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05 15:21:32王維

皺褶

皺褶。圖/喜花如

 

往山的一路媽媽都很安靜,安靜中小花開開。

終點是那遺忘的療養院,不管是家人有意、

或蛋黃區無能記住的,都沒多大差別。

 

媽媽輕喚著爺爺(外公),話語無效擲入黑洞,

進入視界事件後所有訊息會徹底失去意義,

只剩沙沙雜聲。

或那些記憶更像整片森林,大規模無聲倒塌。

眼前的爺爺還剩下百分之多少?

更年輕的我如此氣盛,腦中只是醫學統計的羅列。

教科書說這與腦中類澱粉蛋白有關,

當時間不再密語,它張牙舞爪說變性就變性。

 

我時常覺得爺爺人在那裡,或也不在。

 

媽媽捧起爺爺的手很安靜,安靜中淚光閃閃。

時間一格一格發出無謂的聲響,微塵浮降,

懸浮在渡海第一代從田裡拔出的三合院,

懸浮在我三十年房貸的窄仄蛋黃。

媽媽輕撫、嘆息,或無畏直視那片黑洞,

只一個人記得的美好時光是否仁慈?

媽媽近幾年也開始忘東忘西。

 

總在日光移動7.5經度後輕輕說聲好了。

我駝著細胞又逝去些許的她,

回到萬事萬物重新沸騰的蛋黃。

 

我並沒有愈大愈長進,總自以為是。

周圍新手爸媽帶著小獸上山下海,家庭帳、露營車、商務艙

是各種形狀的移動城堡,我覺得非常不划算。

教科書又說細胞日日分裂以新代舊,

這些記憶將會沉積在深深的地層,挖掘困難。

 

終會遺忘的,或許一開始就沒必要扛著嬰兒籃戰鬥。

 

「可是,我想留下與孩子在這裡的美好回憶呀。」

 

爺爺終究是轉身了,到一個更安靜的居所。

最後一次走在那路,陽光烤得柏油發亮燙眼,

整路都是媽媽摩挲著爺爺、媽媽被我駝著的遺跡。

 

這些將會刻進大腦深深的皺褶中,直到我基因命定的、

不知道自己還記不記得的那日。

 

註:

1. 2023-07-05聯合報 陳彥任

2. 台灣房屋親情文學獎

3.

這是一篇精緻敘寫、

不炫技又充滿感情和音樂性的小散文,

通篇的字句幾乎可以誦讀,

進而使人追摹一種深刻的親情。

 

記憶,使我們分享了生命的學習,

這篇散文如同觸媒,

引發我們腦中愛的連鎖反應。

 

──許悔之

上一篇:有教無類:很累!

下一篇: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