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9-28 16:24:24GreenArk

[獨家轉載]麗江遊記五(完結篇)—朋友

趙叔
第一眼見到祥和院掌櫃,感覺只有親切,滿臉笑容的他闊步走路,引領我們穿梭客棧,背影透露自信,眼神真誠不會無禮打量,總之雖然開客棧卻不像生意人。果不其然,開朗健談的他一下子就說明他年輕時是搞文化藝術的,所以他聽到我們一個是老師,一個以前是搞博物館的,頓時熱絡起來。原來他一直在迪慶(麗江之北,靠近西藏的一個藏族自治區)工作,做的都是文化保存和推廣相關的事,在往後幾天我們也不時得以應證,尤其是看電視時,例如他看到民族舞蹈時,不但加以說明還會告訴我們現在跳舞的是誰的兒子女兒,如果出現了京劇,他就會拿出二胡邊拉邊唱。若要說在當地的地位,談不上有什麼顯赫的名聲,但「阿亮騎單車」的節目到麗江時,還得借他的人脈才得以順利拍攝的,這樣說你就懂了吧!透過他的引介我們也很快地認識一些當地朋友,也許因為如此我們得以看到麗江的多面,除了令人讚嘆的美景,還有更多當地人的生活故事。

王阿姨
趙叔的太太,是客棧的會計兼廚師。初見面兩分鐘,她用帶著鄉音的普通話對著我說:「小孫來自台北呀?」我心想我是來自台北,不過這位大娘你是在叫誰小孫呢?「啊?」我楞了一下,她盯著我又說一次:「我說,小孫你是不是來自台北?」乖乖,真的叫我小孫耶,不過偶爾為了親切她會叫我小孫子。
比起趙叔那種文化人的理想性格,王阿姨就實際多了,問她今天要不要去市場買菜?她會說:「要啊不然我們每天吃什麼啊?」問她那我們可不可以跟著去看她買菜,她就說:「買菜有什麼好看的,你們是可以跟來,可絕不要搶著跟我付錢。」

納西老奶奶
趙叔的媽媽,八十多歲身體硬朗,年輕時是個國文老師,所以氣質不凡,不像一般愛聊天的歐巴桑,她總是靜靜的在房門外看著「南方週報」﹝大陸的藝文類報紙﹞,人也總是溫文有禮,以為她就是這樣仙風道骨。沒想到元旦那天趙叔的客廳突然出現了一個麻將桌,親朋好友齊聚一堂,大家摸兩把是應該的,但怎麼在場只有奶奶笑得特別開心呢?原來她是麻將老手,只要她在沒人可以贏她,雖然有點訝異,不過這樣入世地發揚國粹,使我更佩服她了!

小東巴
納西族人,最有名的是他們的原始宗教—東巴教,這裡的人到現在還使用一種流傳甚久的象形文字,還有寫在手工紙上的東巴經文,以前在博物館工作時就略有聽聞,這次能親自前往更是令人期待。託趙叔的福,認識了一個學東巴的年輕人﹝東巴教的祭司稱為東巴﹞,人誠懇風趣,和我們一見如故,原因是他即將過門的老婆也是台灣人,他對麗江的商業化有很多憂心,也對一些為了營造古城氣氛的政策不屑一顧,例如政府規定商家要在門口掛鳥籠養鳥,還有做生意的人要穿傳統服飾等。這些「黑暗面」並不會改變我們對麗江的喜愛,卻讓我們思考起觀光者和當地居民生活的矛盾關係,能對我們訴說這些,除了把我們當朋友,也展現了麗江人長久累積而來的讀書人個性。八月小東巴就要和他的台灣姑娘結婚了,他興奮地說他要採用傳統的東巴祭典,希望我們能夠參加,為表示誠意我們給了他寄喜帖用的信封郵票,為的是讓他記得通知我們,說真的旅行中的允諾,當下明知道要實現還有很多考驗,但為什麼還是說得信誓旦旦呢?也許這就是旅行吧!


完成於2003.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