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1-19 23:14:45沉浮不覺

十八羅漢

十六羅漢主要流行於唐代,至唐末開始出現十八羅漢,到了宋代則完全盛行十八羅漢。十八羅漢的出現可能跟中國文化偏好有關,古代認為九是吉數,認為十六沒有十八(9x2)好。例如:十八世、十八侯、十八般武藝、十八界、十八變……,可能與“十八”情結有關。

世俗所謂的十八羅漢指的是:

布袋羅漢、 芭蕉羅漢、 沉思羅漢、 探手羅漢、長眉羅漢、 騎鹿羅漢、 靜坐羅漢、 伏虎羅漢、 過江羅漢、 喜慶羅漢、 拂塵羅漢、 開心羅漢、 看門羅漢、 托塔羅漢、 勸善羅漢、 托缽羅漢、 降龍羅漢、 挖耳羅漢。 也就是台灣民間俗稱的:彌勒尊者、達磨祖師、志公禪師、 降龍尊者、目蓮尊者、飛杖尊者、 開心尊者、 進花尊者、 進香尊者、獅子尊者、長眉尊者、伏虎尊者、洗耳尊者、弄鈸尊者、 戲笠尊者、進燈尊者、進果尊者、梁武尊者。

 

十六羅漢的記載最早出於北涼道泰譯的《入大乘論》,再者《續高僧傳》、《法華文句》都曾提到十六羅漢,但未具體列出羅漢之名。直至《大阿羅漢難提蜜多羅所說法住記》 (唐玄奘譯)一書,才一一詳細說明。佛教典籍,並未發現十八羅漢的記載,其出現的確切時間,並不肯定。毫無疑問地,十八羅漢的信仰是由十六羅漢發展而來。 最早十八羅漢畫像,是前蜀簡州金水張玄所畫,其次才是高僧貫休之畫。應該加上哪兩尊羅漢仍是眾說紛紜,宋咸淳五年,志磐撰《佛祖統記》認為,應該加上迦葉尊者及君屠缽歎尊者;西藏所傳十八羅漢,則是加上法增居士與布袋和尚;又有說應該加上慶友尊者及玄奘大師;或加降龍、伏虎二尊者。後有,清高宗乾隆皇帝的題頌,第十七降龍羅漢嘎沙鴉巴尊者即是(迦葉尊者)第十八伏虎羅漢納答密答喇尊者(即彌勒尊者),再由章嘉呼圖克圖(章嘉活佛)考定。“降龍”、“伏虎”又很合中國人口味,加上皇帝御定,十八羅漢的爭議就此塵埃落定。 

羅漢是我國藝術家鍾愛的創作題材之一,他們的畫作和雕塑眾多,成就斐然。這些羅漢或棲巖渡海,或顯現神通,姿態變化多端。他們的形貌也各具特色,有的明眸皓齒,溫文儒雅;有的稚氣天真,笑顏盈盈;有的老態龍鐘,和悅可掬;有的怒目瞪視,勇猛威武;有的愁眉深鎖,苦思經義;有的張口呼喊,開懷暢談,充分地流露人間喜怒哀樂的情感。

再於網路尋得十八羅漢圖案,用故事方式,一一介紹:

 

 ()賓度盧跋羅墮闍(坐鹿羅漢

賓度盧跋羅墮闍尊者,曾王舍城時,樹提居士將一木缽高高懸起,並聲言若有沙門能不用梯杖,取下此缽,缽便歸其所有。尊者即入定,用神通力騰空而起取下木缽。顯神通於世人之前,受佛陀呵責,不許住於閻浮提,令至西瞿耶尼洲施化,後雖聽還,而不許其入於涅槃,使永住於南天之摩梨山度化眾生。另於三摩竭經亦載有師為佛擯出之事,唯所記事緣不同。又據請賓頭盧經所載,師受佛之教敕,為末法之人作福田,故天竺優婆塞國王、長者等,於設會時常請之,以食物等供養。後世印度小乘寺院中,置賓頭盧像為上座。據說尊者當時是騎鹿去拘舍彌王宮說法,故又俗稱“騎鹿羅漢”或“坐鹿羅漢”。我國以東晉道安為信仰者之嚆矢。唐代以後,食堂有安置賓頭盧像之風,稱為聖僧。在日本,於寺院之前廊安置賓頭盧像,並產生撫摩其像即可除病之信仰,俗稱撫佛;後因撫佛被疑為傳染病之媒介而加以禁止。

 

 

 ()迦諾迦伐蹉(喜慶羅漢)

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佛陀遇到迦諾迦伐蹉虔誠地禮拜,尊者感到很高興,佛陀即為他講了「四種結業」(即殺生,盜竊,邪淫,妄言) 。「四處惡行」(即永無滿足之自私的貪欲,忌妒交狂之惱怒的嗔恚,所做行業之後果的恐懼,執斷執常知己見的愚痴)和「六種不應做的事」「即嗜酒,好賭,閒蕩,沉迷歌舞,愛交惡友,懶惰)......等等。迦諾迦伐蹉聽後,茅塞頓開,十分歡喜,成了佛陀的弟子,並證得阿羅漢果。又被後人稱謂「喜慶羅漢」或「歡喜羅漢」。

 

 

 ()迦諾迦跋釐墮闍(舉缽羅漢

迦諾迦跋厘惰闍尊者,是個很容易衝動的人,佛陀特地為他講了長生童子的故事,使他不再和其他的人爭吵,由於他化緣的時候每次都是舉起鐵缽向人化緣,修成羅漢後,被世人稱為「舉缽羅漢」。

  

 

()蘇頻陀(托塔羅漢

蘇頻陀尊者剛出生時全身瘡疤,瘡疤口上流出很多濃血,散發出一種惡臭。他的父母非常害怕,請人精心護理,並遍請名醫治病,但都徒勞無益,因為病根是尊者前世造的惡業。尊者成年後,在陀林遇到佛祖,佛祖一看到尊者就知道他身心所受痛苦,當即為他講法。尊者隨即參悟了五蘊(色、受、想、行、識)的短暫,於是出家勤奮修行,逐漸化解了前世惡業,身上瘡疤和濃血也慢慢消失,也證得阿羅漢果位。尊者為紀念佛祖,特製一塔,置佛舍利,隨身攜帶。表示懷念和追隨佛祖,所以蘇頻陀尊者又稱「托塔羅漢」。

 

 

()諾矩羅(靜坐羅漢

諾距羅尊者,出家前是藝名勇猛的戰士,故力大無窮。後來出家,佛陀讓他靜坐,放棄從前當士兵時的那種粗魯,野蠻性格。但他靜坐時仍顯出大力士的體魄。所以他又稱「靜坐羅漢」。

 

 

()跋陀羅(過江羅漢

跋陀羅尊者,是佛陀的一名侍者,傳說他主管洗浴,有些禪林浴室供其相。跋陀羅的母親懷孕臨盆時把他生在了跋陀羅樹下,所以給他取名為跋陀羅。據稱,他曾乘船去東印度群島傳播佛教,過江似蜻蜓點水,因此後世稱他為「過江羅漢」。

 

 

 ()迦理迦(騎象羅漢

迦理迦尊者,是佛陀的一名侍者。他本是一位馴象師。象的力量非常大,耐勞又能致遠,也是佛法的象徵,所以世人稱他為「騎象羅漢」。

 

 

 ()伐闍羅弗多羅(笑獅羅漢

伐闍羅弗多羅尊者,身體魁梧健壯,儀容莊嚴凜然。據說,由於他往生從不殺生,廣績善緣,故此一生無病無痛,而且有五種不死的福力。故又稱他為「金剛子」,深受人們的讚美、尊敬。雖然他有如此神通,但勤修如故,常常靜坐終日,端然不動。而且能言善辯,博學強記,通曉經書,能暢說妙法 ; 但他難得說法,往往終日不語。他的師兄弟阿難詫異地問他;「尊者,你為何不開一次方便之門,暢說妙法呢?」尊者答到「話說多了,不一定受人歡迎 ; 盡管你句句值千金,卻往往會令人反感。我在寂靜中可得法樂,希望大家也能如此。」尊者經常將小獅子帶在身邊,所以世人稱他為「笑獅羅漢」。據中阿含卷八侍者經載,於佛陀涅槃後不久,一日阿難為大眾說法,尊者亦在眾中,入定觀阿難,知其未離欲,遂出定為阿難說偈。阿難因受教,乃離眾精進,終至證得阿羅漢果。

 

 

 ()戍博迦(開心羅漢

戍博迦梵語 Svaka 的音譯,意「賤民」,可見他的出身低微或曾被閹割為宮中為奴。戍博迦尊者,原是舍衛城的乞丐,後為佛陀收留為弟子,深感佛陀法力無邊,很快修成阿羅漢果,曾袒露其心,使人覺知佛於心中,即被稱為「開心羅漢」。

 

 

 ()半託迦(探手羅漢

半托迦尊者長於書算、唱誦、四明、六作等諸學,具大智慧,有五百童子就其受教。後聞佛陀說法出家,未久即證得阿羅漢果。其弟周利槃特(注茶半託迦尊者)則生性愚鈍,然其後亦出家證果。《增一阿含經卷三》云:「以神足力能自隱曀,所謂般兔比丘是。」半托迦尊者,打坐時常用半跏跌坐法,打坐完畢即雙手舉起伸懶腰,長呼一口氣,又稱「探手羅漢」。

  

 

 (十一)羅怙羅(沉思羅漢

羅怙羅尊者,是釋迦牟尼佛的兒子,後來拜舍利弗為戒師,舍利弗為他受沙彌十戒,成僧團中有沙彌之始,時羅怙羅十五歲,誦經十分勤奮,二十歲成道,又嚴守戒規,被稱謂「密行第一」的阿羅漢。

 

 

 (十二)那伽犀那(挖耳羅漢

那迦犀那尊者,是佛學理論家,二十歲具足戒,後修證阿羅漢果。那先比丘到古印度西北舍竭國見國王彌蘭陀,應國王的問,以各種比喻廣泛說明人生無常,善惡報應等佛法,以及佛教徒修行等問題,所有都載入《那先比丘經》裡。是對佛教基本教義的最大闡發。以論「耳根清淨」聞名,又稱「挖耳羅漢」。

 

 

 (十三)因揭陀(布袋羅漢

因揭陀尊者,生於中印度一首相之家,是首相的獨子,但他卻沒有因此而貪圖享受,他一心想出家,但卻遭到家裡的反對,幾經辛苦終於在他的國王的幫助下跟佛陀出家了。另一說法是他是古印度的補蛇人,經常攜帶一個布袋進山補蛇,以免行人被蛇咬傷。常背一布袋笑口常開,故又稱「布袋羅漢」。

  

 

 (十四)伐那婆斯(芭蕉羅漢

伐那婆斯尊者,是一個沉靜有禮,謙虛好學的人。不管是佛陀說法,還是其他人說法,他都用心靜聽。有一次,弟子們都在聽目連尊者說法,目連說了四句佛偈;「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這四句概括了佛教的的宗旨。伐那婆斯深受啟發,後他深思好學,很快就得了阿羅漢果。由於他常在芭蕉下用功,故又稱「芭蕉羅漢」。

 

 

 (十五)阿氏多(長眉羅漢

阿氏多尊者,因長相異常醜陋,被父母趕出家門,只好出門行乞,但人們都被他的容貌嚇著了,沒人願意施舍他。他只好藏入山林,靠山泉野果為生,但就連山中的鳥獸也怕他,阿氏多孤苦伶仃地過著野人般的生活,佛陀知道後,就入山中度化他,阿氏多見到佛陀和比丘的身影就逃之夭夭。佛陀變成一位醜陋如鬼的人去接近阿氏多,阿氏多見到一個相貌跟自己差不多的人,先是驚訝,接著便高興地說:「我們都一樣醜,一樣寂寞,就做個好朋友吧!」。佛陀說:「好的。好朋友,我先敬你這缽中的飯吧!」。阿氏多一聽,便把飯吃光,當他吃完後,卻見眼前的人變成了個俊秀的人。他奇怪的問為何他變成好看的人。佛陀指著遠處在坐禪的比丘說:「我剛才吃飯時,恭敬的看著那位比丘坐禪,這恭敬的心得到果報,我就變得端正了。」阿氏多十分高興的說;「要能這樣就好了,醜人太苦,我真想變的端正些。」便恭敬地瞧著比丘坐禪。這時,佛陀現了他的真面貌,光輝遍體,端莊慈祥。阿氏多不由自主地跪在佛陀面前,請求出家,佛陀高興的說;「好,我收你為弟子。」阿氏多在佛陀的身邊,勤修苦學,不久就成了阿羅漢果。傳說出生時就有兩條長眉,故稱「長眉羅漢」。(魏晉南北朝的梁武帝,據說是其化身受難。)

 

 

 (十六)注荼半託迦(看門羅漢

注荼半託迦尊者,是第十位尊者「半托迦」尊者的弟弟,在半托迦尊者的接引下,注荼半託迦也跟著佛陀修行了,但注荼半託迦生來遲鈍,出家四個月一句偈語也學不全,但在佛陀的精心點化下,不久也證德阿羅漢果。佛陀送給他以根錫杖,為人盡忠職守,他化緣時就在人家門口搖動錫杖以求佈施。故他又稱「看羅漢」。

 

 

 (十七)嘎沙鴉巴尊者(降龍羅漢

嘎沙鴉巴尊者,即是「迦葉尊者」。十八羅漢的第十七位。傳說古印度有龍王用洪水淹那竭國,將佛經藏於龍宮。後來降龍尊者降服了龍王取回佛經,立了大功,故稱他為「降龍尊者」。(傳說曾降伏惡龍。據說曾經降世於一凡人身上,此人就是濟公。)

 

 

(十八)納答密答喇尊者(伏虎羅漢

納答密答喇尊者,即是「彌勒尊者」。十八羅漢的第十八位。傳說伏虎尊者所住的寺廟外,經常有猛虎因肚子餓長哮,伏虎尊者把自己的飯食分給這隻老虎,時間一長了猛虎就被他降服了,常和他一起玩耍,故又稱他為「伏虎羅漢」。  

 
 
羅漢果位含義
阿羅漢既是聲聞四果的極果,也是佛弟子中修證最高的階段。四
智已圓之外,還成就了八解脫,具備了三明、六通。所謂三明是
指宿命明、天眼明、漏盡明。六通是天眼通、天耳通、知他心通
、宿命通、 身如意通、漏盡通。在聲聞四果中,阿羅漢居於極
,依阿含經、四分律等所載,四果是﹕
初果須陀洹,入流預流之義,斷盡三界見惑,預入聖道法流。
二果斯陀含一來之義,於欲界九品思惑中,斷盡前六品,後三品
猶在,須更來欲界,一番受生。
三果阿那含,不來之義,斷盡欲界後三品思惑,更不來欲界受生。
四果阿羅漢,為無學之義,斷盡色界,無色界,四智已圓,已出三
,已證涅槃,無法可學。
 
阿羅漢:
第一叫殺賊 = 把三界以內的煩惱斷盡,意即殺煩惱賊的意思。 
第二叫應供 = 把三界的見思煩惱斷盡了,成了四果聖人,應
受人天供養,給眾生種福田。  
第三叫無生 = 三界以內的生死,他了脫了,有生才有死,無生
自然無死。  
 

上一篇:十六羅漢

下一篇:我和龍王的因緣

隨風 2012-01-28 09:14:09

真仔細!

版主回應
感恩來訪!

午安!
2012-01-29 11:43:04
皮 厚 2012-01-25 10:00:49

望德讚頌
大作分享
感恩
福壽天長
聖教溫泉

早安

版主回應
彙整之文
非是大作
感謝讚詞

祈願見聞
龍年如意

早早安
2012-01-26 00:10:51
云飄與弦月 2012-01-23 05:00:08

恭喜發財-2012發發發發發發

(^_^)_與_(~_~)
祝福你們闔家新年快樂

版主回應
感恩來訪祝福!

晚安!
2012-01-23 23:54:06