,
它是靠線圈與磁鐵之間,因電壓的改變而互
動,轉而變為動能的。它和MC 唱頭的結構一
樣,而功能則正好相反。一個隨著訊號動作的
線圈,就像是沒有裝上扇葉的電風扇一般,並
不能推動足夠空氣,產生聲音。因此,我們必
須在線圈上安置一個紙盆,隨著線圈振動,以
紙盆推動空氣。
好奇的Hi-Fi迷必然聽過一個沒有安裝在木
箱上,隨便放在地上的低音單體所發出的那種
沒有低頻,而只有微弱中音的怪異聲響。那是
因為紙盆在前後動作時,紙盆前後的聲波,相
位正好相反,在沒有藩籬隔絕的前後的情態
下,波長較長的低頻就毫無阻礙地前後相互交,
疊,而且因相位反相而相互抵消,低頻儘失。
波長較短的中高頻,則因紙盆本身成為一天然
屏障,而得免於相互抵消,中高頻於是得以產
生。
要解決這一問題,其實再簡單不過。只要用
一塊板子,將前後聲波隔絕,避免交疊即可。
困難的是,這一塊板子至少得有波長一半的直
徑方可。因此要產生32Hz的低頻,就得有一片
長寬不能小於18尺的板子,才能阻隔這麼一個
低頻聲波的前後交疊。其不符實際,是顯而易
見的。還有一個重要條件是喇叭單體的結構,
必須能精確地隨著訊號而動作。若這兩個條
件,都能符合,單純地用一片巨大面積的紮實
木板,裝上一個製作精確,性能優秀的單體,
應是一個十分平實而效果優異的低音再生法。
所謂精確的低音單體,其中一個十分棘手的難
題是它的紙盆,必須能隨著訊號做長程而平直
的線性動作,傳統的低音單體的瓶頸及在此。
若能解決這一問題,一個大而紮實又有完全阻
隔做用的板子,倒是處處存在於我們生活空間
中。那些用以隔間用的牆壁,就是一面十分理
想的障板,唯一的條件是它必須堅固,在巨大
聲浪下,不抖擺,產生不必要的振動即可。除
了薄弱的木架與夾板作成的隔間板,我們不難
有現成的優秀障板,只要在牆上挖個圓洞,裝
上一個良好的低音單體,就是一個無限障板的
低音發射體。除了單體安裝要牢固外,唯一要
注意到的是單體前後應避免有圓統狀的造型,
以及障板後的空間不可太小,造成共振。
如此無限障板法,其法雖簡易且性能優異,
卻非人人願意一試,破壞了家居的設計。於是
以完全封閉的木箱來代替碩大的障板的阻隔作
用,就自然而然成為一個低音發射體的設計趨
向。就學理上而言,無論木箱大小,只要是密
閉式的,皆可歸之為無限障板(Infinite
Baffle)。早期的Bozak固然理直氣狀地名之為
無限障板,JBL之利用Passive Radiator 或AR
的Acoustic Suspenslon 都不過是無限障板的
主體與變奏。只是或因木箱體積對低頻所產生
的限制,或低音單體的衝程不足,甚且失真,
在運用無限障板原理的同時,巧妙地運用獨特
的方法,予以解決,並賦予不同的名稱而已。
放眼今日喇叭的設計,小至Rogers LS3/5A,
乃至Infinity 或Genesis的巨型低音柱,都是
Infinite Baffle的主題下的衍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