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5-21 22:38:35燕月鶯

一年3種新發明 突圍3M專利網

以小搏大戰》聚和國際

文/呂國禎

在偏僻的高雄大寮鄉下,有一家成立三十年的公司,其生產的N次貼,是全球唯一有能力突破3M專利大網,生產便利貼的小公司——聚和國際。

便利貼,不過是一張有黏性的紙,技術有什麼難?台灣區黏性膠帶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曾裕佶說,黏膠塗在紙上成為便利貼,再黏在其他的東西,再撕再黏難度非常高,不是紙破,就是撕不開,或是留下又髒又黑的黏膠,目前全球真正能夠生產具競爭力便利貼的只有3M與聚和國際。

全球一年的便利貼市場商機近十億美元左右,3M老大哥市占率高達九○%以上,聚和雖為老二,市占率近五%,但這相當於十億元以上商機,對股本僅八億元的公司,已是很大的營業收入。更重要的是,因為便利貼的技術難度甚高,面對3M撒下的專利大網,聚和能夠突圍,這項成績實屬不易。

根據《商業周刊》二○○四年<一千大製造業排名>調查,聚和國際去年營收十五億元,每股稅後盈餘高達六˙四四元,且過去三年來,其配發股票與現金股利總和均達一.四到二元左右,是家小而美的公司。

競爭策略:不斷推出新產品,打破壟斷市場

事實上,聚和最早投入的產品並不是便利貼。頂著美國密蘇里大學化工博士學位的聚和董事長郭聰田,回國後投入的是水處理與造紙產業的特用化學品,透過聚和國際研發的造紙化學品,可以讓紙廠生產的紙有吸水性、變白、變平、變硬或變軟,聚和是不折不扣的紙專家,也造就日後發展便利貼的利基。

「就是這種對紙的透徹了解,讓我們在便利貼產品開發上有了絕佳的發展利基,利用對紙特性的了解,再加上本身既有的化學品基礎,開發出乳化聚合黏膠,而紙與黏膠的絕妙結合就是N次貼。」郭聰田說。

一九八七年,聚和開發出N次貼,是全球第一家突破3M專利壟斷的廠商。隨著業務不斷擴張,九○年代聚和國際在美國市場初試啼聲,立即引來老大哥的戒心。在七年後,也就是一九九四年,3M正式對聚和下戰帖,開始了一場漫長的官司。

這場由郭聰田親自領軍應戰的專利權官司,身為被告的聚和必須舉證,是否有侵犯專利,於是聚和要先一一說明自己的技術有何獨特性,如同是把自己的衣服一件件脫下,最後脫光給對手看,讓對手仔細瞧一瞧到底有何不一樣。

「對台灣廠商來說,失去的不僅僅是尊嚴,而是長達六年的市場商機!」一位曾經與美國膠帶公司打官司的台灣膠帶公司總經理說,官司期間,聚和的產品被禁止在美國市場銷售,等於是拱手讓出好不容易打下的江山。

這場官司給聚和的代價是六年纏訟,與五百萬美元費用,相當於聚和股本的五分之一,對於聚和來說是相當沉重的負擔。但是,這場小蝦米對大鯨魚的官司並沒有打敗聚和,反而激發出它求勝的戰鬥意志,聚和越挫越勇全力衝刺國際市場。

其間,郭聰田一邊忙著打官司,卻不忘一邊忙著開發新產品進軍歐洲市場。他要求,聚和在每年二月法蘭克福舉行的全球最大辦公用品展中,每次最少要推出三項新產品。

那時郭聰田體悟,台灣在十幾年前流行不怕吃苦,強調降低製造成本賣便宜的產品,是不能夠在全球市場立足的,沒有專利與創新研發,產品是無法在世界市場銷售,唯有不斷的推出新產品滿足消費者求新求變,並靠專利保護自己,才能建立品牌與市場。

於是,聚和國際把創新與突破擺第一位,十八年來,N次貼產品一個個推出,從原本單一紙類材質,研發到塑膠也可以做N次貼。在物理性質上,又從塑膠類的產品,開發出可以直接在上面寫字的塑膠N次貼。又從單面黏貼開發到雙面都可以黏貼,甚至還把便利貼變成被其他物體黏的被動角色。簡單的說,N次貼從留言紙條,變成一張可以隨時撕黏東西在上面的N次貼布告欄,意義與功能有一百八十度的轉變。

成長動力:把創新與分享,內化為核心價值

為了提升聚和的研發能力,郭聰田每年還舉辦一次分享大會,全公司八十名主任級以上主管齊聚飯店,每人輪流上台進行十分鐘分享報告,年度分享大會長達一整天,而每次有員工要升等,郭聰田第一個問題就是你什麼時候做過分享與創新,通過這項考驗才能夠升遷,期望員工都能把創新與分享內化為核心價值。

走進聚和國際的辦公室,映入眼簾的就是,N次貼貼滿品管工程師辦公桌的格牆,密密麻麻不留一絲一毫的空間,琳瑯滿目的產品更讓人眼花撩亂,「對付3M最好的辦法,就是不斷的推出新產品,讓它永遠追不上,這樣顧客才會相信聚和國際產品值得信賴!」聚和國際董事長郭聰田看著牆上的便利貼說,今年還要再拿下一成市場達到一五%的市占率。

營收不到二十億元的聚和國際,對上年營收有兩百億美元實力的國際大廠3M,聚和國際十八年來已開發出近五十種的N次貼,衍生出二百二十種的不同設計,而3M相較主力產品仍維持在主力便利貼紙上,郭聰田說,「3M雖然大,但產品線不多,聚和則是發揮小巧靈活的策略,目前在俄羅斯與越南,我們都是第一。」這場一比三百一十的戰爭,聚和將小而美發揮到淋漓盡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