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8-12 16:44:53魏筱玉

孫叔敖讓楚國現代化,讓自己零存款(華中6)-- 精彩的修訂版

  若敖氏當權,另一個大姓(羋姓)自然比較吃虧啦,孫叔敖就屬於那個家族。父親被羅織了一個罪名,他只好躲到期思(河南)去隱居。

河南和安徽的「淮南丘陵」是暴雨密集區,水旱災交錯。溪水漸漸乾涸,農田也龜裂了。好不容易開始下雨,又往往是傾瀉而下,引發山洪,把田地沖毀,這樣下來經常有人餓死。

更別提二十年一次的水旱災了,終年絕收,幾十或幾百萬人餓死,其它人沿路吃草根樹皮,逃到別省去,只看到餓殍遍野,嬰兒在臨終前發出最後的哭嚎。


★ 編織一個美夢

  天時和地利不穩定,我們總要想點辦法!孫叔敖一邊種田,一邊思考該怎樣改善環境。聽說吳越(江浙)各地挖鑿了一些渠道,引河水來灌田;淮南的田地缺水,更應該開闢渠道。將來我如果當政,要引期思的河水(淠河)來灌溉雲雩的農田。

問題是吳越多雨,到處都是小河和池塘。而淮南的河川不是乾涸就是暴漲,又短又窄的渠道哪夠用呢,必須挖一條長長的人工河,才能接通遠處的河流。河床要鑿得寬而深,再加蓋池塘(不,人造湖),才能容納暴雨。但是山洪爆發的時候,河床哪能承受得住?沿河還得築起堅實的堤防。

想修這種規模的堤防,談何容易啊!那就順著山丘,開一條彎彎曲曲的人工河吧。河道沿岸有斷斷續續的岡巒(天然的堤防),在中斷的地方搭建堤防來補強。這堤防要留下幾個缺口,也就是低窪或沼澤地,在那裡開鑿池塘(人造湖)來蓄洪。

這樣的工程,是前所未見的。開挖河道和湖泊,要先考慮土質、排水,並且安置支撐的架構(剪力牆)。如果沒考慮周全,讓環境失去平衡,可能造成災難,尤其鬆軟的土質容易崩塌。另外,還要安裝一些機械設備,把挖掘人工河和人造湖產生的砂土,送到堤防預定地。

你瞧,沿著這條人造河,有整道的岡巒和堤防,可以擋住洪水。
堤防當中有一些缺口,是乾季蓄水、雨季排洪的池塘(水庫)。
困難重重,但孫叔敖相信上帝會幫忙的,他在為同胞謀求福利啊。小時候打死兩頭蛇的時候,母親就告訴他了。孫叔敖在耕作當中,努力地瞭解當地的環境,研讀地理和水利的典籍,向資深的農夫和工匠請教,也向去過吳越的人打聽。

修一條人工河,再加上一個人造湖,就能解決世世代代的夢魘。「兩頭蛇」的故事加上「水利工程」的概念,淮南地區的居民口耳相傳,都認識這個不平凡的農夫了。大臣打聽賢才,地方父老立刻推薦孫叔敖,希望能實現這個夢想。

那年莊王二十八歲,剛剛平定若敖氏的叛亂,傳孫叔敖來談談,聽起來蠻有道理的,決定試用幾個月。他得到這個機會,趕緊徵用大量的民工,希望老鄉能過安舒的日子。

「期思陂(ㄆㄧˊ)」是中國史上第一個大型水利工程,用陂塘(又叫陂湖,就是「池塘」的意思,相當於現在的「水庫」)來灌溉和防洪。各地的工匠都來趕來了,孫叔敖勉勵大家拿出全副的精神,為一個美好的將來打拼。要掌握情況並且面對問題,發現哪裡不太對勁,千萬不要打馬虎眼應付過去,應該立刻報告。他會立刻考慮各種可行的辦法,務實地解決。

那幾個月,大夥兒雖然夙興夜寐,但是心裡有一份憧憬,所以也幹得很帶勁。莊王發現這個比他小兩歲的人,是天生的領袖,充滿熱忱也懂得帶動團隊,又能融會學識和實務經驗,應用在工作上。試用幾個月以後,「期思陂」完成初期的工程,紮實地打下基礎,莊王正式錄用孫叔敖當令尹。


★ 現代化的水利工程

  那年孫叔敖二十七歲,大權在握,比過去更勤奮。親自去淮南丘陵各地調查地理環境,興修陂塘灌溉工程。應該是沿著淮河南岸,修建了一系列的工程,現在只知道有這幾處,位置相距不遠:

﹡ 期思(河南南部)的「期思陂」,中國史上第一個大型陂塘水利工程。
在雩婁排除積水,又挖渠道引水。

﹡汝水流域(河南南部)。

﹡霍邱(安徽北部)的「水門塘」,號稱「天下第一塘」。

﹡壽縣(安徽北部)的「芍陂」,古中國空前龐大的水利工程。
孫叔敖召集了楚國最優秀的一批水工,仔細地測量地形,並且製作設計圖。幾十萬個工人鑿渠道,從淖(ㄋㄠˋ)河引來河水。又利用「北面低窪,另三面地勢較高」的地形,挖掘一個周長六十公里的人工湖,面積相當於三個日月潭。

「芍陂」的規模真大啊,能灌溉幾十萬畝農田。最後在北面修建一道弧形的長堤,連接東西兩邊的山嶺,當成一道超級的防洪堤。當時沒有衛星,也沒有現代化的科技或儀器,孫叔敖為什麼跟現代人一樣,懂得應該修造「拱型」的長堤呢?他觀察了大自然的形勢,發現那些岡巒(天然的堤防)呈拱型,所以模仿天工(上帝的施工邏輯)。

人工湖四周設置了五道閘門(水口),用來吐納川流(調節水量),決定要「蓄水灌溉」還是「在雨季排除積水」。

這個積水的窪地,變成優良的產糧區,人工河把農林產品運送到各地。

﹡除了楚國北部的「淮南地區」(淮河南岸)以外,南部的沮漳水流域(湖北南部)也興修了灌溉網路。從南到北的灌溉網路,為爭霸中原奠定穩固的物質基礎。

後人稱讚這些池塘和堤防啊,消弭天災,保護農田,灌溉了肥沃的大地。集中天地的美和九澤的滋潤,用來增益國家,讓百姓富足而快樂。
「宣導川穀,陂障源泉,灌溉沃澤,堤防湖浦,以為池沼。鍾天地之美,收九澤之利,以殷潤國家,家富人喜。」


★ 現代化的農工商業

  古代的農民,被天災人禍攪和得不能過活。孫叔敖認為「民生經濟」比什麼都重要,政府應該解除百姓的痛苦!除了用水利工程抵抗天災以外,也要解除「人禍」,也就是減輕徭役和賦稅(輕徭薄賦),廢除錯誤的法令和慣例,實施開明的政策,儘量給百姓方便,讓農工商產業能順利地進行。

他鼓勵農民在秋冬的農閑季節上山,採伐木材和各種林產,儲藏起來。等到春夏河水豐沛的季節,用水道運送林產,銷售到各地去。農民也在秋冬兩季上山採礦,楚國的青銅業得到充裕的原料,立刻超越春秋各國。同時,政府也注重牧業和漁業。

這些經濟觀點因勢利導,合理地利用資源,讓楚國現代化。幾百年以後,華夏各地才發展出類似的觀念。

孫叔敖是個超級工程師,凡事注重規劃和技術。楚軍在沂地(河南正陽)修建一座銅牆鐵壁般的城池,當成北進的基礎。他任用優秀的封人(設計和籌辦工程的人員),對工程、時間、人員、材料和乾糧進行了周密的計畫,預計只需要一個月時間。

設計批准了,事先把物資準備妥當,精確地進行工程。果然不出所料,只花了一個月工夫就完工了。沂城是座小城,但規劃和執行工程的能力,只能用「專業」來形容。


★ 現代化的操守

  權力讓人腐化,孫叔敖知道這個問題的嚴重性,堅持要當個廉潔的人。楚莊王好幾次想封賞,他說什麼也不接受。妻子不穿綾羅綢緞,馬不吃粟米,搭乘載貨用的木條車,用牝(ㄆㄧㄣˋ)馬拉車,冬天披羚羊大衣。

隨從感到很困惑。上等的馬車才安全,雄赳赳的馬匹才跑得快,穿胡裘才會暖和。令尹大人成天辦公,為什麼不肯提高效率、多爭取一點時間呢?孫叔敖笑著說,君子穿華服是相得益彰,小人穿華服會變成「公雞頭」(傲慢)。我這種人還是別用好東西吧,承受不起。
「車新則安,馬肥則疾,狐裘則溫,何不為也?」
「吾闻君服美,益恭;小人服美,益倨。吾无德以堪之矣。」

當官八年,沒有存下一點積蓄,死後草草地下葬,沒買棺槨。《史記》認為孫叔敖是最優秀、最守分(廉潔)的大臣(「第一循吏良臣」)。


★ 現代化的政策法令

  孫叔敖注重法治。首先制訂合理而寬鬆的政令,對百姓解釋這些法令的道理,教育引導大家守法(「施教導民」)。最後,嚴格而公平地執法。

既然令尹帶頭守法並且過樸實的生活,從朝廷到民間,風氣忽然變得很清新。連晉國人都知道,楚國的官吏不貪腐,民間沒什麼盜賊,簡直是路不拾遺,門戶也不需要上鎖。
「施教導民,上下和合,世俗盛美,政緩禁止,吏無奸邪,盜賊不起。」
「道不拾遺,門不閉關,而盜賊自食。」

國老虞丘家裡有人犯了法,虞丘可是推薦孫叔敖的人噢。照樣派人去捉拿,並且判處死刑。虞丘很有風度,稱讚孫叔敖不肯營私或徇情枉法,執法可以說是「公平」了。「奉國法而不黨(營私),施刑祿不骫(徇情枉法),可謂公平」。

連莊王頒佈的命令,只要是擾民的,孫叔敖也都去勸阻或調整。有一次,莊王認為楚國通行的「蟻鼻錢」(貝殼狀的銅幣)太輕,看起來很沒價值,就下令改鑄大幣。新幣沈甸甸的,用起來不方便,在市場造成一陣混亂。商人受到重大的損失,估計城市裡是沒辦法謀生了,紛紛搬到鄉下去種田餬口。

承辦官員反應,市場的秩序失去穩定,沒有人安心地做買賣了。那怎麼成?孫叔敖立刻恢復原來的幣制,三天以後,市場重現往日的繁榮。

莊王認為楚人喜歡駕矮車,這太不現代化了,想下令改成高大的車子。孫叔敖建議不要經常改變政令,百姓會無所適從啊。不如把街頭巷尾的門限加高一點,矮車不能通過,搭車的人自然就會把底座調高。

短短幾年下來,楚國出現「家富人喜,優贍樂業,式序在朝,行無螟蜮,豐年蕃庶」的全盛時期,百姓安居樂業,年年豐收,朝廷遵守法律和禮儀,路上沒有盜賊。


★ 現代化的戰力

  短短幾年之內,經濟繁榮了,自然得到擴軍備戰的基礎,軍事實力益發強大。連強敵晉國,也聞到這股「富國強兵」的味道。

軍隊分成五個部分。組織嚴密,就能明確地分工並且靈活地作戰,發揮最大的戰鬥力:

﹡在行軍途中,右軍(主力部隊)跟隨主將的車轅,隨時備戰。
﹡左軍(後勤補給部隊)尋找適當的草料,割下來準備在休息的時候當席墊。
﹡前軍(斥侯、哨兵)負責戒備並偵察敵情。
﹡中軍(參謀團)根據這些情報來制訂戰略。
﹡精良的後軍(支援部隊),為主力提供堅強的後盾。

前軍用旌旗打暗號通告敵情,中軍研擬戰略以後,主將會做出決定,並且用旌旗來指揮部隊行動。有了這樣的編制,楚軍不需要特別加強警覺,自然就能維持戒備。


★ 現代化的強國

  楚國攻打鄭國,晉國拖了幾個月才派兵去支援,還沒開到目的地,鄭國已經投降啦。晉軍統帥荀林父打算班師回朝,上軍的主將士會贊成,因為楚國在過去幾年脫胎換骨,綜合國力已經凌駕晉國。

士會說,楚國去年攻陳,今年攻鄭,卻沒破壞這些國家的民生或秩序,也沒有侵犯這些國君的尊嚴。在交戰以後,彼此沒有結怨,反倒高高興興地結盟,原有的農工商業都能繼續進行。

為什麼楚國能做到這一點呢?因為它選用賢能的人才,讓百姓安居樂業,德行、刑罰、政令、事務、典章和禮儀都很周全,這樣的強國是不可能打敗的。我們且整頓軍備、加強戰力,去征服那些積弱的國家吧,何必向楚國挑戰呢?
「子姑整軍而經武乎!猶有弱而昧者,何必楚!」


★ 現代化的理財觀

  孫叔敖把所有的力氣投入工作,綻放出慧星一樣的光芒。三十四歲那年打敗晉國,第二年病倒,過兩年就去世了。臨死囑咐兒子孫安回鄉下去種田。

兒子還年輕,母子都上山去砍柴,勉強賺到溫飽。優孟看他們變成貧戶了,就開始模仿孫叔敖的言行舉止。學得維妙維肖以後,去找楚莊王。莊王以為孫叔敖復活了,抓住他說:「原來你沒死!」雖然發現這只是假扮的,仍然想請他當令尹。

優孟說,要先回家跟妻子商量商量。三天以後回報:妻子警告他,千萬不要在楚國當清官。像孫叔敖那樣,自己辛苦又連累子孫,那還不如自殺算了!

莊王很難過,就把孫安召來,想賜下一塊肥沃的土地。孫安根據父親的遺言,要求寢丘那塊瘠薄的沙地。通常功臣得到封地,第三代就得繳還;但寢丘根本沒人想住,甚至由於太荒涼了,公認有鬼蜮出沒,所以政府始終沒有把它收回來。

這兩個年輕人屬於同一類型,以開放的心胸,鞠躬盡瘁地把楚國塑造成一個現代化的環境。孫叔敖病死兩年以後,四十二歲的莊王也去世了。
筱玉 2006-08-29 20:11:16

(1)現在的人烏雲罩頂啊,拋棄了歷史文化道義和價值。你只要做對的事,就可能被批判。

但是又有什麼關係呢?讀讀先人的風範,我們會發現只要當正確的人,做正確的事,哪需要理睬那些錯誤的人。他們已經陷進錯誤裡了,而那是最可怕的懲罰!

總有一天,這些故事能喚醒海峽兩岸的同胞,一齊來當正確的人!那時候,自然能恢復古人的風範。

(大概又有人想酸溜溜地開口啦:古人有對有錯,為什麼不看看那些錯誤呢?唉,誰成天想著錯誤,那些錯誤的先人就留給他好了。我們還是要多看看正確的那個部分,才有自我提升的可能嘛。)

(2)虞丘的家人(例如姪兒或孫子)犯法,因為他沒打電話關說,也沒派御用律師去壓陣,反倒開口稱讚孫叔敖(意思就是鼓勵檢調別顧忌,要公平辦案),所以那位犯法的人真的處死而且被殺了。

Hello冷板凳,是他的某個家人犯法,不是他本身啦。不過古人犯錯(有時候是相當不重要的錯)而被處置,很少有喊冤的,大致上都是默默地接受。

冷板凳 2006-08-29 15:49:36

立法宜寬,執法宜嚴。這點是我們很缺乏的~

虞丘真是太有風度了,這種人現在大概找不到了,後來他真的被處死了嗎?

孫叔敖行刑沒有錯,但在現實的環境裡,可能會被批的體無完膚吧!(在現時這個不現代化的地方)

筱玉 2006-08-25 16:33:18

這就是多讀書的好處呢,越挖掘這個寶藏,越發現人生其實可以很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