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2-28 22:20:26加恩教會

開罐頭的講稿

開罐頭的講稿

在神學院時的興趣之一就是作禮拜,那時功力比較好,老師或是同學用哪本的注釋本,大概都能夠抓得到,或許是許多講者的講道靈感都是從注釋書裡發現的,所以對注釋本的熟悉一部份是從禮拜的講章,一部份是自己的閱讀,所以只要身體狀況可以,通常聽一遍就能夠記得住,再聽時就知道下一句是甚麼,畢業前夕,看見許多同班同學拼命在買注釋書,自己也想買,但是太貴了又太重了,心想也許教會早就有了,那又何必買呢?所以,有這種膽識,不帶半本注釋書就到教會牧會的傳道人,大概不是很多,「真不怕死」。
牧會中每週的講章需求量,多時需要四篇、少時大概也需要一篇,每每與其他教會的傳道人閒談時,難免都會提到彼此的準備方式,那麼多的聚會外加上還要牧會以及教會行政,哪來的時間寫出那麼多的文字講稿,所以聽說不少的牧者只好藉助講道全集的幫助,省去不少的心力,但是共同的默契是:如果真的要對會友負責任的話,說甚麼主日的講章一定就得用心好好準備,把會友教導好。
有時候,自己坐在下面聽別人講道,如果那篇講章是以前聽過的或是在某個地方聽過,一定會覺得很浪費時間,覺得沒有收獲且又枯燥,當我的生命開始改變後,比較不會以知識來作禮拜,也不管這個講章能否挑動我的情緒或是早已聽過幾遍了,反而誠心誠意在講道的過程中去體會聖靈今天要教導我甚麼,也許這種改變,也影響自己準備講道的方式,當然,除了主日講章,一定寫逐字稿外(隔週週報要刊),其他還是重點摘要性的,但是準備的重心就差很多。
很少開罐頭,一方面是不習慣別人的思想模式,二方面就算套用也達不到效果,適合別人的東西不一定適合自己,再則,文情並茂的講章也許可以給人感動,但不一定能夠帶給人生命,如果真的沒有時間準備講章,我會選擇去看靈修書籍而非講道全集,那是希望讓別人、也讓自己多去接近神,寫講章的過程,往往都需要一段獨處的禱告時間,要看注釋書是兩天前就得看了,但是寫講章的時候就必須要把注釋書消化後遺忘了,才能寫出跟別人不一樣的講道稿。
講道是一門藝術,對未信者介紹上帝,對慕道友拉近與上帝的關係,對信徒要求更深的委身,禮拜的焦點就只有一位就是上帝,禮拜是敬拜、讚美、感謝,講道就是認識、接近、委身,講道要講得好,講章、口才很重要,但不是絕對的重要,講者所流露出來的生命才是關鍵。
每次準備講章,都會祈求上帝讓它成為上帝話語的出口,能夠幫助聽者尋找到上帝的心意,常聽長輩們說道,甚麼樣的牧者就有甚麼樣的信徒,信徒是跟著牧者在走的,但是與大多數會友的接觸,只有在短短一小時的禮拜過程裡,信仰生命的交流是很有限的,講道不是演講,講道反應講者的信仰,講者的生命若是沒有不斷的突破,寫出來的講章就是那種調調,聽久了別人也就膩了,而要用別人的東西,也只能夠使用它所寫的文字,傳遞的方式就算模仿出來,也無法帶出渴慕神的心。
神學院有許多的聖經(聖經神學)課程,講背景、講原文、比較抄本…當然這些聖經知識必須考慮到會友的程度,而不能夠直接運用在我們的講章上,必須轉換成更平易的東西來表達,這些學習會成為我們的根基,讓我們懂得分辨正統與異端、真理與虛謊、理論與實務運用,正如同父母親就只養成我們某部分的觀念、準則,其他的還是要靠自己後來的去推敲、去運用、去推展,我們必須在信仰裡作個成熟的人,不要將義務放在別人身上。
在講道的過程中,講者受到評鑑的不是只有講章內容寫得好不好、表達能力好不好,最重要的它能不能讓聽者的心得到滋潤才是聽道的目的,去用別人的東西,若不能轉化,單單文字的抄襲,真的是在消滅聖靈的工,不但拉不近關係,導致靈性的枯竭,將神活潑又有功效的話語給熄滅了,無形中更拉遠了人與神的距離,罐頭不但沒有餵飽人,反道成為慢性致命的毒,適得其反。
用虔誠、敬畏的心來看待服事,是牧者常常教導會友的,所以當我們面對講道的服事時,就不要忘記了該有的態度,以身作則

上一篇:開到水深之處

下一篇:開你屬靈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