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7-15 08:52:31charge

蒙馬特遺書

六月份的印刻文學專題是邱妙津,
距離她1995.06.25在Paris自殺已經10年了。

鱷魚手記、蒙馬特遺書就和最近才出了珍藏版的傷心咖啡店之歌一樣,
看起來像是沒市場的書,
卻在出版後一段時間彷彿流感一樣大爆發,
引起讀者的熱烈討論。

對於朱少麟的作品,讀者們想討論的是它的情節,是書中人物的爭辯與差異;
但是邱妙津的作品就是她的人,尤其是蒙馬特遺書,
再加上她處理生命的方式,使的她與她的作品增加更多的爭議性。

有人說,這樣描寫社會邊緣的書沒有意義,
我想知道的是:什麼才叫做有意義?
蒙馬特遺書的確是會讓人感到被文字反噬的痛苦,
但你怎麼能知道,這樣的作品可以撕開你的內心,帶你見到不曾見過的視野

更多人韃伐邱妙津的自殺,
我沒有這個資格去評價她個人處理生命的方式是對或錯,
有誰能定義什麼叫正確嗎?
看過蒙馬特遺書之後,
能釐清的是:她的自殺不是想不開,而是想開了的結果。
邱妙津是個藝術家,她以自己的方式詮釋她的藝術,
不需攻訐,也不用支持護航,就是欣賞這樣一個生命就夠了吧。

我很樂意聽到不同意見,
但就是不欣賞有人愛當思想警察,攻擊別人來成就自己,強制別人認同他的論調
何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