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承
近來,從絢麗奇幻的台中彩虹眷村,到眷村裡迷路的高雄左營自助新村,及譽有花園城市美稱的省政府中興新村,到屏東文史工作者仿效最近正夯的仆街運動,極力抗爭並為共和新村保留一線生機等,過程中都曾經或正面臨著資本政府的經濟開發思維,土地的徵收及改建開發,圍繞在官僚利益為本位原則。當政府將土地規劃,以經濟利益為優先做為開發策略,卻與歷史文化產生衝突時,這又是一場漫長的由下而上的社會運動。
搶救彩虹眷村、自助新村、中興新村到共和新村,多數參與其中是大專院校的青年學子,這群被成年社會稱為政治冷感的新生代,卻在文化資產與歷史情感中,找到屬於釋放個人熱情的議題場域,這無疑是台灣社會的另一波民主進化。
眷村對台灣早期的多數人來說,無疑是精英份子的居住地,更是被概括為外省權貴的根據地,但是政治操作與意識形態,所造成的族群對立,無異將走入歷史,因為台灣的民主青年絕對不是笨蛋。因為,長期在民主自由的理性薰陶之下,學習到了包容多元文化,尊重族群差異,忘卻仇恨。
積極爭取台灣第一村光復新村,做為文化資產活化再利用的單冬仔文史工作者吳東明表示,以身為村內台籍第二代的立場,深刻表達出本省人、外省人共同居住的歷史經驗,住在以外省人為主體的社區,他能體會過去社會對立的兩種群體,如何理解並看待彼此,衝突是「人」日常生活的矛盾、磨擦,但衝突的導火線不是在省籍。
最後,樂見更多社會階層與青年朋友,為眷村文化及更多不一樣的歷史聚落保存,盡一份心力。因為,生長在台灣社會,共同生活的基礎,不是族群身份、政治意識的衝突與對立,而是彰顯生而為台灣人,不分彼此對民主發展做出貢獻,消弭時空背景產生的歷史仇恨。
無論如何,我們不對生活周遭歷史文化、生命情感、有共同生活經驗的人事物,做出維護與保護,且不以台灣土地的多元文化感到驕傲,有一天我們有可能如失了根的流浪民族,連台灣都將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