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鏡錄大鋼筆記~47...(卷四)
宋.永明延壽大師 原作
清.雍 正 摘錄
民國.陳立中 筆記
卷四
【問答章】
問。釋迦文佛。開眾生心。成佛知見。達摩初袓。直指人心。見性成佛。若體此一心。云何是成佛之理。答。一心不動。諸法無性。以無性故。悉皆成佛。華嚴經云。佛子。如來成正覺時。於其身中。普見一切眾生成正覺。乃至入涅槃。皆同一性。所謂無性。無何等性。所謂無相性。無盡性。無生性。無滅性。無我性。無非我性。無眾生性。無非眾生性。無菩提性。無法界性。無虛空性。亦復無有成正覺性。知一切法皆無性故。得一切智。大悲相續。救度眾生。佛子。譬如虛空。一切世界。若成若壞。常無增減。何以故。虛空無生故。諸佛菩提。亦復如是。若成正覺。不成正覺。亦無增減。何以故。菩提無相無非相。無一無種種故。佛子。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知。成等正覺。同於菩提。一相無相。
是知若不自信心佛。求他勝緣。功業雖勤。終非究竟。如華嚴如來出現品云。佛子。設有菩薩。於無量百千億那由他劫。行六波羅密。修習種種菩提分法。若未聞此如來不思議大威德法門。或時聞已。不信不解。不順不入。不得名為真實菩薩。以不能生如來家故。所以諸佛。知一切法。皆無性故。得成就一切智。起同體悲。相續不斷。盡未來際。廣度有情。以一心無性成佛之理。願一切眾生與我無異。知眾生本來一心不動。常合天真。以無性故。不覺隨六趣昇降。枉受妄苦。虛度輪迴。所以能起大悲。相續度脫。若無此無性之理。則大化不成。善惡凡聖。不可移易。若能如是解悟。則是入不思議方便法門。
志公和尚生佛不二科云。眾生與佛不殊。大智不異於愚。何用外求珍寶。身內自有明珠。正道邪道不二。了知凡聖同途。迷悟本無差別。涅槃生死一如。究竟攀緣空寂。推求憶清虛。無有一法可得。蕭然直入無餘。
真覺大師謌云。雪山肥膩更無雜。純醍醐我常納。一性圓通一切性。一法徧含一切法。一月普現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攝。諸佛法身入我性。我性同共如來合。一地具足一切地。非色非心非行業。彈指圓成八萬門。剎那滅卻阿鼻業。一切數句非數句。與吾靈覺何交涉。
記:問,釋迦文佛,開示悟入眾生之真心,成佛知見。達摩祖師,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二者成佛之基本理論,又是如何。
答,了悟一切法,無實體之性(一切法緣生,緣生無性是空),而一心不動(一念不生)。以了無性故,悉皆成佛。此是二者成佛之基本理論。
先引志公和尚所說生佛不二科云(大意),眾生與佛並無不同,大智與下愚無有差異,正道邪道是一,凡聖是一,迷悟是一,涅槃生死亦是一,不用向外求珍寶,身內自有寶貝在。攀緣本來空寂,推求憶想(攀緣憶想皆是妄想)本來是虛,本來無有一法可得,了此自然成佛。
接著引華嚴經云,如來成正覺時……見一切眾生成正覺……皆同一性(萬法緣生無性),所謂無性。無何等性,所謂無相性……無生性……無菩提性,……無有成正覺性。知一切法皆無性故(本來是空),得一切智(知一切法空,成佛得一切智)。
又說,一切世界,若成若壞,常無增減(不生不滅)……諸佛菩提……若成正覺,不成正覺,亦無增減(不生不滅)。……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知,成等正覺,同於菩提,一相無相(不生不滅,一心不動)。
又說,設有菩薩,於無量百千億那由他劫(比喻很長很長的時間),行六波羅密法……未聞此如來不思議大威德法門(一心法門)……不得名為真實菩薩,以不能生如來家故。
又說,以一心無性成佛之理,願一切眾生與我(如來)無異。知眾生本來(應該)一心不動,常合天真,以無性故(一切法無有實性,本來是空)。若不覺隨緣六趣升降(無明不覺心動,隨外緣流轉而成六趣)。枉受妄苦,虛度輪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