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1-16 21:13:06George

鄉土行腳 - 基隆河生態探尋之旅的導覽學習單

(上列影像為基隆河上游之十分寮瀑布,相關基隆河衛星影像與地形示意圖請參閱我的相本)
本文的目的是提供給愛好生態旅遊的朋友,無論是三五好友的假日踏青,或者是為人父母者自行帶著學齡孩童到戶外作家庭生態旅遊。這一份資料是我花費一些時日的實地勘察與資料搜集後,所完成的導覽資料與學習單。
內容包括參考資料的指引、路線的安排、觀察重點的導引、以及孩子學習內容的提供。
不敢說我做的很完備,這些是我的內人陳錦雪老師多年生態教學的經驗心得與本人流汗換來,我們願意將它提供出來,主要的目的是提供朋友們健康的生活休閒,並且希望爸爸媽媽們帶著您們的孩子接觸大自然,並且父母親可以依學習單所指引的方向或內容,先充實自己的知識學習,然後在教導指引您的孩子。如此,除了親子關係的價值,還有讓孩子有健康生活與知識學習,這是我與內人的簡單想法。有些資料性的內容,我將它們空白,留待有心的您自己去搜尋書本或網站以得到答案。
壹、活動前準備事項
一、參考書籍:台北地質之旅(122-123頁) 遠流出版公司。
這本書是認識台北盆地生成歷史非常值得參考的一本基本解說書籍。內容包括河川對台北盆地的作用力。藉由這本書的導引,我們可以完成一個系統知識建立的戶外旅行。
二、參考網站:
(一)南港國小網站(認識基隆河)
http://www.nkps.tp.edu.tw/00075/country/outdoor/kl-river.htm
(二)十分瀑布
http://paradise.linyun.com.tw/default.htm
(三)經濟部水利署河川網站
http://www.wra.gov.tw/sitemap/sitemap.asp#(點選台灣大河百科)
(四)壺穴的家(深入探討壺穴形成的原因與暖暖壺穴之美)
http://www.klnn.net/pothole/
三、台北縣地圖一張
貳、基隆河在哪裡?怎麼去?
基隆河全程探巡路線:1.大台北地區水系圖(上圖)
行程解說點 觀察要項(行程觀察地點請參考各觀察活動中說明)
1.出發點
2.雙溪口 景美溪上游河谷景觀
3.姑娘廟 郾塞湖
4.分水崙 基隆河與景美溪的分水嶺,河川襲奪。
5.菁桐坑 向斜谷、縱谷、單面山、河川掘鑿。
6.平溪電力公司 「平溪」由來與河階探討。
7.嶺腳 上游河流特徵-瀑布、壺穴。
8.瑞芳 古瑞芳溪探討,入海口與深澳灣。
9.暖暖 中游河流特徵
10.汐止 水返腳
11.圓山 下游河流特徵-自由曲流與截灣取直。
參、基隆河流域簡述:(基隆河與景美溪水系圖)
1.基隆河是因為「古基隆河」的出海口在現在的( )港灣出海而得名。
目前基隆河的流路只是經過五堵、六堵、七堵、( )、( )以及( )這些基隆市郊的地區,並不直接流經基隆的市中心區。
2.現在的基隆河大約是在60,000年前,由於台北盆地的陷落(原因是由於盆地邊緣的山腳斷層、崁腳斷層以及台北斷層這三條斷層的陷落使台北由原來的一個古沖積扇平原變成一個在地形學上所謂的陷落構造盆地),以致於原來的古松山溪襲奪古基隆河而成為現在基隆河八堵到關渡的河段。
而原來八堵以東的河段因為「侵蝕基準面」下降,產生河川向源侵蝕的力量增強而不斷地向瑞芳的方向侵蝕。一路侵蝕到瑞芳的瑞濱附近,又襲奪了原來從深澳灣出海的古瑞芳溪,這個時候就將原來的古瑞芳溪、古基隆河與古松山溪連成一線,就是現在我們所見到的基隆河。
不過基隆河奪取了別人家的流路,它自己也被襲奪了一些河段,那就是現在景美溪上游河段,在永定溪以上的河段是奪取自基隆河的。
我們因此可以說,景美溪與基隆河事實上是系出同源。
3.基隆河長度是( )公里,流域面積( )平方公里。發源於平溪鄉的( )村,流到( )附近匯入淡水河,是淡水河系的主要支流。
4.基隆河流域的雨量豐沛,年平均雨量超過( )公釐以上,年平均雨日在( )日以上,春季的梅雨,夏秋兩季的對流雨和颱風雨,冬季的( )季風雨,使得一年中的雨量平均分布,水量變化小,是台灣流量最穩定的河川,有利於航運發展,舊時的小船可以向上游航行到( ),運輸非常便利。
5.基隆河的上游(發源地-瑞芳)、中游(瑞芳-南港)、下游(南港-關渡),
河道的走向為(上游東北走向),(上游三貂嶺東北東轉北北東,瑞芳轉西南西,八堵轉西南),(下游到松山轉西北方向,到大直向西,圓山轉向西北方)。
肆、觀察活動
今天我們的觀察活動地點一共有10個觀察點,請將每一個觀察點的到達時間記錄起來。
出發點 雙溪口 姑娘廟 分水嶺 菁桐坑 平溪 嶺腳 十分 瑞芳 暖暖 圓山 北投焚化爐

觀察活動1:雙溪口-景美溪上游河谷景觀(參閱相本006, 007相片)
1.(看地圖)雙溪口的地名由來是因為這個地方正好是在( )溪與( )溪的交會口,而這兩條溪是( )溪的上游支流。
2.(看地圖)我們今天要觀察的是基隆河,因為在雙溪口這裡是106和109縣道的交叉口,接下來我們應該走那一條路?□106縣道□109縣道
3.景美溪的上游河谷景觀,你所看到的是什麼樣的河川地形
□河川切穿山谷□瀑布□河階□掘鑿曲流□沖積扇

觀察活動2:郾塞湖的所在位置-姑娘廟(參閱相本008相片)

姑娘廟的地名由來:
石碇鄉有名的姑娘廟。這是祭祀一位叫做魏扁姑娘的廟。據說清朝時期有位魏扁姑娘,是獨生女並且未婚早夭而埋葬在這裡。後來有位名叫曾桂的人,買了這塊地之後,竟無故發生腳疾爛瘡。於是求神問卜得知魏扁姑娘因為無人祭祀,日子過得很苦,希望曾桂能為她撿骨。於是曾桂為她撿骨並建廟奉祀,腳疾便不藥而癒了。後來鄉人即口耳相傳而陸續有香客前來求問疑難,據說很靈驗。從此香火便越來越盛了。聽說魏扁姑娘為人嚴肅,所以前來祭祀必須心存誠敬,如此才能應驗。
什麼叫做堰塞湖?(請參相本基隆河流域地形示意圖008-1,008-2 , 008)
堰塞湖的形成是由於河川的河道受到阻礙,溪水無法流出,慢慢累積水而形成的湖泊。例如這次921集集大地震,由於山崩而導致巨石沙土阻礙草嶺的清水溪河道,於是形成新草嶺潭便是堰塞湖。另外火山爆發,熔岩流出而造成的火山堰塞湖也是一種。


觀察活動3:分水崙-基隆河與景美溪的分水嶺,河川襲奪。(基隆客運分水崙站)
分割兩條河川的山脈叫做分水嶺,基隆河與景美溪的山嶺當地人叫它做「分水崙」。而所謂的「崙」在台語的語意是只小山丘的意思。
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河川襲奪」的景觀。
什麼叫做「河川襲奪」(請參相本基隆河流域地形示意圖011)
在河流發育的過程中,相鄰的兩條河由於側侵蝕或向源侵蝕的關係,低位河常常將高位河襲奪,這種現象稱為河川襲奪。
註:河川襲奪示意圖說明:
當高位河流入低位河時,高位河的下游便成為斷頭河,由於流量的減少,流速也會便慢。而當高水位的河川注入低水位河川時,轉折處成為不自然直角轉彎稱為搶水灣。
觀察活動4:菁桐坑-向斜谷、縱谷、河川掘鑿、單面山。
(以上地形請參相本基隆河流域地形示意圖011 – 015-4)
乾隆年間,泉州人李大青到這裡開墾時,有很多( )樹,這種植物可以當染料所以取名叫( )坑,現在則稱『菁桐』。
我們在菁桐坑可以觀察基隆河上游的向斜谷、縱谷、河川掘鑿、單面山的景觀
※ 什麼叫做「向斜面」與「縱谷」
※ 什麼叫做「河川掘鑿」
河川掘鑿就是河川向下侵蝕的作用,正好發生在岩質的河床,河流向下侵蝕的力量切蝕堅硬的河床,此一侵蝕的作用常會形成峽谷地形景觀。並且它常伴隨「河川曲流」的地形出現。
河川的曲流發生在山谷中,受到河谷限制而不能自由的流動,就稱為谷曲流。谷曲流又可分掘鑿曲流與成育曲流。(請參相本基隆河流域地形示意圖016 – 016-1)
台灣的河川常出現「掘鑿曲流」,那是因為地盤上升造成的回春作用,因此,其兩岸對稱,谷壁坡度相同,也可以說侵蝕基準下移所造成的侵蝕河谷。若地盤長久停止不動,掘鑿曲流便會受到河川侵蝕作用,使侵蝕坡度變陡,堆積坡度緩,形成兩岸不對稱的「成育曲流」。
※ 單面山地形的形成過程:(請參相本單面山地形A、B、C示意圖)
單面山地形示意圖A、B、C為單面山形成的過程圖示,地形的侵蝕力量有水的侵蝕作用力以及( )的侵蝕作用力。在菁桐坑所看到的單面山是屬於那一種侵蝕力量所造成的呢?
□水 □火 □太陽 □風 □氧化作用

菁桐-煤礦的故鄉,講一段菁桐坑煤礦業發展的故事
煤礦在台灣的工業發展上佔有重要的地位,而台北縣是煤礦的故鄉,其中以「瑞三煤礦」最有名,讓我們來回顧煤礦的歷史,走一走鐵道、坐一坐小火車,欣賞礦場風光。
大正九年(1920),擁有九份金礦的顏欽賢獨資建造平溪支線,從侯硐到菁桐全長12.6公里,中間有三貂嶺、大華十分、望古、嶺腳、平溪等車站,來回不過一個多小時,平溪支線等於讓台陽礦業得到一把利劍,刺穿基隆河上游沿線的礦源,隨著礦業王國的興起,也帶動平溪史無前例的繁榮,那個時期礦坑24小時出煤,商店也24小時營業,到了昭和五年(1930)日本人接收鐵路,繁華的景況仍然持續近三十年,一直到六十年代,礦源逐漸枯竭,煤礦的行情也大不如前,於是茶樓酒肆開始外遷,礦工們也紛紛循著來時路出走,此時鄉人不得不接受這樣殘酷的事實:台灣煤礦的黃金時期,真的已經過去了。
李建興出身平溪附近農家,年輕時曾在樹林當礦工,後來成為日本三井公司所屬的炭礦株式會社職員,由於不會講日語,常遭日人歧視,直到有一次,他自動退還公司溢發的薪水,主管的態度才開始轉好。
1934年他向三井公司租下侯硐礦場,自設瑞三礦業公司。1944年日警以李氏家族及礦工謀反逮捕五百多人,其中三百多人死於獄中,金瓜石名人黃仁祥便是因此案,為美機炸死於台北監獄。後來他的孩子李儒侯也曾經當過民意代表,隨著礦業的沒落,李家也離開礦場。

觀察活動5:「平溪」地名由來與河階觀察
基隆河發源於「石底」,石底的意思是說基隆河的河水清澈見底,所以叫做石底。來到「平溪」之後,河床的坡度變緩,水流變得平靜,所以這個地方的地名就叫做「平溪」。我們來到平溪,所要觀察的河川地形是「河階」。
「河階」是什麼呢?(請參相本考河階示意圖)
A圖河流經過長時間侵蝕和堆積後,河谷變得既寬廣又平坦。
B圖在陸地上升或海平面下降影響下,使得河流向下侵蝕力加強,而在原來的河道上切割出一條較深較岝的河床,結果原來的河床就會高出河面,
形成新舊兩上下不連續的地形。
C圖新形成的河道經過一段時間後,又會重複侵蝕、推積過程,使得河谷再度變寬變淺。
D圖如果地殼再發生變動,那就會形成另一個新的河床、新的河階。最後就是我們所看到的地形。
河階的種類:
1.直形河階:在平直的河岸所形成的狹長形河階。
2.半圓形河階(劇場河階):在河流彎曲處所形成的河階,因為形狀像戲劇表演的半
圓形劇場,所以又稱為劇場河階。(請參相本地形示意圖013 – 013-1)


觀察活動6:請參考網站http://paradise.linyun.com.tw/default.htm
嶺腳-上流河流特徵-瀑布、壺穴。(請參相本地形示意圖017-1)
乾隆年間,( )溪人林國華到這裡開墾,因為工寮建在( )下,所以舊稱『嶺腳寮』,現在稱『嶺腳』。
瀑布探源:
1.瀑布的水來自河流,嶺腳瀑布的水是來自哪一條河上游?
记基隆河 记淡水河 记大肚溪 记濁水溪
2.下列哪些原因會形成瀑布?(複選)
记因崩山、冰河、火山熔岩的堰塞作用形成
记因斷層作用形成
记河川主流侵蝕速度大於支流的侵蝕速度,使主、支流的高差加大
记河床上的硬岩抗蝕力大於軟岩,逐漸形成河床落差而形成的瀑布
记海岸地層逐漸抬昇與侵蝕,形成海崖,地表水流而下形成的瀑布
3.嶺腳瀑布形成的原因是屬於哪一種?
记堰塞瀑布 记 斷層瀑布 记懸谷瀑布 记 硬岩瀑布 记海崖瀑布
4.以瀑布形式,在台灣哪一種的瀑布最多?
记懸谷式 记簾幕式
5.平溪一帶的瀑布群,哪一個有「小尼加拉瓜瀑布」之稱?
记嶺腳瀑布 记十分瀑布 记 眼鏡洞瀑布 记三貂嶺瀑布
(請參相本017-2 - 017-5 的瀑布景觀)
河床上的小洞--壺穴
1.壺穴形成的條件有哪些?(複選)
记水量要大 记不同軟硬岩性間因差異侵蝕 记有漩渦
记河床上有裂縫 记屬於砂岩河床
2.依照壺穴所在的地理環境分成哪幾類?(複選)
记河成壺穴 记海岸壺穴
3.台灣最有名的河成壺穴是哪一條河流的壺穴?
记基隆河 记淡水河 记大肚溪 记濁水溪
4.台灣最有名的河成壺穴地點是哪裡?(複選)
记暖暖 记平溪 记大華 记嶺腳
5.量一量,最大的壺穴,直徑( )公分,深度( )公分
最長的壺穴,長度( )公分,深度( )公分
6.有些壺穴是兩個以上的壺穴鑿穿形成的,我們叫它什麼名字?
记單一壺穴 记複合壺穴
你覺得最特別的壺穴是哪一個,請為它拍照留下倩影。

觀察活動7:瑞芳-古瑞芳溪探討,入海口與深澳灣。
(請參相本地形示意圖019-1 – 019-4)
瑞芳地名的由來:
清朝光緒年間,因為陸路交通不方便,往來台北地區幾乎全靠基隆河水路運送補給,瑞芳對外的水運接駁渡口叫做「柑仔瀨」。原因是有一賴姓人家經營的「柑仔店」,這個地方就是現在柑坪里所在(俗稱內瑞芳),是當時台北地區往返於噶瑪蘭(宜蘭)之間的必經之地。後來因為金瓜石、九份山區陸續發現金礦,採金人絡繹不絕,上山採金必先經由柑坪里入山。而此一賴姓人家經營的「柑仔店」,店號叫做「瑞芳」。所賣的日用品、南北雜貨一應俱全,因而成為採金者與往返噶瑪蘭旅客的中途補給休息站。久而久之,往來的旅客就將「去柑仔瀨」改為「去瑞芳」的習慣用語。不再稱呼此地的地名叫做「柑仔瀨」。日久大家都習慣了之後就沿襲成名了。
今天我們來到瑞芳深澳灣這個地方就是要觀察古基隆河入海的地方。我們可以在瑞八公路接台2線濱海公路的附近觀察到岩壁上的壺穴,這種立面壺穴可以讓我們推測當時古瑞芳溪到出海口附近依然是水位高且水流湍急的。
這裡我們要來探討幾個問題;
1.當古瑞芳溪被古基隆河襲奪之後,從襲奪口到出海口的這一段河流稱為什麼?
□無頭河 □無尾河 □無能河 □無影河
2.這裡出現壺穴的岩壁是哪一類的岩石?(複選)
□頁岩 □板岩 □砂岩 □沉積岩 □變質岩 □火成岩
3.觀察深澳灣的海岸是屬於哪一類的海岸?
□岩岸 □沙岸 □礫石灘
4.所謂的「灣澳」,下列的敘述哪些是正確的?(複選)
□是一種海蝕地形
□是一種海積地形
□岬灣地形凸出的叫「澳」
□岬灣地形凹進的叫「岬」
□岬灣地形凸出的叫「岬」
□海岸地形通常凹進的地方多屬斷層或岩石構造較脆弱之處

觀察活動8:暖暖-中游河流特徵
請參考網站:http://www.klnn.net/pothole/(介紹暖暖壺穴)
暖暖區在前清時代的地名叫做( )街。是台北府四堡中之上石碇堡中心要地,是本省東北部最早的城鎮之一,也是基隆河航運的終點。當時要前往噶瑪蘭的旅人到這裡就要開始步行,也就是將要翻越最令人心驚膽寒的( )嶺。
暖暖到瑞芳一帶的基隆河,最大特點就是壺穴多,而全國最大的壺穴群正是位於基隆暖暖的( )橋壺穴。此處景觀最大的特點,在於河流兩邊以及中央,所有突出水面的岩石上,都遍佈無數密集的壺穴。
暖江橋下的壺穴有主要有三種類型:
1.有各自獨立的單獨壺穴
2.有數個單獨壺穴所結成的聯合壺穴
3.有大壺穴中包含小壺穴的複式壺穴
距離八堵火車站不遠處,暖江橋下有一溪水清澈,巨大石床的河濱公園。這裡的釣客很多,風光也綺麗,橋的一面較深潭者怪石林立,頗有氣勢凌人之態;另一面則是巨大平坦的石床引人注目,時有水鳥在此覓食,配上紅亭流水,煞是美麗!
壺穴的形成過程:(壺穴形成的過程請參考建議網站)
觀察活動9:汐止-水返腳
汐止舊稱為( )腳,是指此地在滿潮時,海水會溯淡水河進入基隆河,至此而返的意思。1920年時,才改為「汐止」。
基隆河到了這裡已經是中游的末段了,基隆河中游河段的區間是
□瑞芳-南港 □三貂嶺-南港 □三貂嶺-汐止 □瑞芳-汐止
基隆河中游河段的流向變化多端,在三貂嶺附近河流由東北東突然轉北北東(與地層傾斜的方向相反,河谷與地層走向斜交,因而流速湍急),直到猴硐與瑞芳間又轉向西南西,到了八堵又轉為西南方向,然後在汐止附近流入台北盆地。
這個河段的河谷由窄逐漸加寬,河床坡度漸平緩,水量增大,流路呈現顯著的掘鑿曲流,鵝卵石錯落其間,地形變化也較少了,比較特殊的有;
1.峽谷景觀-基隆河在暖暖與八堵之間,由於河谷切穿堅硬的暖暖砂岩層,所造成的峽谷中最著名的是□八堵峽谷 □暖暖峽谷 □暖東峽谷 □暖西峽谷
2.掘鑿曲流-分布在瑞芳與汐止之間,由於往昔( )盆地陷落,使得河流的侵蝕基準面下移,河床急速向下掘鑿侵蝕,切入岩層之內所造成的曲流地形。
3.河階地形-瑞芳到南港之間,河岸兩旁可以看到由河流侵蝕、堆積所形成的河岸階狀地形。河階也是地層上升或侵蝕基準面下降的證據。
我們因此可以說,汐止就是在□河階 □沖積扇 □砂洲 □台地 上發展起來的聚落。

觀察活動10:圓山,下游河流特徵-自由曲流與截灣取直
(請參相本地形示意圖020)
基隆河從南港以下到了□八里 □淡水 □士林 □關渡匯入淡水河,就是它的下游河段了。
下游河段由於河床為□岩層 □沖積層 □礫石層,質地鬆軟,因此形成帶狀的自由曲流形態,蜿蜒穿梭於台北盆地上。
基隆河在士林附近和淡水河之間夾著長長的沙洲,形狀如葫蘆,以前稱為( )島,也就是現在的□社子島 □洲子島 □安全島 □龜山島。
基隆河大直河道的截彎取直是一個值得我們深思的課題,從納莉颱風侵襲台灣北部,造成汐止嚴重的水災之後,幾乎每一次颱風來襲,汐止總會成為水鄉澤國,究竟是那些因素所造成的呢?
□大潮的滿水位 □排水溝淤塞 □山林濫墾 □自由曲流的破壞(截彎取直)
□堤防高度不足 □河道大型垃圾充斥(貨櫃)。
人類的工程科技日新月異,基隆河的整治在工程技術不斷改良的情況下,你認為最好的河川整治方法是什麼?請寫下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