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7-25 16:12:03妞妞

秋末的日本3:千年不滅法燈在山寺





山寺位在連接山形與仙台的鐵道仙山線上,有快速車和普通車,出發時搭的是快速車,離發車還有20分鐘,工友先生迅速清理後禮貌地請乘客上車。我坐在嶄新的雙人座上享受車站買的蔬菜天婦羅便當,吃完以後東張西望,車廂角落的廁所是圓形的空間,鈕一按門就像太空艙徐徐張開,真酷!列車終於出發,山寺在第五站,光站在月台就能仰視那座佛教名剎沿坡而建的寶珠山。小小的車站地下道喜氣洋洋貼了好幾幅NHK大河劇「天地人」海報,以戰國時期東北名將直江兼續為主題,當然是地方上的盛事。不過花大錢不見得能拍出傑作,第一集兼續陪同主公上杉景勝拜見關白豐臣秀吉、悍然拒絕延攬,秀吉的寵臣石田三成居然評論:「潔白的海鷗是不會給世俗的慾望所左右的。」這種偶像劇的對白給帥哥演員朗誦沒關係,把人物的性格簡化卻太污辱當年武士的智慧了吧?於是我再也不想看了。

跨過橋、走過商店街,路上遊人稀少,轉個彎便是登山口。我買了300円的門票,門裡又有一家特產店,一位太太正在用醬油烹煮蒟蒻串,電鍋裡熱氣蒸騰,一個個褐色的蒟蒻丸子看去像滷蛋,她殷勤地笑:「只要100円喲!」我便買了一串啃起來,鹹鹹香香的丸子上抹了一道綠色山葵醬,又脆又滑的口感很有趣。山寺是貞觀二年(西元860年)由慈覺大師奉清和天皇的飭願開山的天台宗道場,也是京都比叡山延曆寺的別院,面積廣達一百一十五萬五千平方公尺,共有寺院四十餘座,欣賞的唯一工具是腳,訪客必須登上1015級「千本階」才能看遍。這座靈場是俳句詩人松尾芭蕉尋古探幽的「奧之細道」一部分,學著他一階一階巡禮,說不定能夠體會他所說「滲進岩石的蟬鳴」的寂靜境界呢。 

果然,沿著石階往上,木造佛教建築一座座展現在山路的一處處角落,立石寺的根本中堂簡約、肅穆,佛教告訴我們去除所有感官活動後覺醒的念力方能甦醒,無為原來是無不為。我脫下鞋、步入大堂,陰暗的堂中有一座慈覺大師親雕的藥師如來坐像,一位僧侶正在角落讀經,往側走,壇前是一盞上、下都是蓮花造型的直立式法燈,仔細看木牌上的說明,竟是開山時從比叡山延曆寺承襲的千年不滅法燈!恒武天皇七年(西元788年)興建的延曆寺一直被視為護衛日本的根本道場,到戰國時期卻開始培養僧兵武力、斂聚財富,與朝廷勢力拉鋸,甚至在織田信長追擊淺井與朝倉聯軍時予以庇護,惹怒了魔王信長的下場,是1571年九月十二日從清晨六時開始的屠戮,全山大小佛堂在火海中焚毀,僧侶平民婦孺三千人全被斬首。池上遼一的漫畫創造了一個雖然痛心佛門腐敗、卻執著護持佛陀教化的出家眾角色若狹坊嚴空,比叡山全滅之前他領著兩位出家眾把法燈搶救了出來:

「這盞燈火熄滅之時就是這個世界的末日!」

氣喘吁吁、渾身是血的三位出家眾把法燈安放在偏遠的琉璃堂之後,終沒逃過信長的毒手,但法燈的確保住了,如今重建的延曆寺就有一盞,原來山寺還有一盞!細微火光在法燈中央搖曳,這是嚴空的悲願嗎?我東繞西繞,看得捨不得離開。

千本階上一路都是景色,經過山門、姥堂、大正天皇東宮時山寺行啟行在所,壯觀的仁王門兩側仁王像威武懾人,被嚴密保護的立石寺三重小塔是重要文化財。再往上爬,胎內堂原本是僧侶苦修的所在,在嚴峻的山岩凹處築成,苦修者彷彿反璞歸真成為母親腹內的胎兒;彌陀洞內外到處是人們毛筆書寫的祈願牌,悼念死者、迴向成佛,一方墓碑上刻著軍人像,那是日俄戰爭在旅順陣亡的士兵。山崖上方是紅色的納經堂,安放著十數個世紀以來僧侶們抄寫的經文,山巔最高處是敬奉五大明王的五大堂,站在欄杆邊緣,眼簾裡群山像一隻隻往平原伸出的手包圍小小的聚落。涼風徐徐中我沿著原路下山,小徑內端居然有民宅,小狗的汪汪叫聲制止了我偷窺。回到祭祀山寺守護神大宮山權現的日枝神社,才看見告示牌上寫著代辦項目:家內安全、交通安全、公司業務繁昌、考試順利、袪病保身、嬰靈供養,歲月流逝、朝代更替,苦的形式變了,本質卻沒變哪!

立谷川邊是當年慈覺大師和助手地主磐司長坐面對面談話的巨石,我在一旁的和果子店「お休み処対面石」喝了抹茶,吃了白麻糬配紅豆、冰淇淋和水果切片的甜點,玻璃窗外是河水奔流,火車站就在對岸。離開山寺已是傍晚時分,暮色中這安靜的鎮、安靜的山也像要入睡了,這一次坐的是普通車,列車從山形縣跨入宮城縣,越近繁華的大都會仙台,越多裝扮漂亮的男孩女孩上車,車廂裡響起低低的說笑聲,正是一個熱鬧夜晚的序幕呢。雖然在藏王泡溫泉時沒說出來,我其實和那兩位太太沒有二致,教堂、佛寺、神社、廟宇,總禁不住待上許久,那是超自然的空間,被神靈偉大的能量召喚,潛藏在身體裡無垢的靈魂突然一躍而出,萬物沉寂,情緒卻亢奮不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